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改变教育

2015-09-10贺江

中国教师 2015年19期
关键词:詹姆斯信息学校

贺江

2015年7月24—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与美国中小学校长协会合作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协办的“2015中美校长高峰论坛:美国荣誉校长北京行”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活动期间,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中小学校长协会主席詹姆斯·理查德森(James Richardson)先生,他向我们讲述了技术如何改变着今天的教育。

中国教师:亲爱的詹姆斯先生,首先欢迎您来到中国。在您访问中国的这几天中,中国基础教育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詹姆斯·理查德森:来到中国的第二天,我们去了深圳,访问了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是新成立的,那里的所有学生都有iPad,这着实令我惊奇。令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深圳,还有广州。那里的小学校长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们十分注重将科技运用到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只是想想罢了,而是已经在着手落实。就像刚刚我讲到的深圳的那位校长,她的学校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这不仅可以惠及她所在学校的学生,还可以惠及其他农村学校的学生。所以,深圳和广州小学教育的发展情况着实令我震惊。

中国教师:美国中小学校十分注重将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在您看来,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詹姆斯·理查德森:科学技术对教育最大的改变在于,我们拥有很多不同的授课资源。我读中学时,只有教科书,这也是我们当时使用的主要资源,偶尔我们才会看视频或者类似视频的东西。但是,现在教师和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视频、博客、图片等媒体可供使用。不仅教师有大量的资源,学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学习。当他们有不懂的问题时,点击搜索便可以找到更多的相关信息。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去图书馆查阅,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和作品,无论学生想了解什么问题,都有很多资源供他们使用,这是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

中国教师:在使用比如电脑、iPad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学生如何判断哪些信息

有用?

詹姆斯·理查德森:这关乎教师的授课技巧。教师在授课时,有很多资源摆在那里,教师必须要深入这些信息,辨明真伪,并告诉学生哪些信息及其来源值得信任,哪些不值得信任。所以,教师要具备阅读理解上的技巧,学会鉴别事实与虚拟情况。如果教师指导得当,学生就不会为资源及信息的好坏、真伪而感到纠结。

中国教师: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詹姆斯·理查德森:这个问题十分有趣。我曾经和一些人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让学生把手机和电脑放在一边,不去看这些东西,但我发现他们真的做不到,就算我不让他们看手机,他们还是想着要看。在课堂上使用科技,吸引了学生,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资源。学生不再只是听教师讲45分钟的课,他们接受的也不仅仅是教师那节课带来的信息。运用科技后,教师可以不用一直讲课,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搜索信息。在学生搜索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

与此同时,科技的使用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如果通过看视频学习效果更好,学生便使用视频学习;如果他们觉得读书能更有效地理解教材,也可以选择这么做。因此,科技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实际上也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方式。

中国教师:信息化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您觉得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胜任力是什么?

詹姆斯·理查德森:教师的核心胜任力在于,拥有与学生建立良性互动的能力。老师要有授课能力,还要与学生建立良性的关系,管理好学生。除此之外,教师本身和学生一样,也拥有同样的资源,这可以辅助他们教学。所以,教师不必样样精通,因为点击搜索,信息便可以随时查阅。就学习来讲,学生要对教师所讲的东西信任,并学习教师所讲的内容,做教师让他们做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好的教师能够管理好学生,尽自己所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中国教师:好多人都说,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者,您怎么看待这句话?

詹姆斯·理查德森:我同意这句话。当我们在查找相关的学习信息时,我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讨论,看学生是否理解这些内容,这样便可以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而当教师觉得这些内容不适合学生学习时,他们就要重新查找,对自己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进行再明确。教师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的角色,而且担任着指导人的角色,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东西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学习什么样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确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者。

中国教师:在推动学校全方位信息化转型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阻力或者困难是什么?您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詹姆斯·理查德森:最大的困难在于使我们的教师对变革抱有信心,因为管理上的变革总是阻碍着我们。在信息化转型中,我们要使大家对我们要应对的事情抱有信心,告诉他们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要变革某些东西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因为大家都愿意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行事,所以,变革十分不易,但变革十分必要。因此,要大家接受变革是最大的障碍。

克服困难的最佳办法是与教师及我的同事共同协作,与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我们所做的工作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而我也会和大家一同构建未来的前景。我们克服困难的第二种办法在于,真正地与教师们沟通,告诉他们改革没什么,告诉他们将来要做什么,如何去做,然后按照既定的步骤操作。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教师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此,我尽力规划好变革的前景,与教师沟通并落实具体工作。

中国教师:2015年,您荣获了“苹果杰出教育家”奖项,该奖项颁发给学校校长十分罕见,这个荣誉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詹姆斯·理查德森:我是三名得奖人之一,这的确是一项很高的荣誉。因为这是从全国教育人员中选拔出来的,所以我感到非常荣幸。只有三个人获奖,这意味着我们所做的工作具有改革意义,与他人所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我非常兴奋,获得这项奖也使得我可以来到中国。我之前一直都想来中国,这是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了,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中国教师:在信息化进程中,谁来帮助教师掌握这些现代教育技术?

詹姆斯·理查德森:我们在帮助老师学习掌握这些技术时,有多种途径。第一,教师们自己学习如何使用科技教学。第二,我们有专门人员教教师掌握这些技术。我发现,当这些教师教其他教师操作时,他们接受这些信息要容易一些。因此,我们拥有一个团队来支撑这样的教学,他们会一起合作,决定如何在使用科技教学上进行培训,然后,他们会回到同事中去,告诉他们:“让我们来给你们做培训吧”。其他同事对他们表示信任,因为我当时只给了他们45分钟做示范培训,接着,他们便开始准确地示范,然后他们开始给其他教师上课。这些培训都做得非常成功,我自己也给其他教师做过培训。他们称,校长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做到。

中国教师:科技化教学在美国普及了吗?还是只在一些大城市的学校中被应

用了?

詹姆斯·理查德森:目前,主要是联邦政府出资推动科技化教学,帮助学校接入互联网、Wi-Fi等,目前美国所有的学校都装有Wi-Fi,所以,从硬件上说,我们国家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科技化教学。在很多地区,大多数学校都有电脑,也有很多学校配有一对一的迷你设备。地区和学校不同,科技化教学也不尽相同。一些学校采用了“带着你自己的设备来上课”的举措,如果有学生没有学校要求的相应设备,学校会购买,因为政府会出资。以上就是美国的情况。

中国教师:目前中美教育交流频繁,您觉得中美教育之间的不同是差异还是差距?

詹姆斯·理查德森:中美教育之间存在一些本质区别。比如,我对我学校的历史不太了解。我只知道它建于1965年,但我不知道学校建筑物的历史以及学校的变迁史,这是我回国后要去搞清楚的,或许我可以考察出来。但在中国,学校的历史及其变迁有文字记录,而且学校可以追溯至它的创办人。 这是中美学校对待历史的根本区别。在这方面,美国学校要向中国学校学习,因为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非常重要。

同时,我看到中美两国学校都很注重在教学中使用科技。在美国,我们也有类似的对话交流。我基本走遍了美国的本土,做着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对话,同时,我们也都面临一些教学模式的转型,而且两国都有非常出色的学生,我们都想提供给他们最好的教育。所以,我想两国的相同之处大于不同吧。

(责任编辑:赵彩侠)

猜你喜欢

詹姆斯信息学校
变狗记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订阅信息
窗 前
学校推介
展会信息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