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5-09-10王磊

语文教学之友 2015年4期
关键词:做客垃圾袋作客

王磊

基于信度,下面几例高考作文题均来自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的扫描图片(文字下的点号系笔者所加),它们在语言表述上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有些忐忑不安”修饰不当

(2014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

“玻璃碎片,危险!”

查《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忐忑”均作“心神不定”解。对于“忐忑不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化词典》《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入,《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释义:心神极为不安。今天我们一般用“动词或形容词+不安”这类词语组合来表达内心极其不安,如“惴惴不安”、“惶惶不安”、“忸怩不安”、“局促不安” 、“坐立不安”、“寝食不安”等,它们均从不同角度表示不安程度之深,《新华成语词典》把“忐忑不安”解释为“心神极为不安”也是非常合适的。既然如此,那么“忐忑不安”前面再加“有些”自然就矛盾了。我们可以说“很忐忑”,有些“忐忑”,“忐忑不安”,但不能说“有些忐忑不安”。

2、“给……喂食”无端赘余

(2014年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喂食”,《现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均作“给人或动物东西吃”。照此理解,“给它们喂食”就相当于“给它们给动物东西吃”,这里的“给它们”与“喂食”搭配使用显然就是重复的。此句只要将“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改成“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食”或“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喂它们食”就行了。

3. “作客”最宜“做客”

(2014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现代汉语词典》“作客”:(动)指寄居在别处:~他乡;“做客”:(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到亲戚家~。可见,北京卷材料中“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的“作客”应该就是“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之义,即应当用“做客”。展开来说,“做客”是接受别人邀请或主动探访别人,目的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所到之地一般是就近的某家某处,时间较短,如“《人民日报》讯:人大代表做客央视”;“作客” 是出于求学、谋生、创业等原因而寄居在他乡,所到之地一般是远方的某区某地,时间较长,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虽然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作客”与“做客”视为一对异形词,认为“到亲友家拜访”用“作客”和“做客”都行,但笔者认为,此处用“做客”比用“作客”更合适些。理由很简单:在一向以兼容、规范为编纂原则、更新及时、修订频繁且影响较大的《现代汉语词典》明确主张此处使用“做客”的情况下,别的词典又没有说“到亲友家拜访”不能用“做客”,此处为什么还用“作客”呢?

4.“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表意不明且搭配不当

(2014年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这句的后半句“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主语没有出现,按蒙后省略对待应该是“医院”,即 “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什么叫“医院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这显然是病句。一是“进行了治疗”属于搭配不当,“进行”表示从事持续性的活动,比如“进行讨论”“进行批评教育”等,表达的是正在持续的行为,而文中的这十天治疗是“进行了”、“他出了院”的。另一方面更是表意不明。“治疗”既不可能是“医院”为自己在治疗,也不是“他”(农民工老王)在治疗,而是“医院”为“他”(农民工老王)治疗。事实应该是医院又为农民工老王治疗了十天,按这个意思,说“又为他治疗了十天”语也顺了、意也明了。

在公信力不断被稀释的当今,高考试题,尤其是高考语文试题,哪怕再细微的低级失误,都会无情消解高考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对此我们不应熟视无睹。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在新的一年高考命题到来之前,我们的命题专家都能体现出应有的专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真正担负起自己所承载的社会期盼。

(作者单位:颍上一中)

猜你喜欢

做客垃圾袋作客
吸管妙妙妙
倒垃圾
极简垃圾桶
去小蜗牛家做客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特殊用途的胸针
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