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5-10-14曲延玲

卷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教学创新

曲延玲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某种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分别从生活情境的创设、矛盾情境的创设、情感情境的创设、障碍情境的创设、表演情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创新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某种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1 激发兴趣

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但是,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蓬船和豆子对他们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由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接下来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地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2 巧设导语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设计精妙的导语是最常见也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好的导语往往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别出心裁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愉快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可这样导入:“有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他爬到悬崖上。继续向悬崖顶爬,有些腿软;想下山,实在害怕。眼看夕阳西下,谁来帮助他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这样就可造成悬念,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细心钻研课文。

3 创设疑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当学生思维的触角达不到隐含在课文中的疑点时,教师需创设启疑性问题情境,披露隐含的疑点。例如:在讲解《雁门太守行》一诗时,对“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我提出疑问,“明明是‘黑云压城,按理应该接着写狂雨骤至,怎么忽然又‘甲光向日呢?这样写是否矛盾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情趣。

4 创设情境教学的途径

1、依托文本,创设生活情境

刘国正说∶“语文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变化,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使得文本内容与学生体验相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地感受,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进入文本,真切感受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

例1:鲁迅的小说《社戏》是一篇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文章。它描绘了江南水乡令人神往的月夜美景:起伏的连山,朦胧的月色,含香的水气,还有一大帮顽皮无私友好的农村儿童一起煮豆的经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然而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生对小说中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的感知认同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农村水乡生活经验的学生,觉得课文描述的就是自己的童年,而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学生,乌篷船和豆子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为了让学生体味那豆香般的童年,在课堂上,我让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自己的童年趣事说起,再跟学生说起江浙一带的风土人情和鲁迅童年生活的轶闻趣事。这样学生说得有劲,听得有味,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自觉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那迷人的水乡和亦真亦幻的月夜,和那些孩子一道去品味豆子的清香。

例2:《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字是什么意思?联系日常生活中人们把洗温泉叫做“洗汤”或“泡汤”的这一实际进行引导,学生立即记住了“汤”就是“热水”之意。

2、结合文意,创设矛盾情境

认知冲突的产生,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教学中把对立的观点意见提出来争论,可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积极的思维,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进而受到人格的熏陶。如教学《最后一课》的结尾时,我对学生们说:“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而有的人却认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等到做了亡国奴这一天,才明白这些道理有什么用啊!”在矛盾情境的创设中,学生听了深有感触,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3、运用媒体,创设情感情境

现代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然是水到渠成。在语文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亢奋的学习状态中,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1)图片展示。教师可用简笔画把一篇课文的主题画面或关键环节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黑板上,像舞台布景一样,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如教学《背影》时,用一两幅简笔画把父亲“攀”、“缩”、“倾”的动作表现出来,会使学生眼睛发“亮”,加深印象,终身难忘。

(2)实物演示 。如讲《小桔灯》一文时,可做一个小桔灯模型,点燃后,对学生说∶“虽然这小桔灯朦胧的桔红的光照不了多远,但它却鼓舞了作家的一生。一盏小桔灯如何鼓舞了人的一生?”在小桔灯微弱的灯光吸引下,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教师加以辅导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自然迎刃而解。

(3)视频播放。《安塞腰鼓》是一篇颂扬生命力的美,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陕北生活环境民风民俗以及腰鼓文化的资料,课堂上可播放有关《安塞腰鼓》的录相,学生一下子进入了腰鼓舞动的雄壮场面的情境中:空旷的黄色的背景,雄健的后生,激越的鼓声。再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鼓到人再到生命,产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课文、感悟生命。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能在语文课堂上适当设置一些典型、生动的教学情境,就会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将来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语文教学创新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