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介书生到布衣主席林森在重庆的六年时光

2015-09-24

城市地理 2015年4期
关键词:林森题写孝子

从一介书生到布衣主席林森在重庆的六年时光

文+绾绾 图+郑彬 刘金权 无忌

英文导读: Lin Sen has stayed in Chongqing for six years. He is a great chairman and contributes himself to China. People can see his old house and handwriting in Banan and Shapingba.

连任12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身份尊贵,却深居简出。他在重庆生活、工作了6个春秋,留下了许多印迹。他为人低调,与民同乐,积极弘扬孙中山的精神遗产,并主张坚决抗日。他是国民党眼中的“一代完人”,也是被共产党盛赞“功在国家”的人。

受命于危难接任主席一职

林森别墅隐匿在巴南区南泉镇,坐西朝东,左倚花溪河,右邻建文峰,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建筑主体为中西合璧的单檐歇山式屋顶,素面小青瓦,共有大小厅室15间,楼下有条石砌成的地下室,为当时防空所用。楼上凭栏可望“虎啸悬流”,低头又闻鸟啼虫鸣、阵阵松涛,故其别墅又名“听泉楼”。屋外小花园,被郁郁葱葱的竹木环绕,而进出别墅的两旁,每到金秋便桂花飘香。

说到林森与重庆的交集,就得从1937年说起。当时南京形势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民国政府决定放弃南京。由于白天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林森被安排在晚上坐船离开。临行前,他向大家辞行:“我已是古稀之人,将来是否能回到南京,已不敢作想,但你们一定要坚决抗日,肯定会取得胜利!”说完泪已千行,趁着夜色,率国民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抵达大后方重庆。

左右页图:国民党当年从南京转移到重庆,把巴南作为“迁建区”,很多高官在此办公和生活。在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中,林森别墅就隐匿其间。

蒋介石宣布下野时,就将国民政府主席改为虚职。林森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看似众望所归,却暗流汹涌。当时蒋介石中意的主席人选并非林森,他曾约陈铭枢到书斋密谈。他问陈铭枢:“让于右任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一职,如何?”陈铭枢说:“于先生固然好,但还有一位更好的人,此人既有清望,又没有各方面的政治背景,完全符合粤方所提出的主席标准——年高德劭。”蒋介石急问:“是谁?”陈铭枢答:“林子超。”(林森,号子超)蒋介石听了若有所思地说:“林一向爱清闲,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陈铭枢表示愿意劝驾,蒋介石这才亲笔书信一封,交给陈铭枢面递林森。林森面对陈铭枢的到访,感到意外,开始颇有顾虑,经过一番劝说,终于答应出任。

那时有望成为主席的还有蔡元培先生,但蔡元培属于学者型人士,且资历比林森稍逊一筹;而于右任因为是蒋介石青睐之人,被粤方所拒绝。因此,迫于时势及各方的压力,最后国民政府主席一职非林森莫属。

无为而治的布衣主席

林森率国民政府来到重庆后,正式宣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自那以后成为战时首都。他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不遗余力地宣传团结抗日,并代表国民政府正式宣布对日作战,对德意两国处于战争状态,并手书“抗战必胜”的题词,鼓舞全国军民战胜日本军国主义。

在他英勇果决的背后,实则艰难重重。因为林森当了国民政府主席后,如同蒋介石的一件“摆设”,社会各界少不了冷嘲热讽。他很清楚自己的位置,但也全力履行责任,在最初《就职通电》中他便讲到:“值此国难灼肤,外交束手,懔失足于冰渊,谋全国之团结,急不可待,时不我与,森惴惴自将暂勉效职。”

林森在重庆期间,一切从简。无论寒暑,他都是一身布衣,且不沾烟酒,饮食清淡。他每天限制厨师买两角钱的肉,初到重庆时还可买到一大块,后来物价上涨,只能买得指头般大小的一片,厨师直叫苦没法做菜。但若采购的人买回来的菜贵了,林森还要教育他们节俭。他总是深入群众,有时走在街头与市民聊天,有时在田间与农民话家常,了解民情民意。那些与他说过话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衣着简朴的老人竟然是一国之尊。

一直以来,林森严格约束自己和手下,当洛阳警备司令陈继承来拜访,他拒绝接见,且扬言:“以后武官直接去见蒋,文官去见汪,不必到我这里来。”当一个熟人找他谋职务时,他断然拒绝并说:

“用人要经过人事部门,不要找我。”他要求手下做到“三不”:不发表意见,不参加宴会,不写条子。

林森曾说,国家主席是虚君地位,其意义在于垂拱而治,不该去管的就不要去管,让有办法的人放手去做。

左页图:林森别墅从外观到室内摆设,都极其简陋,正如林森的为人一样,质朴无华。他当年去磁器口,因感慨磁器口的繁华而挥笔题写“小重庆”。

右页图:林森不仅是国民党元老,是一国之尊,还是一位书法家,他曾为重庆大学、重庆清华中学题写校名。

虎洞老樵的书生本色

走出林森别墅,通往山下的公路正对着一挂飞瀑,这便是“南泉十二景”之一的“虎啸悬流”。这段路上,还依稀可见一处颓败的亭子。当年,林森曾无数次在这条路上踱步彷徨,累了时,便在亭内静静思忖。那个白胡子的老者,身着粗制长衫,拄着手杖,脚踏布鞋,其名号“虎洞老樵”大概就是这番意味了。

很多人知道林森是孙中山的拥护者,是国民党元老,却不知他还是一位极具大家风范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楷书、魏碑最为精妙。字如其人,超然真切。抗战时期,大批学校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8年秋,董必武指示在渝州办一所党领导的中学,因筹办者和主要任课教师均为清华大学校友,故定名重庆清华中学。该校成立时,林森欣然为其题写“重庆清华”四字,学校师生将墨稿放大凿于东校门石壁之上。“重庆清华”四个单字成为现存林森摩崖题刻中规模最宏大者。后来他又为重庆大学题写校名,至今仍作为重庆大学标志性景点存在。

一次,林森碰见民间治砚高手王家发正在雕刻北泉石砚,便上前与王家发攀谈,询问北泉石砚的开采历史和销售情况。当他听到王家发介绍北泉石砚在冬天呵气即能研墨时,惊叹道:“想不到北泉石砚如此之妙。”随后,他叫王家发拿来笔墨和宣纸,沉思片刻,为北泉石砚题写了“前言可法”四个大字。之后王家发把林森等人在此为北泉石砚的题字刻于砚盖上销售,极受文人雅士和书画家的青睐,并远销国外。

闲时,林森还喜欢到磁器口喝茶。一天,林森在古镇茶楼喝茶听戏时,茶客中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小孩天真好奇,见林森的胡须又长又白,便上前抚弄,引得茶客围观不断,足见林森的亲民。同时,磁器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荣景象也让林森无比感慨,于是大笔一挥题写“小重庆”三字并刻于石碑上,表达自己对磁器口古镇的喜爱。

意外逝世引出孝子风波

在沙坪坝区歌乐山山间,还有一座林森官邸,这是蒋介石赠予林森的。这栋房子的另一个名字更广为人知:林园。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就曾在林园住过一晚,他还和蒋介石在这里发生过一段关于中国内战的激烈争论。

从不铺张的林森,在重庆总算是有了一座像样的官邸,可谁也想不到,这里竟然成了他在重庆最后的印记。

1943年5月,林森从林园坐车进城,去接受加拿大驻华大使呈递国书。途中与一辆美国卡车相撞,林森受伤,被送进医院后始终昏迷下醒,直至8月,在重庆一所医院去世。林森无子女,养子在抗战中牺牲。生前孑然一身,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他又一贯俭朴,治丧委员会清点财产时,发现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据说林森死后,发生了一场争当孝子的闹剧。无人披麻戴孝,总不像样,于是就叫与林森血缘关系较近的一个堂侄女充当孝子。谁知,葬礼还未举行,忽然冒出一个人要当林森的孝子。此人叫林希岳,是浙江人士,他自称是林森的侄儿。当时林森已死,无人有闲功夫来考证,国民党政府还特地派人去接。哪知林森的侄女后来一见林希岳,表示不认识这位哥哥,还拿出家谱证明,林森家族中没有这个人。这下僵了,森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居正题书。碑后墓志文第系叶楚伧撰文、吴春晖篆书。前有一石质长方形祭台、石坝,石坝前有中央回纹、云雷纹,左右各42级梯形踏道。

林森一贯主张抗日,也深受共产党人尊敬,在他意外逝世后,中共中央还特地致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并举行公祭。今天,林森墓被青松环绕,显得幽静肃穆。这位只在重庆工作、生活了6年的老者却长眠在此。正如他离开南京时所言,最终未能回去,也未能看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不得不说是他一生的遗憾。

左右页图:在歌乐山还可见到林森官邸,即林园,他当年也在此处操劳政务。而林森墓与之相隔不远,供人民群众对林森的纪念与追思。林希岳又改口说他是林森的义子,义子也该当孝子。林森已死,谁能证明他不是林森的义子?于是治丧委员会让他们都当了孝子。后来,风波谜底才得以揭晓,林希岳原想趁这个机会谋一官半职,哪知把戏被戳穿,白当了几个月孝子。

闹剧归闹剧,国民政府为其修建宏伟的陵墓倒是不假。林森墓位于林森官邸附近,为圆柱形土石墓冢。上有国民党党徽,正中楷体阳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

Lin Sen
a Civilian Chairman and His Six Years in Chongqing

猜你喜欢

林森题写孝子
久病为何无“孝子”?
编辑部来了一只小狐兔
郭老为《徐孝穆刻竹》题写的封面
孝顺的定义
孝顺的定义
初三
一路踽踽独行
麦兜姑娘的小赞歌
久病床前无“孝子”
“女汉子”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