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汉语文学女评委奖授奖辞

2015-09-25

芳草·文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陇东诗性文学

铁凝的短篇小说《告别语》(二〇一一年第五期)正视现代人际沟通的基本规则及其价值,透视现实伦理与个人真情实感之间的距离。作品如精灵般潜入家常血脉肌理,让见闻、见识和见证,细心地融入对现代人成长困境的体恤,给人以告别障碍、摆脱怯懦的信心;扩张了文学对行进中的生活及伴生的隐衷予以诗性表达的有效场域。

叶舟的长诗《陪护笔记——给母亲》(二〇一三年第三期)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与痛楚,人文视野宏阔瑰丽,既凝视在历史深处舍身搏斗的命运,又聚焦于人间气象和生活诗性。用精准的叙事和绝对的抒情,书写两代人的心灵史,并建立起一个结构独特奇异、内涵磅礴的现代汉语诗歌世界。

洪治纲的评论《新世纪文学命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二〇一一年第二期)等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关注到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存在的复杂性与丰富的美学蕴含。不同的视角与方法,使这一论题得到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阐释,显示了当代文学史整合当下的可能性与理论批评的充分有效性。

林那北的长篇散文《过台湾》(二〇一一年第五期)是一次深情的回望、艰苦的打捞、逼真的还原与诗性的叙述。在女性细心的搜寻中,不仅是绵长而宏大的历史,更有新鲜如昨的细节和动人情怀的人与故事。

李清霞的作家评传《陈忠实的文学道路》(二〇一三年第四期)以近似编年史的方式再现了陈忠实的文学生涯。丰富翔尽的资料、极具现场感的叙述以及审慎客观的立场不仅具有当代文学史的学术价值,更通过对一个思想者的形象塑造而使其透出民族精神史的光泽。

马步升的长篇小说《陇东断代史》(二〇一二年第二期)通过描写充满寓意的陇东“员外村”马家几代人及村民的生活图景,完成了一部民间乡土知识分子,因时代大变局而“断代”、生命再生与精神涅檠的“复活史”。把浓浓的历史情结和怀旧心情,倾注于日常生活叙事和民俗价值趋向,在恣肆跌宕的叙述中,建构了一片气韵生动的文学陇东,颇具民间品质。

张庆国的中篇小说《如风》(二〇一一年第一期)是一部生长于南中国边地山林的小说,野气横生,气质忧郁。它以打猎作为故事的基本载体,以陈刚为核心人物展开多层面的叙事,猎人、猎犬、猎物间的荒诞故事,不仅如风消散了人的生命、爱情乃至世风,更是一个有关权力与欲望的现代寓言,直抵世道人心。小说叙述瓷实,文字传神而干净;隐喻生动,尖锐而耐人寻味。

李骏虎的长篇小说《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二〇一四年第六期)具有文学与历史的双重价值。作品围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组成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的这段历史,以当代立场和视野,首次呈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救亡史及其复杂性,史诗般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抗战的历史功绩,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形成的伟大意义。在救亡图存的主题下,作品成功刻画了不同立场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发展轨迹,形象地再现了他们在重要历史关头做出抉择的过程。

韩永明的短篇小说《晒太阳》(二〇一二年第一期)将我们生命中的绝望与希望、寒冷与温暖、黑暗与光明、疼痛与抚慰,融入一个绝症少年的最后时光。小说构思精巧。叙述灵动,语言优美,诗意丰沛,仿佛一只折翅的蝴蝶在挣扎着飞向黎明中的花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周李立的短篇小说《八道门》(二〇一三年第三期)是一道道隐喻之门,人与人之间的壁垒,人群与人群之间的阻隔,让这个世界支离破碎。当一种略显狼狈的人生,踮起足尖,费力穿过七道防线靠近富人世界时,故事便走向了精彩。小说构思别致,叙事幽默,内涵丰富,寓意深邃,彰显着现代主义小说的品质。

水运宪的中篇小说《无双轶事》(二〇一二年第六期)着力描摹了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场虚惊。那些平静下的危机,舞蹈中的镣铐,正与反的随时错位,让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荒诞。作者以小写大,以静写动,以得写失,以轻写重,揭示当荒诞成为生活的本质,人的存在无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藉此抒发中国式官场中别样情怀。

猜你喜欢

陇东诗性文学
卷首语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春日 陇东花事
诗性启蒙,最基础的艺术教育
浅析陇东窑洞文化
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陇东老区的放足运动
文学小说
文学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