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台教育:一个正在蓬勃兴起的生态圈

2015-09-10孙昕文见

中国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丰台丰台区集群

孙昕 文见

1985年,不到22岁的生物教师张立新在北京丰台三中开始了班主任生涯。同事们很快发现张立新的班级教室每天都是窗明几净的,与其他班级的教室形成很大的反差,于是纷纷向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请教其中的玄机。原来,张立新担任班主任后不久,发现教室卫生在每周固定时间的大扫除之后只能保持一两天,她开始琢磨保持良好卫生的长效办法。她把整个教室分解为若干个卫生岗位,将所有的岗位分配给全班4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负责的卫生角落,每天都要保证自己所负责区域的整洁,比如,个子高的负责擦黑板,个子矮的负责擦桌子,连每块窗户玻璃的卫生都有专人负责……

张立新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班里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又相互联结,构成了班级整体。那时的张立新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她对教育生态观最早的认识与实践。20多年后,当她执掌整个丰台区的教育发展时,当年那粒对教育生态认识的“种子”已经成长为一棵牢固的理念之树。

今天,我们在京西南所看到的一道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教育长廊,就是张立新亲自主持的教育生态工程。在她的设想中,一个更宏大、更丰富的教育生态圈正在丰台这块飞速发展的热土上蓬勃生长。

让教育生态观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教育生态”,已经成为了丰台教育的对外名片,也是区内教育界讨论与交流的“热词”,教育生态观正在成为丰台教育人的思维方式。

在采访中,张立新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教育生态的概念。她说,生物生存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必须要和周边环境发生关系,这就构成了生态。如果周边环境没有为生物提供生存与成长条件的话,生物是不可能存活发展下去的,生态系统就会走向毁灭。她反复强调要用教育生态观来思考自己的工作,通过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突破点,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在丰台教育的规划中,丰台区的教育生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区域教育生态”,教育主体是丰台区的教育系统,教育环境是丰台区的人文环境、行政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状况、经济状况等;第二个层次是“集群教育生态”,教育主体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学校及教育机构,教育环境就是该区域内的所有社区、街道、乡镇、居委会、家委会、家长群体等;第三个层次是“学校教育生态”,教育主体是个体学校,教育环境就是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乡镇、居委会、家委会、家长群体等。

教育生态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在教育生态观的视角下,整个教育系统就像一个种群丰富、相依相存、高低错落的自然系统,每一个教育个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周边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其他个体相互竞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中获得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地位,形成健康有序的状态。在一个完善的教育生态圈中,教育形态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流动越顺畅,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亦越强。只有形成生态思维习惯,把个体放置在整体中考虑问题,获得整体意识,才能成为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因子。

张立新对各个层次的教育生态建设者所提出的要求就是:“每个层次研究每个层次的事情,遇到问题,就分析是属于自身所处的生态层次的问题还是其他生态层次的问题,是属于教育主体的问题还是教育环境的问题,分析出来之后就知道该如何用力了。”

我们从张立新的履历中发现,当教师时,她是一名喜欢琢磨学生和教学的老师;任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时,她是一位潜心研究教师成长的教育专家;做丰台区教委主任时,她是一位视角独特、大刀阔斧的区域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在每一个岗位上,张立新都能迅速地把自我这个最基本的个体,融入到相应的生态层级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去争取整个生态系统的支持,从而获得最优的发展。

“区域教育生态”生机盎然

如果说丰台区的教育系统构成了区域性的局部教育生态的话,那么北京市的教育系统就是更大的教育生态,对丰台区的教育生态构成了上位影响。

张立新介绍,丰台区教委作为“区域教育生态”的教育主体,其职责是从全区的战略规划高度研究教育法规、教育政策,取得北京市的政策支持。比如,丰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状况、人口状况、产业结构等都决定了北京市对丰台区区域整体发展的定位,区域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与区域的整体发展方向契合才能保证教育生态的整体和谐。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北京市的城市定位发生重大转变,人口疏解工作压力很大。丰台区教委结合北京市的人口疏解工作,做好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对释放出来的教育资源进行立体整合。一是将生源密集地区提供给优质校办分校;二是释放给职业学校,建设实践基地,为中小学开发职业体验课程,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三是释放给校外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四是引进优质民办机构,丰富区域教育要素。同时,这些布局调整也与北京市教委提出的构建教育新地图、促进教育优势资源扩张的主张相一致,丰台区成为全市扩张速度最快、争取资金量最大的区县,这就是在区域层次进行和谐的教育生态构建。

在“区域教育生态”的教育环境维护上,丰台区教委积极争取区域的各级领导班子对教育的支持,比如,要求学校将教育资源向街道、社区开放,与社会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同时,积极争取拥有大量社会资源的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支持,如东高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集中的地区,可以为学校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新发地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可以为学校提供市场调研的场域,新发地小学还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做残留农药检测,充分利用了区域优势。

“集群教育生态”群舞翩跹

“集群”这个专有名词来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所提出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的概念。“教育集群”即借用“集群”这一专业名词的丰富内涵及企业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整合一定区域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校外教育及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创建“集群”并实施规范化管理,实现教育多向合作、交流、互动及先进文化、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谈到“集群教育生态”时,张立新如数家珍,全面介绍了“一带两点多集”的发展战略。

“一带”指的是在区域划分上引入“南、中、北”的思路。在丰台北部的张仪村、小屯、青塔、六里桥、太平桥、右安门、洋桥(西罗园)、方庄一线,南部的南苑、花乡、晓月苑地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带。比如,张仪村地区由北京十二中办分校;小屯地区由北京丰台二中办分校;青塔地区的学校由北京教育学院托管;六里桥地区引进海淀实验学校;太平桥地区引进清华附中;右安门地区的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托管,该区域的翠林小学已经成为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实验小学,在舞蹈人才的培养上颇具名气;洋桥到西罗园一带由北京十二中办分校。丰台南部是大片的农村,这一带的教育布局结合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地优化,办老百姓身边的精品学校。比如,南苑棚户区改造后,教育配套就引进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托管;花乡地区由丰台八中去办学。

“两点”指的是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打造重点区域,将东高地、云岗地区现有教育资源整合,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丰台区的教育高地和高岗。东高地和云岗是北京市高学历人才最聚集的地区,也是教育需求非常高的地区。目前,东高地北京十二中新校区已经开工建设,云岗引进了首都师范大学这一高校资源,并在附近的王佐地区引进了人大附中、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和北大附小,这也是对北京市教育新地图战略的具体执行。

“多集”指的是集群与集团。集群主要以交通主干道以及区域教育资源为划分依据,建设集群的基本条件是在特定区域内要有不同层次的学校,最好涵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也要有各类培训机构,公办、民办兼有。集群最有利于区域资源的共享,比如,方庄集群是丰台区优质学校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但是,就在与它一路之隔的三环外区域,教育资源要弱得多,于是,该片区域就被划到了方庄集群里,获得了集群整体资源的支援与带动。

张立新认为,区教委作为“区域教育生态”的教育主体,要从区域规划的高度研究哪些教育机构可以组成集群以及集群的启动时间等,而集群的决策者则要研究更加具体的问题,如集群内原有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怎样在这个基础上梳理集群的特色,如何做衔接等。张立新举了两个方庄教育集群学校的例子,一个是北京十八中左安门分校,这所学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但是,围棋教育是该校的最大特色,在近几年的全国青少年围棋比赛中,该校经常包揽全国前六的名次。另一个是北京十八中附小,在这所学校中,人人都会踢足球,每个班都有足球队,一个学校能组织30多支足球队,在北京市的足球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丰台区教委规划建成16个集群,目前已经建成8个,都各具特色,层次分明,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生态态势。

丰台区的优质资源相对短缺,张立新风趣地说:“如果没有领头羊,集群就是萝卜熬白菜,没用。要有领头羊,就要搞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围绕着一个优质资源校扩张,穿越边界,到其他区域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比如,北京十二中本校在丽泽集群,又穿越到东高地集群、卢沟桥集群和丰台集群办分校。但是,集团办学不是单纯地追求高层次,用张立新的话说就是:“要看这个集群缺什么层次的学校,缺什么,补什么。如果缺的是丰台二中层次的,就派丰台二中去;如果缺的是北京十二中层次的,就派北京十二中去。”这样,集团化办学也进入了教育生态的层次之内。

集团办学的具体策略是“内升外引”,“内升”包括区域优质校办分校、内涵发展和硬件完善,截至目前,已有14所区域内优质学校办了34所分校;“外引”包括名校办分校、高校办附属学校和研究培训机构托管。截至目前,已有12所区域外名校办了17所分校,丰台区还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7大顶级教育科研机构及高校携手合作创建了20所附属学校。

“学校教育生态”见小知著

个体是构成生态系统的细胞,只有每个个体充满活力,整个生态才会富有活力。在丰台区的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低层次是“学校教育生态”,所有蕴含蓬勃生命力的学校共同支撑了整个丰台区的教育。

张立新要求校长们以教育生态观去研究教育,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要考虑社校协作、家校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要考虑学校周边社区的人口、文化、政府支持、教育政策导向等问题;要考虑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价、课堂教学、教师流动等问题。她最欣赏的校长类型就是懂得生态地思考问题,懂得寻求社会帮助与领导帮助的人。张立新说,她经常向校长们传递两个经验,一是用准、用好、用狠专家。比如,在某个合作项目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为丰台区带出了18个特级教师,分布在各个学科,还开发出了一批市级示范课程,除此之外,专家每年还要协助开发40~48课时的区级示范课程。二是要学会“领导”领导,要学会向领导提要求,要资源。有的校长在要项目时会有顾虑,张立新对他们说:“如果你申请的项目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教育生态构建的方向,那你是在帮我的忙啊!是在帮丰台教育的忙!”这就是将个体生态置入对整体生态的理解与把握中,将生态优势发挥到极致,促成个体发展与整体进步。

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生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生态,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背景、父母受教育程度、家族中兄弟姐妹的发展水平等因素与教师、同学共同构成了学生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要研究自己和学生的教育生态,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赵登禹学校利用家长会为每个学生建立了学情诊断报告书,报告中就学生“掌握较好的”“掌握欠缺的”“应做努力的”三个方面向家长进行说明,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右安门外国语学校、赵登禹学校、太平桥学校、大成学校的教师还在坚持家访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但给传统家访注入了新的活力,即采用“集体”家访的形式,由班主任、年级组长带一至两名任课教师一同前往,通过与家长深入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及在家里的表现,教师以鼓励为主,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势。这样坚持下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过去对学校与教师因缺乏了解而存有误会的家长逐渐地成为了教师的“助手”,家长与学校形成了合力。一些学校每学期都要带学生走进社区或工厂,参加义务劳动或体验父母的工作环境,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家长的辛苦,学会尊重父母。

个体与系统相互影响、相互统一、共同发展,这便形成了生态发展的良好态势。

实践与理论相拥而舞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多次对丰台区的教育改革举措表示肯定,他希望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集群发展方面深入推进。

张立新认为,“将教育生态学的手段、方法与各种教育理论相结合,更深入、系统地研究这些因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教育系统的作用和影响,对丰台区的教育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丰台区已经建设了4所市级示范高中校、38所区级示范校与优质校;采用学校(教师)发展共同体、学区工作坊、城乡结合部互动反馈教学协作组、委托管理等多种教育合作模式带动了资源薄弱区域的教育发展;培养出特级教师5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区级以上骨干教师、青年新秀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22%;集群建设正在探索一条从教育管理发展到教育治理,并进一步影响社会治理的特色道路。

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生态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生态和班级生态方面,对于区域教育生态和教育制度生态的研究非常匮乏,而且研究多数集中在高等教育生态上,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丰台区教委所践行的区域性基础教育的教育生态建设,对我国的教育生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丰台这块教育的热土上,这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改革正在更加扎实深入地进行。

(责任编辑:江丽莉)

猜你喜欢

丰台丰台区集群
丰台变迁与地名由来
解码丰台
雷电传说
东丰台年画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北京市丰台区社区治安防控中公民参与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