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的探讨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2015-09-20徐晨

英语教师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领导力英语教学素养

徐晨

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的探讨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徐晨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能力为目标,还应该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现有的大学英语教育强调语言知识本身的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不足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领导力是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集合,代表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因而学校要重视如何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为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增加更多的实践途径。

英语教学;大学生;领导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英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但当下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学方式沿袭了高中、初中课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英语实践课程,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忽视了以英语教学为平台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是学生跨文化交流、参与国际社会竞争的重要工具(宋妙辉2012)。学生能够掌握多门语言,就是掌握了多种交流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

要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英语教学,而只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高校英语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其他的素质教育。2010年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提升大学生的工程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着力打造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这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主旨不谋而合(徐晨2014)。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作为特定的人群所展现出来的领导能力,涵盖了沟通表达能力、决策能力、团队能力以及个人艺术修养等一系列的能力和素质,属于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之一(奚洁人2012)。其中也涉及国际化水平、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多种能力。高校应该明确培养顺应国际社会需要的、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基于此,高校有必要在现有英语教学基础上再融入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开发国际思维,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具备国际化水平的人才。

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一)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英语教学目标

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目标是以卓越工程教育为人才培养核心理念,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开发为重点,为社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型人才。大学英语不再是一门纯粹的语言技能课程,教师应该在英语课程中增加提升学生综合领导力的内容。此外,融入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英语教学目标应该又是多元化的。

1.在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EAP交流能力(王红丽、郑佩芸2014)。这个目标对于理工科高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工科高校学生如果能够结合自身专业来学习英语,将使他们能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中具备更多交流沟通的工具,掌握国际交际的能力。

2.在卓越的计划背景下,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与合作水平,进而增强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3.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模式来开展英语课程,有别于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可尝试情景教学、分小组任务学习等多种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开设英语实践课程也能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通过多元化的课程目标,让英语教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不仅获取知识,而且能使自己的个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英语教学实施方式

结合已有的大学生领导力培训课程经验,英语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也可以采用“情景式菜单化”教学。学生不再只是坐在讲台下听课,还可以通过高科技的设备进行实景情景模拟演练。这样的即时反馈情景演绎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上课的参与度与兴趣度,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以及领导力素养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有以下两种:

1.将英语教学按领导力培养模块进行课程分类,在已有平台上将英语教学与已有的领导力培训课程相结合(见表1)。这样的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生领导力+英语教学”,两者结合比较方便,但是对师资要求很高。

表1:基于已有大学生领导力课程的英语教学模块

2.单独设置以提升大学生领导力为目标的英语实践课程。高校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已有综合英语、英语试听等基础英语技能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英语实践课程,就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强调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多采用英语实践活动、情景模拟、跨文化交流等形式来开展英语教学,此实践方式可以丰富英语学习氛围,需要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领导能力和教育能力(见表2)。

表2:英语实践课程设计

三、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难点

(一)明确是“英语+大学生领导力”还是“大学生领导力+英语”

两种不同的课程模式各有利弊、各有侧重点。要将大学生领导力融入英语教学,需要先明确使用何种课程实施方式,要设计符合理工科、卓越计划学生需要的英语课程,让学生在每次模块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真正在掌握英语技能的过程中提升其个人综合素养。

(二)确定师资来源

双语教学中最大的瓶颈就是师资,当下高校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尚不能完全融通。建议建立相关课题组,让英语教师接受专业培训,让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语言能力,共同上好英语表达能力模块的课程。

(三)教材的编写

由于此类课程未有先例,如果要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大学生领导力的课程,那么就需要先编写教材,再探讨具体课程设计,且一定要创新课程思路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今社会国际化背景下,英语能力作为领导力中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应该尽快将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课程,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大学英语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修养,勇于尝试创新课程,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英语实践教学做到“学习育人,环境育人”,以此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引用文献

宋妙辉.2012.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英语双语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8):150.

奚洁人.2012.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战略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5):24.

徐晨.2014.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现状研究——以上海两所理工科高校为例[D].上海理工大学.

王红丽,郑佩芸.2014.“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1):80.

作者信息:200093,上海,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领导力英语教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