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2015-09-10严美艺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口语训练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

严美艺

摘 要: 正如审美的要有美感,学音乐的要有乐感一样,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当然就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感能力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实践证明,语文素质很高的人,往往是语感能力强的人,可见人的语文素质的高低与语感能力的强弱有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口语训练

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言、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感的训练。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这充分说明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见语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那么,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加强诵读训练,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语,形象地概括了多诵读的作用,诵读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式。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熟读成诵能使人的大脑皮层产生多次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能使语言的要素词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同时因为语言本身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格调,蕴含作者的情感意旨,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和心领神会的揣摩,就能对语言进行真切的、敏锐的感受。因此,《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结构,养成辨析句子的习惯;通过朗读,培养语感,才能分辨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通过朗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情感唤醒。

通过反复诵读,既可以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又可以品文章关键的字、词、句、段,揣摩、推敲语言文字,因声求气、因文悟道、因道察情,领悟文字所传达的情趣,从而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及文章的气势,领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储存语言的表象材料,这样语感能力的培养就指日可待。特别要强调的是,对名篇佳作的理解性诵读熟读,是促进学生逐步积累规范化的语言材料,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语感的传统经验和基本途径。现代文学巨匠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二、加强口语训练,增强语感

训练口语,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感知、快速表述的能力。训练口语,可以凭借教材中“说”的训练项目进行,也可以凭借语文活动课教材有关“说”的训练内容展开,还可以自编自练,但要做到步步紧扣语感训练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我们立足课堂,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训练口语。

1.提问作答。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说话环境,多让学生议论、发言,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这样能使较多的学生得到“说”的机会,特别是后进生也应有“说”的机会。

2.复述训练。复述是一种很好的“说”的训练方式。一般的记叙文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复述。复述形式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复述形式,从片断复述到全文复述,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从原意复述到创造性复述。不管哪种复述形式,都要引导学生不用背书的口气、语调进行复述,都要强调除尽量运用原文词语外,还可增加已掌握的词语(包括成语)。

3.课外延伸。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训练口语的极好形式。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可组织“老师,我想对您说”、“假如我是……”等主题班会,还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小辩论、诗歌朗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通过长期口语训练,积累语言,必将增强语感。

三、进行比较训练,习得语感

方法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媒体和工具。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在接受知识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比较是习得语感非常有效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要经常留心自己的语言,哪是好的对的,哪是不好的不对的,都仔细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要辨别,就要进行比较;有比较,就可以提高。有时,改变一个词的正常位置,句子反而更有表现力。如《春》的末尾一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把“花枝招展的”移到“小姑娘”之前,句意没变,效果一样吗?一比较就会发现:文中的句子是朱自清故意运用的定语后置的手法,一方面突出了春天姹紫嫣红的特点,另一方面协调了音节,使语言生动多变,摇曳多姿。有时可以对某些词通过替换它们的近义词进行比较,从而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把“卧”换成“躺”,效果好不好?不好,换的词不能传神地画出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不能传达出它们的灵性,耐人寻味的神韵就荡然无存了。

四、联系生活实践,优化语感

课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它必须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中去揣摩,而要把生存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深切。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其中对父亲过铁道上下月台买橘子情景的描写,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有如电影特写镜头的慢动作,那么细致,那么清晰,无限的父爱和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尽在其中。如果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就不会写出如此催人泪下的文字。因此,语感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调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借助联想和恕象,让语言符号在头脑中还原成具体的人、事、景、物,从而唤起鲜明的“内心视像”,激起情感潜流,产生情感共鸣,深入领会文章旨趣,使语感训练取得显著效果。对此,平时就要加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活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有了生活感受,才能有所积累,感受独特,语感就会有个性;感受深刻,语感就会有深度。

总之,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当前新事物新领域不断涌现,语言也在不断发展,不断丰富,学生要想学好语言,运用语言,就要融入社会,学习各阶层人的日常用语。语感是一种技能技巧,只要靠实践,靠训练,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语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优化。

猜你喜欢

口语训练语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学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谈如何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
浅谈英语口语训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