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绿色城市推进生态文明

2015-09-29

中国生态文明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公园绿色

□ 叶 晔

建设绿色城市推进生态文明

□ 叶 晔

建设绿色城市推进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文明 

浙江“五水共治”战略的生态伦理意蕴与地方实践反思

江宁建设绿色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城镇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近10年来,城镇人口平均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递增,城镇化率每年约提高1.5个百分点。按这样的速度发展,未来20年里,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0%以上,城镇人口还会净增3亿人。同时,我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支撑了占全球21%以上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而资源又非常缺乏的国家。因此,中国城镇化正在经历着人类文明史上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包括人口基数大、土地和资源短缺、生态退化、气候变化等。面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绿色城市发展道路,破解城镇化盲目发展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难题,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实现城市的“宜居”、“宜业”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

“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简称GI)是近些年来在西方国家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新概念,是在对城市问题的探究和自然资源管理的认识过程中逐步提出的。由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工作组”提出的首个定义:绿色基础设施是国家自然生命的支持系统,即由水道、湿地、林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公园、保护区、种植场、牧场和森林,以及维系天然物种、维护空气和水资源并对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所贡献的荒野及其他空地的互通网络。由英国C.Davies等人编制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导则》中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城镇和村庄之内和之间的实体环境。这是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空间网络,包括公园、花园、林地、绿色通道、水体、街道树和开放的乡村。它包括所有的环境资源,因此,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实现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尽管不同的组织和研究者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略有不同,但均强调以下的共同点:一是绿色基础设施是互相连接的开放空间网络;二是绿色基础设施可作为区域的生命支持系统以维护生态系统的价值和功能,可以带来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

二、绿色基础设施的内涵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从结构上看,绿色基础设施是由“枢纽”(Hubs)和“连接廊道”(Links)组成的天然与人工化绿色空间网络系统。“枢纽”是各种自然过程的发生地和“为野生物种提供的原产生或目的地”,包括:(1)保留地,如野生动物保护区等;(2)政府管辖下的自然景观,如国家森林公园等;(3)生产场地,如耕地、森林和牧场等;(4)公园及开放空间区域;(5)再生土地,经重新修复或开垦的矿区、垃圾填埋场等。“连接廊道”联系各类“枢纽”,促进生态过程的流动,包括:(1)保护廊道,主要作为野生动物的生物通道以及提供休闲功能的线性区域,如河流、溪流等;(2)绿带,维护本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农场或牧场的土地类型,如农田保护区;(3)景观连接体,连接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公园、农地以及为本地的动植物提供成长和发展空间的开放空间。

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五个互相联系的系统:(1)栖息地,为生物服务,如湿地、野生动物通道、绿带等;(2)社区环境,为人服务,如公园、居住景观、校园、街边花园、广场等;(3)水系统,水资源管理,如雨水花园、蓄洪池、排洪渠、透水铺装等;(4)迁徙廊道,负责系统的流动,如绿色街道、中转连接、蓝道、绿道、步行道、自行车林荫道等。

城市生态公园

三、绿色基础设施在绿色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一)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主动的、系统的、整体的、多功能的保护模式。它通过优先划定需要保护的非建设用地来控制城市扩张和保护土地资源,通过与经济发展规划、交通规划以及其他公共政策进行很好的协调与整合,来调整好城市的内外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结构和功能的良性发展,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和规划理论对美国当前的城市增长管理措施、土地保护政策和土地利用规划等都有重要影响。

(二)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居民健康福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污染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也愈来愈突出。绿色基础设施中的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多种生态功能,也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绿色基础设施中的园林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从而营造适宜的城市小气候,减少能耗,改善城市生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绿色基础设施中的居住区绿地、街头公园、综合性公园、郊野公园等,为城市居民日常休憩、健身、文化交流等活动提供了舒适、便捷的场所,有利于市民亲近自然、愉悦身心。因此,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味,同时还提升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福祉。

(三)提供防灾避险场所,维护城市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的敞开空间,如园林绿地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防灾避险的场所,有利于维护城市居民安全。中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全国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城市中75%都位于7 度设防的地震活动区。在目前人类对地震还不能做出有效预测的情况下,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居民避险的主要去处之一,发挥了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成都、重庆等城市的园林绿地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的避难民众,同时也是设置灾时指挥中心的主要场地。近年来,北京等大城市已建设了避灾公园,初步形成避灾绿地体系,实现了绿化美化与避灾避险的有机结合。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基础。

生物多样性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大多数国家土地保护规划侧重于保护单个物种栖息地、自然保护区或其他具有重要自然或文化资源的孤立区。然而如果将这些公园、自然保护区隔绝开,生态过程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野生动物种群就无法大量繁衍,因此这些“孤岛”就不可能达到有效的保护目的。绿色基础设施可以使这些“孤岛”连成“网络”,对维持重要的生态过程及野生动物种群健康发挥整体生态作用。因此,绿色基础设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对中国绝大多数特有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

(五)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中,绿色基础设施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食品和能源的供应、污染控制、气候的改善、洪水风险管理等。以洪水风险管理为例,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雨洪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技术有:绿色屋顶、树林、生物保留渗透、渗透铺装、雨水收集、增加蓄水设施等。不同技术可以提供不同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针对社区、流域等更广阔范围的应用情况,可以将多种技术措施组合应用,同时实现多种效益。比如在荷兰,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降雨增多的影响,许多城市面临洪涝的威胁。为了避免灾难,蓄容更多的雨水,就需要在城市中设置更多的水体或者蓄水设施,拓宽河道或者增加辅助河道。在澳大利亚,雨水经过收集、过滤、净化和储存并最终得到利用。这些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正是实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任务,如何确定合理的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空间成为目前的一项难题。绿色基础设施体系是基于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生态网络,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城市,是迈向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绿色基础设施的实施应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事业。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水专项管理办公室 )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公园绿色
绿色低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在公园里玩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一见如故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