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2015-09-10黄燕花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家校共育

黄燕花

摘    要: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扩展。只有有机整合二者,教育连续性的特点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为此,作者所在学校成立了“琉塘小学教育社区”,优化了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家校合作的精神共同体。家校合作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并能从实践中有所体会,促进孩子德育发展。

关键词: 家校共育    社会实践    德育发展

我们以学校为主要基地,充分挖掘家庭、社会的优势教育资源,排除影响教育的消极因素,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二者相互配合,形成教育价值观一致、教育方式互补的良好育人环境,对学生实施统一的教育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举行了各种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依托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德育发展,让学生有所悟、有所感,取得教育内化的效果。

一、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同步

孩子在家的时间总是比在校时间长,于是,如果在校教育后,家庭教育没有跟上脚步,而是继续放任孩子的坏习惯,那么学校教育等于是白做功。因此,我们学校通过“琉塘小学教育社区”,举行家长活动,把学校一学期要实现的德育目标告诉家长,并指导家长在家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方法。这样,家庭德育就能与学校德育同步,孩子的教育就不会出现断层现象,也更方便学校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德育发展。如:学校开展“感恩父母”德育活动,我们要求学生人人为父母做一件事,并把所做之事写成日记,把你的感悟读给父母听,然后请家长签上自己的感言。回到学校后,我们又通过少先队中队活动,让每个中队举行“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对孩子们的实践活动进行反馈,让学生把一次实践活动内化为一种常态活动,使得学生对思想教育进行内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如果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家长委员会,然后协调老师们的时间及时召开讨论会议。每次会议都会有存档,以便之后家长需要时可以查阅。而老师们发现学生的问题时,可以单独联系家长,如电话家访,实地家访,或者微信讨论,建立班级微信群。如果家长不介意,则可以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成效都放到家长会一起讨论。另外,我们设有家校联系卡,分为周联系卡及季度联系卡,家长与老师可以通过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校及在家中的表现情况。通过这些互动,家长和老师们都可以避免一些教育上的误区,同时协调教育关系,统一教育观念,落实教育实效。为此,我们这个教育社区的成立,方便了家长,方便了老师,从而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让沟通成为德育的桥梁

现在的家长忙于事业,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与方法,而孩子越长大越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很多时候又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或者有的根本不在意,不关心他们的孩子,于是很多孩子为了引起父母注意,就会做出很多出人意料的事情。为此,我们觉得,在德育实践中,沟通就像一座桥梁,一头是家长,一头是孩子,只有相互理解,教育才能取得实效。那么,作为孩子的主要教育方,学校就要为孩子与家长提供沟通平台,让我们的教育有所进、有所获。我们创设了“琉塘小学教育社区”,举行了各种社区活动,有针对家长的专题讲座,请专家做有关如何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怎样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等方面的演讲;有家长交流会,在会上家长们交流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和观点;有家长与孩子互动的亲子活动,如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们看看孩子们是如何上课的,以及亲子游园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让沟通畅通无阻。

同时,学校要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要为每个家庭找到成长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家庭形成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创建学习型家庭。我校从区域的角度将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和活动课程化,开设了家长学校课程;实行了家长督学制,学校向所有家长敞开大门,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并对学校进行监督;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义工活动;注重家校合作中的多元沟通,不仅倡导教师和孩子的沟通,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而且倡导家长与家长的沟通、教师与教师的沟通、孩子与孩子的沟通。我们“琉塘小学教育社区”就为沟通这座桥梁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桥能有依,以此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优化校园环境为德育建设服务

校园环境具有暗示性、渗透性等特点,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教育媒体。无论是校园的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对学生都是无声的教育,它们与有声的教育相配合,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实效。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进行行为修养培养。

另外,我们要发挥“宣传栏”、“黑板报”的窗口作用。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是学校和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渠道。让它成为家校联系的桥梁。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办好“宣传栏”、“黑板报”,让家长和学生在“窗口”下,耳闻目染地受到教育。学校应该树正气压邪气,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要使其成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平台,又要使其成为家长与学生和学校沟通的重要阵地。

四、优化教育社区管理,提高德育成效

从教育范畴来说,教育社区涉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教师教育、家长教育、未成年人教育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区,教育社区打造的是具有共同教育目标、责任、义务、追求优化教育资源功效的精神共同体。因此,这样的社区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管理系统,才能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益,促进学生德育发展。设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我校设立“琉塘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社区管理中心”,有健全的组织结构,由培训学校、活动开发部、教育资源站、信息互通台几个部门组成。这个教育社区的管理机构是个自治组织,具有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职能。在此评价机制中,不但促进了孩子的德育发展,而且提升了教师与家长的品德思思维。

现代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承担教育培养任务的教师和家长来说,其不仅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更应不断拓展眼光、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能力水平。家校合作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支持,实行家校共育,让我们的教育目标一致,从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问题的探析
高等美术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分析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