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总关情
——封面故事《中山春色惹人醉》题序

2015-09-29柳絮

中国生态文明 2015年1期
关键词:关情香山中山

□柳絮

绿水青山总关情
——封面故事《中山春色惹人醉》题序

任何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的历史,唯有以历史的眼光注视,方可读懂她的前世今生。

850多年前,公元1152年(南宋绍兴22年)正式置香山县时,中山仅是“海中一岛耳,其地最狭,其民最贫”(明《永乐大典》载),岛上居民多以渔、农二业为生,经济社会发展还处于原始的落后状态;850多年后,中山已经是碧水蓝天,绿树成荫,花香四季,车水马龙,游人如织,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最具幸福感的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被评为“国家生态市”的地级市。

中山的发展令人振奋,而探秘中山特色发展模式的形成、发展以及产生的巨大张力的原因,则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持久的文化力量。

数百年前,海浪拍打着海岸,海风迎接着因躲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原移民。移民亦移文,中原的文化习俗亦随之与香山社会融合,逐渐形成和谐共处的文化特性。

濒海之利,使得与澳门陆海相连的香山,成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辐射站,并与西方文化交汇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它既保守正统,又开放创新;既趋利务实,又热情浪漫;既具科学理性,又具人文精神。

近现代以来,大批香山人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传承先人的文化遗风,又留下了自己丰富的文化遗产,为这块土地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他们中,有“共和之父”孙中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明确提出君主立宪第一人”的郑观应……

光阴荏苒,中山人在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在千万次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交锋中,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吸纳各种思想文化,在吐故纳新,推陈出新中不断地给本土文化赋予新的内涵。于是,今日中山形成以“博爱、创新、包容、和谐”为内核的新时期中山精神,给予这座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和历久弥坚的价值支撑。

文化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人的精神家园。中山人发展文化是自觉的,这种自觉性在于其历史的传承与积累,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如果说,一年一度的慈善万人行是这种人文情怀的外在体现的话,那么中山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关爱一株花、一株草、一滴水的善行做起,则是中山人已将中山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而这种行动准则,又从深层次上塑造了现代中山人的群体性格。

“半边云水半边田,对岸河影对岸村,扯起白帆耕大海,筑起石堤隔开天”这首婉转柔美的中山咸水歌,在珠江口西岸纵横交错的水乡阡陌上已传唱千年。她既是昔日中山的真实写照,也是今日中山的现实缩影。

就让我们跟随着这首脍炙人口的咸水歌,一起走进中山,看这方水土上的人们,如何继承先人的文化之脉,用“生态文明”的钥匙,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突围,走出一条具有珠西特色的绿色发展道路——

□柳絮

猜你喜欢

关情香山中山
北京香山
一枝一叶总关情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游香山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历史上的“中山人”
噌吰婉丽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