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讨

2015-09-10柳英姬

考试周刊 2015年75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

柳英姬

摘    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要求必须将数学融入生活,让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投入使用,提高数学知识的有效性。本文对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价值    有效性

目前人教小学数学的目标是将书本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逻辑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相关问题解决好,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学价值,并提高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开拓,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进一步思考。所以,必须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数学学习比较费脑力,一些理论概念比较费脑力,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默契配合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实际上一些学校的老师教学水平有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所以总对数学课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

(一)受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仅取决于所教授科目的专业技能,而是多方面的,比如数学老师不但对数学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还应该对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发散思维,避免课堂的枯燥乏味。但是很多老师在除专业技能外,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比较匮乏,以至于课堂授课内容单一乏味,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实际教学经验比较缺乏,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灵活地解决问题,只能单一地告诉学生结果就是这样,没有原因,对教学理论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更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二)学生主观能动性差,不能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主体没有充分配合学习,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弱,对于外界的诱惑很容易偏离自己的主体位置,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能拖就拖,或者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完成作业,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学生的被动学习心态很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师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效率低。人教版教学虽然要求将数学结合到日常生活中,但是很多老师由于传统教学时间过长,不能快速地转变教学思维,仍然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上课前让学生预习即将要上的新课程,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解数学知识,这只会让本来就比较抽象的数学更让学生难以理解。

(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数学重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只有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学习,不能将数学和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技巧。比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时,如果单凭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其道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还是不能有效处理。学生在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时,学习效率很难提高。比如二年级下册中有一个知识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在学习多位数字时,经常会将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数字忘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效率更低下,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并且引导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其学问永无止境,人教版的数学教育提倡要将数学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实现学习和生活的互相协作。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根据开设课程内容模拟设置生活场景。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实例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枯燥数字的含义。如在教学人教版的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平时的生活爱好,给学生创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小孩子都喜欢糖果,最高兴的事是买糖果,教师可以创设买卖糖果的情境,让学生演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适当地引入乘法的知识,让学生在思维上慢慢过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教学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时,老师可以带一些事物,如牙膏、米、糖果等,让学生自己上来掂掂重量,然后看看包装上写的重量单位,体会“克”与“千克”的不同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二)将日常生活中的学生问题引入课堂。数学知识本来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老师在教授数学时要特别留意,最好将数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寓教于乐。比如教学小学二年级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时,老师可以让一些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一些两位数的数字运算。学生无法解决的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来,让同学们帮忙想办法解决,然后再引入两位数的运算概念,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印象深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去超市买东西,每一个商品都有自己的价格,自己买了多个商品,这些商品的单价加起来一共是多少钱,自己带的钱够付款吗?或者说收银员还应该找自己多少钱。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用小学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学生尝试了生活与课堂数学相结合的乐趣后,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人教版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新标准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所以老师在进行数学课程讲授时要多引导学生将数学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只有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探讨[J].科技资讯,2015,13(1):177.

[2]郑环华.探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下旬),2010,07(7):186-186.

[3]朱光艳.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1):43-43.

[4]宋花英.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青海教育,2011,(8):67.

[5]段绍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8-8.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