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11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5-09-07刘家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喹诺酮青霉素

刘家军

辽宁省抚顺市矿业集团总医院药剂科,辽宁抚顺 113008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在治疗疾病时,不采取过量用药或者用药不当,只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而出现的反应[1]。抗菌药物是临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之一,但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ADR)的增多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2]。自从我国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以来,该院积极加强对ADR的监测、检查和报告,不断完善和加强对ADR的预防和诊治,有效的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本文依据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间收集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16例,通过分析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以进一步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间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16例,主要根据这些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分别按照年龄、性别和抗菌药物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组

从性别情况来看,根据该院收集的116例ADR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4例,占比46.55%,女性患者有62例,占比为53.44%,两者占比较为接近。因此,在性别差异上,ADR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从年龄分组情况来看,18~50岁成人占34.48%,5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例数占46.55%。因此,老年人群成为ADR多发的年龄段(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有9例ADR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有3例患者有家族药物过敏史。

表1 ADR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

2.2 给药途径分析

从现有文献看,ADR的发生多与给药途径有关。该院116例ADR患者中,静脉注射有97例ADR患者,占比达到83.62%,其次为肌肉注射和局部外用,均占比5.17%(见表2)。

表2 ADR患者给药途径分布

2.3 引发ADR抗菌药品分析

从本次研究抗菌药物引发的ADR病例来看,引发ADR的抗菌类药物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等8类共26种药品。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发ADR最多的,占比达到31.03%,其次是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占比分别为25.86%和14.66%(见表3)。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的研究报告较为一致[3-4]。这种情况主要与我国医院中广泛使用这几类抗菌药物有关。从ADR所涉及的器官系统来看,皮肤及附件的损伤占首位,占比达到53.45%,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占18.1%,以及免疫系统损伤,占11.21%。具体ADR涉及的器官系统损伤与临床表现见表4。

2.4 ADR级别与转归情况

根据国家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对ADR级别进行分类,该院116例ADR病例评估结果为,肯定10例,很可能81例,可能19例,怀疑3例。转归情况:116例ADR病例经过对症处理的有105例,未经处理的有11例。所有105例ADR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症状好转或者明显减轻,未发生症状加重以及伤亡事件。

3 讨论

(1)ADR与患者年龄的关系。在本次调查中,116例ADR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基本接近,因此,ADR反应和性别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从年龄分组上看,ADR主要发生在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而且50岁以上的老年人病例数占46.55%,老年人群成为ADR多发的年龄段。这主要是和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下降、肝肾功能较弱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对老年群体患者给予充分关注。

(2)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该院116例ADR患者中,静脉注射有97例ADR患者,占比达到83.62%。静脉注射成为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在针对不同的患者个体时,临床医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以往的基础性疾病,而临床用药时往往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因此,静脉注射就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更加具有引发ADR的风险。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临床医师应详细咨询患者有无家族和既往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需要做药物皮试即皮试阴性,用药过程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5]。

(3)ADR与抗菌药物种类的关系。本次研究中发现,引发ADR的抗菌类药物种类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占比达到31.03%,其次是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占比分别为25.86%和14.66%。因而,在临床用药上应对这三类药物可能引发ADR给予充分的重视。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品种多、效果明显等特点,而且使用方便,是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菌药物,因此引致的ADR病例也较多。在临床使用上,头孢菌素过敏和青霉素过敏是相关联的。临床医师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之前,必须确认对头孢菌素药物是否过敏以及对青霉素是否过敏。如果无法从患者处得到确切的答复,建议临床医师用药前采取皮肤过敏试验。②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我国是抗生素滥用较为严重的国家,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才20多年,但是耐药率已经达到了60%~70%[6]。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属于浓度依赖型药物,一般采取日计量单次给药的静脉输液方式进行给药,所以引发ADR(主要是静脉炎)的病例较多。因此,在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时,应积极观察,控制滴注速度。同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适宜用于18岁以下的青少年,以免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发育。③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是我国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药物,因为抗菌谱广、价格便宜、使用方便而广受医院和患者青睐。目前,基本所有临床医师在使用青霉素之前,都会要求患者做皮肤过敏试验,因而发生ADR的几率较小。本项研究中,青霉素引发的ADR主要是口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因此,临床医师应重点加强对口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的指导。

(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发生几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就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使得抗菌药物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我们应在临床用药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发生几率。首先要明确用药目的,合理选择对症的有效抗菌药物。在使用抗生素治理之前,应及早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以便选择对症而且有效的抗菌药物种类和药品,防止引发ADR以及滥用抗菌药物。其次,应采用合适的剂量和正确的给药途径。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药代动力学,应根据每种药物的药动学参数来确定给药途径和合适的剂量,以保证有效治疗疾病而不引发ADR。最后,应加强医院相关人员的培训。应通过加强培训的方式,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关于抗菌药物的知识,提高对于ADR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表3 引发ADR的抗菌药物种类与药品

表4 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

4 结语

抗菌药物的ADR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和药物种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疾病时引发ADR,临床用药时应重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并密切关注重点人群和重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发生几率。

[1] 刘开玉,孙颖,胡妍文.我国基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待加强[J].首都食品与医药中国药房,2015(1):58-59.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0(5).

[3] 潘建华,韩莹旻,何晶.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4):79.

[4] 翟炜,郑晓玲,刘青.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103.

[5] 景丽敏.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156.

[6] 布蕾蕾,戴柏秋.2011—2012年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31-32.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喹诺酮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