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省区城镇化与人口红利分析

2015-10-14王玉芳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口素质城镇化率红利

摘 要:分析并测度了我国31省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和贡献等级,分析显示,我国31省城镇化动对人口红利的贡献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計算了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等级,将我国31省份划分为5个等级,这为我国依据不同省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来收获第一和第二人口红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人口素质;人口红利

中图分类号:C9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4-107-01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镇规模扩大,我国1978年200万以上人口城市仅为10个,小城镇2000多个,截止2009年200万以上人口城市已达到41个,小城镇近2万个。同时,中国城镇化率为46.6%,城镇人口达6.2亿,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城镇化有这样几个特点:一.城镇化的人口结构主要是年轻型,二.城镇化人口整体素质较其他农村人口高,并且城镇化之后人口素质快速提高,三.城镇化人口解决了一产劳动力剩余,为二产和三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正是基于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也为地区人口红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各省城镇化进程在逐步加快,但是各省城镇化的进程与城镇化比率却有着较大区别。1982年我国城镇化率最高的省份天津是64.98%,1990年城镇化率最高的省份北京是73.07%,但是到2000年城镇化率最高的省份是上海,为88.31%。同时,我国城镇化率最低的地区是西藏,到2009年仍为23.8%。

东部沿海的上海,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综合贡献最大,第二人口红利的收获时间也最早,也最大;东部沿海的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地区城镇化对人口红利的贡献次之,第二人口红利的收获时间也次之;广东、辽宁和黑龙江,浙江、江苏、内蒙、吉林、海南、福建和湖北,山东、宁夏、山西、陕西、重庆、青海和新疆,这些地区对人口红利的贡献中等,第二人口红利的收获时间晚一些;湖南、江西、河北、安徽、云南、河南、广西、四川、甘肃和贵州,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对人口红利的贡献较小,第二人口红利的收获时间较晚;我国西部的西藏,对人口红利的贡献最小,第二人口红利的收获时间最晚。

参考文献:

[1]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M].中国人口科学,2009(01).

[2]蔡昉,孟昕.人口转变、体制转轨与养老保障模式的可持续性[D].比较.2004(10).

作者简介:王玉芳(1981-),女,甘肃省静宁县人,兰州商学院 长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人口素质城镇化率红利
31 省份最新城镇化率:9 省份超70%,这10 个省份城镇人口最多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健康红利
民国时期山西人口素质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让民营医院共享政策红利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安徽省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关系实证研究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