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重构的研究

2015-08-26周祯祥汪琼李晶晶黄芳

中药与临床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药学本草知识结构

周祯祥,汪琼,李晶晶,黄芳

·临床中药·

基于《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重构的研究

周祯祥,汪琼,李晶晶,黄芳

目的:构建《中药学》知识结构新体系。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提出初步构想,并先后在武汉、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编写会上进行了讨论和论证,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结果:通过调研发现,历版《中药学》教材存在名词术语有待规范,教材内容有待精简,知识模块有待创新和知识体系有待完善等四方面问题。认为重新构建《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包括七方面。①增加处方用名。规范中药处方用名是《中药学》教材义不容辞的职责。②增加药品归属。法律法规文件是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教材中的知识点。③增加中药功效。教材中应增加中药功效的内容,是现代《中药学》区别于本草著作的显著标志。④增加现代方例。将国家药典或部颁标准中示例中药临床应用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之中,以提高其可信度和权威性。⑤增加典型案例。以典型案例为示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⑥强化经典传承。注重经典论述来诠释中药,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⑦强化问题导向。采用“文本框”形式链接教学中的疑难点,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论:编写一部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药学》精品教材,务必在传承的基础上,着眼社会需求,彰显时代特征,及时调整更新内容,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体系重构;知识结构;中药学

《中药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类各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一。课题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新构想。并先后在武汉、南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编写会上进行了讨论和论证,得到了全国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现报告如下。

1 历版《中药学》教材的现状调查

教材是科技知识的载体,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凝炼和固化,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或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范本。教学质量和水平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得以体现,而教学内容最终要通过教材反映出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名词术语有待规范。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规范的概念是学术的桥梁,概念的展开是学术的全部。在现行《中药学》教材中,一词多义、异词同义、词义含混、同义重叠、有悖逻辑等不规范现象较为多见,已成为制约中医药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的瓶颈障碍。因此,规范中药名词术语,《中药学》教材必须有所作为。

二是教材内容有待精简。教材是对学科现有知识和成果进行综合归纳和系统阐述,并应具有全面、系统、准确的特征。教材不是参考书,更不是文献汇编。而现行《中药学》教材越编越厚,内容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高,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因此,精简《中药学》教材内容势在必行。一般认为,《中药学》教材以出版字数控制在60万字左右较为适宜。

三是知识模块有待创新。教材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行《中药学》基本上是沿袭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变化不大,创新不够。因此,融入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法,适度增加一些新的知识模块,诸如典型案例、问题导入等,有助于提高教材质量和水平。

四是知识体系有待完善。一般而言,新知识、新理论从产生、运用到引入教材大约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教材内容始终滞后于科技发展的水平。完善《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务必在传承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需求,彰显时代特征,及时调整或创新教材的内容。

2 重建《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想

知识结构,是指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门学科,其知识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如图1所示,《中药学》是一个多元素的知识结构网络系统。其中,阴影部分为历版《中药学》教材所示的知识结构模块,其余部分为新增的知识结构模块。新构建的《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将二者有机融合,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脉络。总体框架结构可简要概括为“五增加”和“二强化”。

(1)增加处方用名。所谓处方用名,即临床医生开具处方时常用的药物名称。长期以来,临床不规范使用处方名的现象时有出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7号)明确指出:由于全国缺乏统一的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各地或各单位的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的规定也不够完善,造成药房给付的中药饮片与医师的要求不一致,影响了临床疗效,出现了医患纠纷和医疗安全隐患。由此可见,规范中药处方用名是中医临床的当务之急,也是《中药学》教材义不容辞的职责。没有“处方用名”内容是《中药学》教材的缺憾或先天不足。

图1 《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

(2)增加药品归属。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保健食品”“毒性中药管理品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常用中药的归属赋予了新的内涵。如生姜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血竭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单味或复方均不支付费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Ⅱ级);川乌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保健食品禁用物品,生川乌为毒性中药管理品种。这些都是涉及中药资源保护,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中药学》教材应该承载并加以传播。

(3)增加中药功效。中药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效用专长的特征性表达和临床用药指征的高度概括。是通过药物作用于机体后,对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调节效应而被人们所认识,并通过简洁的术语加以表达的。它源于医疗实践,进而指导临床用药。古人云:“(每药)发明其功用,而以主治之证具列于后,其所以主治之理,即在前功用之中”(《本草备要》)。说明中药功效是药性理论与临床应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功效的学术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认同。因此,在《中药学》教材中增加中药功效的内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也是现代《中药学》区别于本草著作的显著标志。

(4)增加现代方例。以方证药,是《中药学》教材的编写惯例,历来如此。总体来看,详于古方,略于今方。因此,精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的代表方剂来示例中药的临床应用,把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融入到教材之中,既能反映时代的用药特征,更能增强或提高药物应用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5)增加典型案例。中医的医案,也称病案,是中医临床实践过程的记录,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所谓“医之有案,如弈者之谱,可按而复也”(《古今医案按》)。典型案例是学习中药临床应用知识最快捷、最有效的载体。以古今中医名家(尤其是国医大师、全国师带徒指导老师)医案、医话中的典型案例为示范,使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机融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对临床用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强化经典传承。古人云:“夫本草者,医之肯綮也”(《本草原始》)。“药性之道,具在本草”(《本草经疏》)。“人不学医,则不可救人;医不读本草,则不可用药”(《本草新编》)。数以万计的中药,无不以其独特的药征和卓越的疗效蕴藏于历代本草文献之中。浩如烟海的本草文献,无不承载着丰厚的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理论和经验。本草是中药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注重精选历代本草经典论述之精华来诠释中药的性能特点,增强药物效用的说理性,探究中药治病的真谛,“惟求理与病符,药与病对”(《本草求真》),为临床用药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是中药传承的必由之路。

(7)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中药学》教学中的难点、疑点或有争议问题,采用“文本框”的形式加以链接。重在提出问题,不附答案(可提供必要的参考书籍或参考资料)。问题的引入不仅仅是可以丰富教材内容,更能活跃教材形式。能给学生预留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思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思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中医辩证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蒋淼)

The research of system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ZHOU Zhenxiang, WANG Qiong, LI Jing-jing,HUANG Fang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430065, Wuhan)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new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Metho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based on literature survey was affi rmed by experts in the discussion meeting of textbook. Resul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four problems in the textbooks construction. Firstly,the terminologies needed to be standardized. Secondly,the contents of textbook needed to be streamlined. Thirdly,the modules of knowledge needed to be innovated. Fourthly,the system of knowledge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f construction included seven aspects.①The prescription name should be increase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name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the urgent affair of TCM clinics,and it was also the du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②The attribution of drugs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was important contents related to security,validity and rationality of drugs.③The effi 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effi 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the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of the drug specialty and high generalization of the clinical indication.④The modern prescriptions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prescriptions in Pharmacopoeia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Standards for drug of Chinese Ministry of Health should be increased.⑤The typical cases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typical cases about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 were good demonstr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sire for knowledge.⑥The classical herita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classic statem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should be quoted in textbook to provide literature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⑦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purpose of PBL was to guide independent learning so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could be developed by using text box. Conclusion: Compilation of a textbook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is not only to inherit traditional knowledge,but also to satisfy modern social needs. Therefore,the research of system re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System reconstruction ; knowledge stru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y

G 642,R 28

A

1674-926X(2015)05-012-03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基于《中药学》知识结构体系重构的研究”(2014B090)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周祯祥(1955-),男,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汪琼(1979-),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Tel:027-68890129Email:405949423@qq.com

2015-04-20

猜你喜欢

中药学本草知识结构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