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项经验”引发基层党建“创新潮”

2015-09-05王劲苍梁芝芳

当代陕西 2015年7期
关键词:问政党代表经验

文/王劲苍 梁芝芳(本刊记者)

“八项经验”引发基层党建“创新潮”

文/王劲苍 梁芝芳(本刊记者)

新闻背景:2014年5月,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在深入调研、总结提升基础上,集中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铜川市“党代表工作室”促进党代表履职常态化、紫阳县“五个一”工作法联系服务群众、洛川县实行党员积分制严格管理激发活力、渭滨区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开展有组织志愿服务、山阳县构建上下直通为民服务代办体系、乾县“千帮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商南县“广场问政”倒逼干部作风转变、略阳县“五项积分”考实管好村组干部等八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统称基层党建创新“八项经验”。省委书记赵正永要求,对这批基层党建创新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在全省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通过推广基层党建“八项经验”,举亮点、作示范,充分激发基层党建创新,优化服务群众工作体系。

电视剧《空巢姥爷》热播前,宝鸡市金台区人民路社区75岁的邢义广从未意识到自己就是电视上演的“空巢老人”。原因是,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填补了他的“空巢”——“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或买油买面,都有人上门服务。”

金台区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做法,脱胎于该市渭滨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的是破解“8小时外”党员“怎么管理、怎么发挥作用”的难题。如今,这一做法已在宝鸡全面推开,3万多名在职党员走进社区,当场认领岗位,写下服务承诺。其中,市级机关党员进社区报到率达98%。类似举措,还在全省30多个区、县“遍地开花”,并不断辐射。

去年以来,全省各地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推广基层党建“八项经验”,基层党建“细胞”正被不断激活,各地党建创新风生水起:干部从以往“叫我下乡”变为主动下乡融入群众;存在多年的办事难、跑断腿变成全程代办、上门服务;“开一次会歇五年”的党代表们纷纷担责履职成常态,真正成为全程代表、全权代表……

紧扣“服务”以点带面

这基层党建“八项经验”,是我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经典案例,有的已经叫响全国,列入中组部推广计划。

在陕西,“为民”“服务”是各市推广“八项经验”的主题,各地学习推广的核心都指向破解实际问题、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渭南华阴市建立党员义工、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在全市组建起法律援助、医疗健康、科技帮扶、文化宣传、社会公益5支党员义工服务队,3100多名党员常年为困难群众开展抢收抢种等服务。

端午节前夕,渭滨区经二路街道经一路社区,党委书记武桂荣点开“在职党员”QQ群,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定于明天上午9点在建国路街心花园开展‘迎端午·共建文明家园’活动,内容是包粽子、慰问孤寡老人,倡议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群里立刻热闹起来,“我能去”“算我一个”……一会儿工夫,已经有10多名在职党员在线响应,留言刷了好几页。

铜川市基层党代表走访贫困群众征询意见建议

变化快、变形多,是“八项经验”推广中,各地深化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特点,他们紧扣服务纷纷出招,形成一些新的载体。

前不久,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塬村村民王全芳来到村上的“365群众工作室”,申请补办残疾证,坐班村干部陈来文不仅承诺为她代办,还说清了办理时限。3天后,王全芳拿到了残疾证。说起过去的办事经历,王全芳深有感触:村上距镇政府10多里路,经常因为节假日、干部下乡或手续不全,白跑一趟。“现在到村里随来随办,再也不用来回折腾了。”

从“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到“群众一动嘴,干部忙跑腿”,山阳将“为民服务直通车工程”提升为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

铜川市则通过试点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度、建立“网络党代表工作室”、规范党代表提案提议办理、实行党代表列席会议、视察重点工作等制度,全面深化“党代表工作室”工作经验。

记者注意到,“八项经验”不仅涵盖基层党建工作各个领域,而且向专、深、精发展。

在党员管理方面,如洛川的党员积分制,城固的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渭滨的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等;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略阳村干部管理积分制、陇县治理乡镇干部“走读”、临潼村干部绩效补贴;干部帮扶方面,如乾县三个“千帮千”、安康“联户路”工程、莲湖派驻“第一书记”、横山“党建特派员”制度等;发挥党代表作用方面,铜川党代表工作室、乡镇党代会年会制等。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在流动党员管理、大学生村官、非公党建、百姓问政以及干部选拔等方面都有所尝试。

“八项经验”推广,催动干部作风、服务意识“大变脸”,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6月5日,铜川市王益区红旗社区5724户居民同时收到一条短信:明天是国际爱眼日,希望您能和家人一起到市中医院免费检查眼睛。“发短信的是社区党员志愿者赵越。”尽管新换的手机还没存号码,73岁的郭桂云还是一眼认出了赵越的手机号,“家里有啥事都找他,这号打得勤,比儿子的都背得熟哩。”

岚皋县石门镇小沟村三组村民商安才的独生女商祖艳因病住院,隔日,县计生局便将2000元慰问金送到商安才手中。

“点上出彩、面上开花”

“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核心在于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工作规律,关键在于找准突出问题、不断破解工作难题。”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毛万春多次强调,要强化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始终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面对问题的担当、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在攻坚克难中闯出改革创新的新天地。

“点上出彩、线上结果、面上开花”。各市在推广“八项经验”中,因地制宜,与当地创新创优结合起来,着眼实际问题亮出新招,创出许多新措施新做法。

汉中将“八项经验”落实情况作为县、镇、村三级书记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有力促进亮点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

渭南市开展“渭南标杆”评选宣传活动,推出全国最美村官雷洋洲、张六三等先进典型;华县的党员量化考核等级制度入选《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典型案例》。

推广中,各地做法呈现出务实性、多样性等特点,同时也相互交叉、融会贯通。

分处陕北、陕南的洛川、略阳两县,不约而同提出“积分制”;铜川和山阳,都从党代表常任制切入,建立工作室、试行年会制;渭滨和汉台,都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城固和华县,分别采取“双评议”和量化考核登记的办法探索不合格党员出口。

“八项经验”融会贯通的结果是,各地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

铜川借鉴紫阳“五个一工作法”的经验,在宜君县试点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借鉴乾县“千帮千”经验,开展“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完善各项包抓帮扶工作机制;结合渭滨区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经验,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按照“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组团服务模式,深化红旗社区工作经验,并在全市推广。

宝鸡借鉴铜川经验、总结陇县做法,在全市推行“165工作法”——建立一个党代表工作室平台,实施代表预告、驻室登记、意见交办、及时答复、办结销号、归档保存“六步流程”,落实工作到户、责任落实、激励奖补、考核评议、经费保障“五大机制”,使党代表常任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互联网+党建”,已成为省内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我的残疾人补贴一直未到账,是什么原因?”5月23日18︰06,铜川王益区红旗街道居民李小红通过“党代表网络工作室”向社区反映问题。不到1分钟,党代表孙敏回复了她:“您的残补打入社区另一居民马宏超的账户,在社区协调后将打错账户的钱返还给您。”

紫阳将“微服务”打造为其政改的一张名片。要求全县1000余名45岁以下干部开通个人实名制便民服务微博,分镇、分部门建成微博群组,通过电子工作日志交流工作心得、接受群众监督、发布便民信息。

这不仅丰富了群众享受便民服务的渠道,让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信息化载体与干部互动交流,更让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永不下线。焕古镇干部黄晓德发动自己的包联群众建起173人的“魅力金塘”QQ群,外出务工人员王顺华在群聊时流露出返乡创业意愿,他顺势引导、积极协调,促其回乡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全镇最大的养羊场。

据统计,“八项经验”在各地衍生出来的基层党建创新做法已达100多项,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创新经验上升为长效机制

在富县,但凡村上要决定事项,或群众碰到难解问题,都随时召集村班子成员、联村干部、联村法官以及村民代表围坐一起“畅所欲言”,这让曾一度被猜忌质疑的干群关系回归互信。

与此相应的是,鲁家庄村巷道硬化、小山子村低保申报、药埠头村村民回迁、安子头村环境保洁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初步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纠纷不升级、问题不上交。

一年以来,富县建立的“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的“两说一联”机制,在延安全市推开,同时还得到最高法院肯定并在全国法院系统推广。

实际上,各地在总结提升“八项经验”中更加注重的是,将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建经验,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使其可学习、复制,具常态、长效性。

针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升难”的问题,宝鸡制定出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试行)》,将全市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按领域划分为8种类型,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疾控中心对接种疫苗是如何管理的?有没有收费?管理有问题吗?”2014年4月23日,商南县第六次“广场问政”现场,私设“小金库”的县疾控中心主任华中央被当场免职。“广场问政”变身“现场问责”,华中央捂着脸哭泣的场面,让商南干部群众印象深刻。

商南广场问政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一段时间以来,干部庸懒散赌奢严重,特别是一年之内接连发生几件影响大的负面事件后,商南县委不得不下狠心、出重拳——暗访拍摄、自曝问题、广场问政、官民互动、现场问责,这办法一下子把干部“镇”住了。

这一创新做法,获得中国社会治理创新100佳经验奖。很快,商洛制定《广场问政管理办法》,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经制度“固化”的基层党建创新做法,在“八项经验”推广中产生了放大效应。

在广场问政的基础上,商洛市密集涌现出镇安县“机关问政”、商州区“基层问政”、丹凤县“干部下乡、群众问政”、柞水县“为民大巴走基层”、洛南县“‘六进’农家听民声”等多项新经验,促进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执政为民。

全省范围内,“问政”在宝鸡、渭南等地也以不同形式出现。跟广场问政带有问责、问效的色彩不同,宝鸡电视问政力求更多地解决焦点问题。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十分注重“问政之后”举一反三,把民意纳入决策,使工作贴近群众愿望,贴近日常生活,贴近实际问题。

近两年,略阳县几个村接连发生了有影响力的事件:城关镇七里店村“两委会”干部铁了心拍卖村里唯一的一辆公车,把钱一分不剩用来修筑便民桥;何家岩镇煎茶岭村支书黎树森自掏腰包20万元,为80户村民修建入户路;徐家坪镇徐家坪村干部自凑油费食宿费,东奔西跑筹资金,为养猪户兴建高标准沼气池……

“村官”们突然间竞相发力,是村干部积分管理制“倒逼”的结果。它通过对村干部进行有效考核,专治村干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使村干部管理由粗放变精细。

村级干部不在编、不脱产以及难选、难当、难管,这不仅是略阳县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全省性的农村共性顽疾。

韩城市按照班子软、管理乱、矛盾多、能力差等10类问题对全市各村、社区党组织对标核查,倒排出了55个村、5个社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有针对性地采取一村一策、一社区一方案、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开展整建,使后进班子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创新——深化——放大——针对新问题再创新,“八项经验”不断优化基层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夯实基层执政“根基”,形成为民服务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问政党代表经验
听,来自党代表的声音 看,山西党代表的风采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问政“小事”解决民生难题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乡宁县“建、管、育、联”切实提高党代表履职能力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丹江口 《百姓问政》聚焦履职尽责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