APP下载

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探究

2015-10-21余妍良谢成刚

2015年30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

余妍良 谢成刚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市场主体而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存。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也就引起了经济学界对国有企业效率高低的质疑。其中,从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其机制建设上来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其发展落后于民营企业。本文主要研究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部分原因。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效率低

一、国有企业现状

从狭义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就代表着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经营权则属于国家,国家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负有全部责任。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很多国有企业都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对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国家对重点领域和重要行业会大力扶持,会集中人力、物力、资金等给予支持,并提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的机器设备,完成国家的战略规划,实现国民经济的基建项目的完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具有很高的效率。

但是从另外一角度来看,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控制会比较严格,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目标会给企业制定生产方案。而这种生产方案往往带有缺陷,不仅会束缚企业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通常使企业为了追求目標而造成经济资源的浪费。此外,国有企业依赖于政治宣传,针对人员激励的相关措施是很少的,国企不是以物质奖励来激励工人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虽然到最后经济目标实现了,但生产效率却极为低下。如果从这一方面来看,国有企业的效率就比不上民营企业的灵活和高效了,这也是目前社会上对国企印象产生的诟病之一。

二、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国企定位不明确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经济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国家政府在《…决定》中表明了国有企业的功能是:支持国家经济同时也是国家涉及到安全行业、现代服务业等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这种整体定位,是十分科学的,既满足了市场经济共性要求,又满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性要求,同时国有企业可以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其他资源,完成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落实。然而,关于对国企的宏观社会性质的描述会影响他在运行中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协调社会均衡”之间的矛盾。首先,国企是希望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使本身逐渐的扩大规模,进一步完成自身的引领性质的功能;再者,国企可以完善市场方面的运行中存在的过失,实现国家层面的宏观任务,但这需要以舍弃利益为前提。那么就造成了其陷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地步即无法盈利就不能实现国家的经济任务和自身的发展,而追求了高收益又会面临破坏公正和高效的自由运行。因此国企的相关领导人在做企业相关决定和战略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层面,结合之前的经验和目前企业的实际,做出最优的抉择。

(二)国企的产权界定不明确

针对国企产权问题的界定,这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因为一提到产权基本上可以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个公民所有的;另一种是政府所有的。即私人产权其产权制度边界清晰、产权归属明确、所有权效率高。而公共产权的支出比例并无规定,任何一个公民均有权利运用此种公共产品,任何参与者在享有和运行此公共产品时,均会出现破坏、妨碍另外的参与人的切身权益,也就是说存在外部性问题。关键是这些公共物品可以被任何公民来享用,而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权利得到期望收益。也就是说,不投资、不维护,而直接享用别人所投资的公共物品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又因为利益时具有排他性质的,同时也具有稀少性,而这些稀少的东西如果被过分的使用又或者是使用无效率都会产生上面所说的情况。即那些稀缺的生产要素被无效使用或者是被过分使用,都会造成国企收益下降,并且运行无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使用不充分。

(三)国企的资本自由化程度比较低

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低下的一部分因素是投入的各种要素在自由市场上的利用率不高,使得这些要素在追求利益时的驱动力不强。另外一部分的因素是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这些要素间的互相作用。如果其自我运行更为自由的话,劳动力(L)的自由度相对较弱,这表示政府对L的调度有很大的掌握权,那么以被迫接受劳动力的厂商来说是一种弥补,政府要给予厂商一定的报酬。反之,市场的自我运行效率较弱而劳动力(L)的自由度相对较强,那么厂商的资本(K)利益会非常容易被损害,那么要维护K,政府需赋予厂商和被雇佣者一定的约束,那么又会削弱L的自由运行度,这使得国企生产率的下降。

三、总结

另外,关于国企的一些地方运作不是很高效是因为其存在较严格的退出机制和过去遗留问题所产生的。如果去掉它的这种严格的机制,其运行的自由度起码不会弱于民营企业。或者无需关心过去遗留的一些影响因素,只关心现在的付出,那么国企的生产率是优于民企的。再或者,去掉影响国企运行效率弱的因素中的随意一项,这样,它的生产率同样不弱于民营企业。以至于有人提出国企生产率损失存在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其自身的运行无序,其次是它的无序造成了民营企业的成长也滞后,进一步造成了宏观经济系统的不合理和混乱,同时影响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平衡和运行率低下。国企根本没有效率可言,其利润完全依赖垄断地位取得。

虽然本文探究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不过企业的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的各个方面的,企业效率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时代背景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发生改变,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效率曾一度较低,国企发展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在相关改革的催生下,国企仍旧是稳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为国有企业其厂商的生产率在一定条件下是不会发生大变化的,即使目前国企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其发展劲头仍是良好的,且在稳步增长。从长期看,企业竞争力是决定其存亡的唯一因素。要想国有企业不被淘汰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务必要在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与活力上多想办法,在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上多下功夫,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上多做文章,就要赋予其充分的自主权,遵循价值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能掉以轻心。(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嘉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比较[J].经营管理,2013(9).

[2] 杜凤莲.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探究—从要素配置方面考察[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3] 洪功祥.国有企业效率研究进展与评述[J].深化改革,2014(10).

[4] 洪功祥.国有企业效率研究:进展、论争与评述[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3).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关于新时期人事管理机制的思考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