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盈余问题管理及对策

2015-10-21王金运

2015年30期
关键词:对策管理

王金运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盈余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盈余问题的有效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深化对盈余问题的分析与关注,并将其化为企业发展中的优势,稳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本文从企业盈余问题管理的原因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问题;管理;对策

一、企业盈余问题管理的原因分析

(一)相应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盈余管理问题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来讲都是共性的问题。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制止过度盈余管理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企业盈余管理对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其有助于企业健康环境的营造。因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企业相关部门必须整合企业现有资源,优化企业盈余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双汇集团盈余问题管理及对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现代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由此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企业进行盈余问题管理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制度的不健全。在现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有的会计准则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企业的发展需求。因而若企业未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那么必然会出现某些盈余问题。另外,若企业未构建相应的法律制度,那么企业会计人员盈余管理行为在没有限制的基础上将存在着一定的不规范性,导致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盈余问题。其次,由于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的经济行为不断涌现出来,此现象的发生要求企业应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对自身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相应完善,而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未实现此行为,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疏忽行为,最终助长了企业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1]。

(二)审计监管工作不到位

目前,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还包括审计监管工作不到位。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相关部门开始采取科学化的措施来构建自身的审计监管体系,但是由于该体系构建中的内容不明晰,且落实的效果不明显,导致其无法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另外,部分企業的外部审计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目前注册会计师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导致企业外部审计的审计结果很容易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行为。同时,此现象的频繁发生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失去了原有的监督功能,进而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无法对其展开合理的监督行为,最终助长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审计监督工作的展开在企业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企业经营者应给予其高度的重视,同时应改善外部审计环境,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2]。

(三)管理者考核方式单一,不够科学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管理者考核方式单一、不科学等问题。考核方式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企业盈余能力,因而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考核方式存在着某些漏洞,那么部分管理者为了促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会由此产生盈余管理行为。另外,部分经营者为了展现自身业绩水平,其在对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也会由此发生盈余问题,此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管理者考核方式的单一,导致管理者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意识,最终形成盈余管理问题。例如,双汇集团在开展品牌经营的过程中,为了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突出自身特色,达到推广品牌的效果。双汇企业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就逐渐凸显出盈余管理问题。此问题的发生,主要源于企业管理者错误的管理思想。对于此,要求我国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完善企业管理者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确保其逐渐趋于合理性。

二、双汇集团盈余管理现状

对于双汇集团盈余管理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目前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企业通常采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盈余管理,即在经营的过程中通过低廉的价格来购买原材料,然后对原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再以高价格售出。此种方式可有效改变企业亏损状态,为其赢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第三,由于我国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因而双汇集团也会采取虚拟资产的方式实现盈余管理。例如,其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采取提前确认费用的方式,弥补亏损资金;第四,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着一些漏洞,致使企业管理者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会利用会计准则内容中允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案进行企业盈余管理,调节企业利润,最终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双汇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调节企业利润[3]。

三、双汇集团盈余管理问题的治理对策

(一)外部治理对策

(1)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为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即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会计准则内容的构建仍然存在着不合理性,因而在企业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凸显的背景下,要求企业必须给予其高度重视。另外,新兴交易漏洞是我国会计准则内容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而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其漏洞进行分析与讨论,进而实现对其的有效完善。其次,我国在建立会计准则体系的过程中,亦可通过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总结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内容,在借鉴的同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针对发达国家体系中不具备的金融机构改革上市等内容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式。而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构建会计准则内容时应结合会计实务,最终提高会计准则体系质量,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4]。

(2)加强外部监督

加强企业外部监督也是企业盈余管理问题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外部审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从而导致企业盈余管理问题频繁发生。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责,即强化审计部门审计结果的真实性,进而促使企业经营者可通过审计结果的分析即可了解到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对于此,要求企业注册会计师出现不规范行为时,企业应给予其一定的惩罚,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性,并提高其监督质量;第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督职能,即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从根本上避免企业不规范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第三,为了提高我国外部监督的力度,要求我国政府相应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以便在相应制度的引导下,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能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杜绝企业盈余管理。

(二)内部治理对策

(1)完善公司管理结构

为了避免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频繁发生,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其自身需求完善公司管理结构。首先,健全董事会,并设立相应的审计委员会等部门,实现对公司财务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避免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其次,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其具体发展状况完善公司考核与管理人员薪酬制度。考核制度的完善可促使企业工作人员能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而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避免公司经营中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另外,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完善,亦可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并由此提高自身职业综合素养。再次,公司相关部门也应根据公司的发展现状构建相应的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例如,领导能力考核等。以便在该体系的引导下,公司领导层面也能规范自身管理行为,为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基础。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完善公司管理结构在公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而公司经营者必须予以其高度重视[5]。

(2)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会计人员的综合水平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状况息息相关,因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会计人员综合水平。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定期安排会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进而通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使其在實际工作中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时,可采取科学化的管理办法,最终避免盈余管理问题的发生;第二,要求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总结经验,并阅读相关书籍,提高自身会计理论水平,由此清晰的掌控正确的盈余管理。另外,若会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有所提升,那么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会规范自身盈余管理行为和财务管理方法,做到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第三,在盈余管理问题的解决中,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促使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给予盈余管理问题高度重视,并意识此问题发生的严重性,进而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企业长久利益,坚决杜绝盈余操纵思想[6]。

(3)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盈余管理问题,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7]。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可促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能为自身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观。与此同时,要求企业相关部门也应举办相应的文化活动,进而在文化活动的构建中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融入到其中,然后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参与活动,最终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另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采取相应措施推广“坚持准则,诚信为本”的工作理念,促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能由此坚守职业操守,规范自身操作行为,提高财务信息管理质量和盈余管理方式,有效避免盈余管理问题的频繁发生[8]。

企业财务工作的展开,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要拥有良好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对于此,要求企业应构建相应的社会利益导向制度,为企业会计人员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励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重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自身管理行为[9]。其次,也应构建相应的奖惩制度,若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规的财务管理行为,那么即可根据奖惩制度中的内容给予其相应的处罚,最终由此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在制度的引导下,能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为企业盈余管理问题的解决打下良好基础[10]。综上可知,近年来,企业盈余管理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盈余管理水平与企业发展中经济效益的提升息息相关,因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必须给予其高度重视。在经济新形势下,为了有效解决企业盈余管理问题,要求企业相关部门首先应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其次,应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发挥企业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最终有效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方法,有效避免盈余管理问题的再次发生。(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曹辰.盈余管理动机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3,30(23):69-72.

[2] 王永超.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5(15):97-99.

[3] 谢丽.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及分析[J].金融经济,2013,21(10):44-47.

[5] 纪金莲.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之友,2013,24(02):57-62.

[6] 白蔚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极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32(18):89-90.

[7] 许可.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8] 杜迎春.论企业盈余管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4,21(11):100-101.

[9] 刘国华.企业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63(03):72-72.

[10] 崔梦吟.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2014,12(01):41-43.

猜你喜欢

对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