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2015-10-14张莹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率计算机

张莹

摘 要: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推广普及,计算机能够加快渗入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特别是目前我国国内仍处于中等发展阶段,IT人才的短缺现象较为突出,对计算机应用这一方面的科技人才的高标准需求日渐增多,然而我国很多就业岗位均要求求职者自身需具备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便成为中职学校教学的必修课程。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因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好时机。为顺应市场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效率,并进行自我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加以完善,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本文分析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的效率,并根据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课堂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055-01

一、前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以职业岗位技能为导向。为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学识,能以满足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注重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通过了解以及掌握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功底、特征以及现采用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当今市场所需人才的学生[1]。以下就是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

二、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

(一)加强教师学识的自我提升,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计算机这一门专业在教育培训领域,发展速度较快。计算机学识有着更新速度快、淘汰迅速快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能够及时主动的给自己“充电”,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相关的培训,获取更多的学识。将丰富的相关知识融入贯通,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拓宽学生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教学的质量,然而教学老师需自我提高知识储备,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更多的学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打破原有教学的方法,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播,造成了学生对这些“纸上谈兵”的授课感到枯燥,教学成果不显著。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展不同的特色教育教学,计算机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的课程,学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除了在课堂上授予学生学识的同时,也需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摸索的能力。为避免出现“纸上谈兵”,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人才。

(三)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

打破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观念,并开展教学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好项目的每一个细节的要求,以及在这一项目的侧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针对薄弱环节,及时提出。促使学生不断的自我完善,加强自身的理论学识与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掌握好学识,还具备了不断创新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

(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显著,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创新就是使其与众不同,学生各有特色。有的对编程特别的感兴趣,或者对游戏的开发特别富有天赋,都是学生的特色之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进行引导学生在自己擅长、爱好的领域有所突显,获得更大的进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所学成果,积极调动学生所擅长领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

(五)针对教学计划进行考核,端正学生的态度

中等职业学校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情况,学校应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提高学习的质量。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需学生需通过的技能等级考试,这样学生和老师才有明确的目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将“逼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六)教材内容的修订

目前中职学校大多采用全国通用的教材进行教学,由于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在西部地区的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底子有所差异,引用全国通用的教材,那么这一款教材就不适用这一地区中职学校的使用,然而中职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功底[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关卡,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关卡中发现新的问题,如果学生在这过程中出现困难,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大胆的去完成实验。上机操作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掌握好基本的方法,甚至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总结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分开进行学习的,计算机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各方面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应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有所差异,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突显。初期计算机价格比较昂贵,学校的机房电脑台数较少,无法满足学生,以及上机操作机会比较少,作为新技术,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才十分缺乏,处在于供不应求的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发出警惕,为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改革创新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巍,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4).

[2]章伟铨,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经验点滴[J].青春岁月,2013,(24).

[3]任春华,提高中等职业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4,(7).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效率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课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