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破冰”

2015-08-24安静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破冰调查报告课标

安静

(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它是研究报告的一种,隶属于应用类(或称“实用类”)文体。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要“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历来为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者所关注。1922年《新学制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对第三学年提出“通信、报告、记录的设计,和日用文、说明文的做法、研究、练习”的要求。1948年《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从第三学年到第六学年都有对“实用文”的教学要求。建国后,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1980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8年及之后的教学大纲都有相关要求。

在国际上,多国母语课程也都极为重视这一内容。“美国学生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接触研究报告,这种写作训练一直贯穿小学各个年级的教学中,直至高中毕业。”[3]在日本,“生活调查作文”的研究已历时80年之久。[4]

尽管课标有要求,可在实际教学中,调查报告写作教学仍被“边缘化”。这种有悖课标精神的不良现象值得关注。

一、“冰封”:目标不明,内容随意,效果不佳

当下,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现状是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内容随意、教学效果不佳。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习作6》要求写一次调查统计。

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就以苏州市姑苏区某校六年级语文组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为案例来分析研究。笔者先对该组的集体备课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现将内容整理如下。(见表1)

表1 集体备课情况记载

从表1可看出至少有两位教师对习作文体判断失误,这必然导致教学产生方向性错误。现将五位教师各自的备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见表2)

表2 《习作6》个别备课情况记载

从表2看出,即使是同样持有“应写调查报告”观点的教师,他们的教学目标也各有侧重。这使得同一课的教学内容会相差很大。

再来看教学效果。该校六年级共有学生128名,上交作业中有65篇记叙文,63篇调查报告。在63篇调查报告中,仅有25篇比较符合要求。这个数据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现状就是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随心所欲、教学效果不佳,如此“冰封”令人困惑。

二、“探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过追根溯源,我们探得“冰封”现状的原因,概括说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2011版课标是理想,它对调查报告写作有明确要求。可现实中,教材编写不周,教师不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令课标几近沦为“一纸空文”。

1.“理想”

理想的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应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高度契合。学生写调查报告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动机有助于形成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良好意识。

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有疑惑的问题,到设计问卷(或几道简单的问题),到开展调查,到搜集、整理资料,到得出结论,最终成文,这环环相扣的过程涵盖了听、说、读、写多种能力的训练。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形成。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运用统计思想,使用图书馆和网络,这样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最可贵的是,从数据、文字资料中抽象出结论,继而准确、清楚地表述观点,“思维机器”在高速运转着。语文正是寻求学生思维力生长的一门课程。

2.现实

再从理想的云端跌落回现实中,审视一下现行教材以及教师的教学状态。

其一,教材是教学的凭借,可是现行教材编写不周,不利于教学。就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来说明问题。

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治水兴水政策。从2011年中央发布1号文件到党的十八大会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以来,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要将水生态保护摆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中更加重要的地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快、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问题一,对习作文体没有明确规定。六年级下册《习作6》的作前提示如是说:“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这句话只是明确了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统计。“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这句话的表述“似是还非”“欲说还休”。由此看来,上文提到的一些教师在判断习作文体时产生失误也是事出有因。

问题二,没有编排例文。六年级下册《习作6》是整套教材首次要求撰写成文的调查报告,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没有例文。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如何安排?分析和结论之间如何衔接自然?……几句简单的作前提示根本不足以帮助师生扫除这些“拦路虎”。

问题三,课时量处理不当。编者在整套教材最后一册的“尾声”安排一次调查报告的习作,让人顿觉有“亡羊补牢”“聊胜于无”之嫌。没有合宜的教材,就意味着教学“输在了起跑线上”。

其二,批评教材的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状态。从上文的集体备课和个别备课记录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不清和教学内容随意就意味着教师其实并不明确“教什么”与“怎么教”。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这是一个比教材编排不周更加严肃的问题。当然,还有极少一部分教师要改变“考试不考,就随便教教”这种错误观念。

教材编排不周,教师不清楚“教什么”“怎么教”,这样的原因导致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做出改变,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冰封”现状就无法破除。

三、“破冰”:开掘资源,解读课标,建构体系

想要替目前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破冰”,我们不妨从开掘教学资源、解读课标、建构目标和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

1.活用教材,开掘教学资源

虽然说整套苏教版教材仅有三次明确涉及调查研究、调查报告,依次为三年级下册《练习6》中“想想做做”《为学校今后的绿化提建议》、五年级下册《学和做(2)》中“小小调查”《节约用水》、六年级下册《习作6》。可是,教材中还有不少内容可以“拿来”为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服务。例如:

三年级下册《练习2》的口语交际:“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春游。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哪些活动?春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你就以上几个问题在小组会上提出建议。”如就事论事,只要学生能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谈独特的见解,就算是完成训练重点了。假设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来审视这道题目,就会发现“同学们觉得春游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智慧地改动一下要求,让学生展开调查,就可以从五花八门的回答中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结论,最后诞生一篇报告。

十二册教材中可供二次开发的内容还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倘使教师能够以教材原有的《为学校今后的绿化提建议》《节约用水》《习作6》为圆心,按照一定的序列辐射二次开发的资源,开发出一个调查报告写作的专题,教材就被用“活”了,教学效果也会得到优化。

“活用教材”还意味着要对教材有“立体”的认识。“教材”这一概念有“泛指”和“特指”之分。泛指的语文教材是“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中师生使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材料、教学软件、选修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5]我们的目光往往会局限在课本上,而忽视语文教材的泛指概念。如果教师感觉课本里某一内容的学习量不足以让学生扎实掌握,就可以到课本外去寻求更多可供练习的资源。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值得调查研究的事物俯拾即是。一旦我们对教材有了立体的认识,就再也不会抱怨课本不合用了。

2.解读课标,搞清“教什么”

针对教师不清楚“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建议教师深入解读2011版课标,基于此建构目标体系。解读课标时,可以摘录相关要求,整理成表格,方便查看。(如表3)

表3 课标要求

课标启示我们:调查报告写作教学不是单纯的习作教学,它“横跨”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三大板块。可以教如何质疑,可以教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还可以教调查报告的格式和规范……可以教的内容很丰富。这有力地回击了“实用文没什么可教”这种错误言论。

3.建构目标和评价体系,确定“怎么教”

针对教师不清楚“怎么教”的问题,我们也建议教师深入解读课标,基于此建构评价体系。笔者根据本班学情所作的建构尝试。(如表4)

表4 目标体系

至于调查研究的对象,第一学段可安排儿童感兴趣的动植物,第二学段可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第三学段可以提升难度,研究社会热点问题、传统文化、语言文字等。

在评价时,除了要关注学生上交的报告文本是否符合规范,还要关注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和数据表达、分析的能力。笔者所作建构尝试。(如表5)

表5 评价体系

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可以大量积累样本,按照不同的评价角度、等级归类,建立“资源库”。优秀习作可以充当范文,以弥补教材没有例文的遗憾;问题习作则可作为前车之鉴,供学生研究、修改。

笔者将开掘教学资源、解读课标、建构目标和评价体系的一系列尝试运用到教学中去,所教班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合格率和优秀率都得到显著提高。可见,只要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钻研课标、教材、学情,在实践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就“破冰”有望。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爱娣.美国语文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于纯.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4(1).

[5]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破冰调查报告课标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法媒:北京“破冰”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