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瓯绣纹样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2015-08-23戴炤觉高觉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时尚设计系浙江温州3503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杭州300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服饰品绣品针法

戴炤觉,高觉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设计系,浙江 温州 35035;.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008)

瓯绣纹样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

戴炤觉1,高觉诚2
(1.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时尚设计系,浙江 温州 325035;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杭州 310018)

瓯绣作为中国“六大名绣”之一,独具地方民俗特色。纹样是一种集装饰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其赋存于瓯绣工艺品的本体上,具有装饰性。瓯绣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应从瓯绣纹样的题材内容、布局、针法、色彩搭配及其情感传达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与运用,赋予瓯绣鲜活的生命力。

瓯绣;纹样;服饰品;题材;布局;设计创新

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5.051

温州地处瓯江流域,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瓯绣即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瓯绣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衍生发展而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男耕女织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得古代劳动妇女精通手工艺,尤其在刺绣方面造诣很高。妇女们在帽子、肚兜、荷包等生活用品上绣上美丽的图案,出于对传统工艺的喜爱和作为家用补贴朴素的想法让瓯绣不断发展。加之温州地处江南,养蚕业和丝织业很发达,这有力地支撑整个刺绣行业的发展。瓯绣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绣品色彩越来越艳丽,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造型饱满,题材通俗易懂,针黹清晰,色彩缤纷瑰丽,独具温州地方民俗特色,在刺绣技艺中独树一帜,成为全国“六大名绣”之一。瓯绣不仅作为国宝收藏,还作为国家礼品赠予外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迄今为止,从事温州瓯绣研究的学者为数不多,涉及未深,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瓯绣纹样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是从新的视角进行的拓展传统工艺的创意研究,旨在推动温州瓯越文化特色服饰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使现代服饰品设计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提升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度,推进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宏扬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一、瓯绣纹样的艺术特征

纹样是一种集装饰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强的趣味性、主观性和规律性,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1]。从瓯绣工艺来说,纹样赋存于瓯绣工艺品的本体上,具有装饰性。

1.题材内容与布局

自古以来,瓯绣纹样题材类型涉猎广泛,有花草虫鱼,还有人物、飞禽、走兽、山水、吉祥纹样等。不论是客观再现的,还是主观创造的,都具有装饰功能,共同体现纹样的形式美感。这些题材类型尽情抒发了人们向往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怀,尤其吉祥纹样题材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景和向往。吉祥纹样是用吉祥意义的图形或文字组成一种装饰纹样,自明清以来,纹样大多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一般由植物、人物、动物、文字、特定符号等内容构成,是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体现[2]。《锦羽迎春》(见图1)的纹样题材主要以梅花与锦鸡题材相结合,打破动物或植物纹样单一题材的限制,形成互相映照、顾盼有致的巧妙构图和锦上添花的吉祥内涵,扩展了传统纹样的题材内容;在布局上,将梅花和锦鸡同时安排在正圆的边框内,工艺师让梅花的虬枝由上自下腾空出势,两只锦鸡一前一后,尾部由下向上出势,形成一个呼应外框的内圆。整个画面在视觉中心得以平衡,传达工艺师们追求团圆美满的良好愿望。《泰顺廊桥》(见图2)以风景题材入画,将温州泰顺廊桥某处实景作为描绘对象,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廊桥加上传统精湛的瓯绣技艺,使画与绣相得益彰,很好地展现了地方民俗文化。《其乐融融》(见图3)运用家禽题材,描绘两只黑天鹅与它们的孩子在水中欢快戏水的场面,纹样题材中蕴含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和睦景象。绣品构图饱满,画面重心突出,湖面中波光粼粼的湖水与天鹅毛茸茸的羽毛形成鲜明的线面对比和肌理对比,设计语言更为丰富。《出水芙蓉》(见图4)描绘植物题材中的荷花,嫩黄的出水芙蓉从画面的左侧出枝生长,枝干、花头、荷叶布局十分讲究,点线面的处理也恰如其分。不难发现,工艺大师对花卉构图的处理可谓别出心裁,吸收了宋代画家马远“马一角”的布局方式,使荷花的构图稳中求险。可见,瓯绣纹样从题材上可概括为写实、具象、变化,在布局结构上有节奏、韵律及动态的美和静态的美,使人产生愉悦感和优美感。

图1 优秀绣品《锦羽迎春》

图2 优秀绣品《泰顺廊桥》

图3 优秀绣品《其乐融融》

图4 优秀绣品《出水芙蓉》

2.刺绣技法与色彩搭配

除题材、布局、造型外,瓯绣针法在纹样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不同针法,纹样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都会有所差异。如齐针、平针呈现纹样平面、满密的视觉效果;乱针、长短针、疏针呈现纹样跳跃、富有动感的视觉效果及舒朗的空间感;打籽针法则呈现三维立体的纹样效果。因此,针法与纹样有着必然的联系。瓯绣用针准确灵活,严谨到位。图1中锦鸡羽翼针法的处理严谨中不失活泼多变,使用了平针、齐针、长短针、掺针、八字针穿插使用,绣面虚实结合,井然有序。羽毛推晕的层次感分明,羽翼绣理分明,绣面生动。锦鸡身上的羽毛以墨绿、土红、孔雀蓝、赭石等设色,色彩鲜艳,明亮悦目,通过针法与色彩搭配,生动展现了锦鸡丰满的羽翼,局部造型的色彩推晕关系使整体绣面呈现瓯绣精湛的工艺技巧,并很好地表现了以画入绣的书卷气息,使画绣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图2是以泰顺廊桥为主题的刺绣,在工艺技法上与家禽类的表现技法上有很大的区别。不难发现,在色调搭配上,基本上还原了景物本身的色彩,在色彩关系把握上提取了深红、灰、黑、绿色、蓝色等为主要色调,并运用艺术的眼光予以提炼美化,使绣面色彩搭配源于现实并高于现实。刺绣技艺上采用平针打底,长短针、上下针交替使用,又采用包针、缠针、游针综合针法表现廊桥的屋檐瓦背与深红色的桥身。这些技法的综合运用使整个画面写实、厚重,有很强的现实感。图3中的小天鹅采用特殊针法,乱针绣、长短针、疏针、咬咬针及基础针法融汇贯穿表现小天鹅茸毛蓬松、天然萌萌的形象。工艺大师对绣面的针法非常讲究,在黑天鹅与小天鹅形态塑造上用针区别对待,运用平针和交叉针表现黑天鹅浓密丰满的羽翼,犹如中国画中墨色分明的水墨画,加上波光粼粼水纹的处理,让人感到生动又逼真。在设色上,鲜明的黑白灰对比,将平面构成的黑白画理转换成瓯绣的设计语言,整体色调简洁明了;湖水渲染处不绣,以虚衬实。用色的巧妙设计不仅节省刺绣工时,而且整体关系一目了然,主题鲜明。图4以中国水墨画风格为参照,采用特殊针法—套针和接针,把荷叶与荷花平面的单一视觉效果提升到综合运用明暗、光影、丰富墨色效果的新高度。荷叶墨色的干湿浓淡通过瓯绣各种针法综合表现。荷叶的透明、荷花的明丽使整个绣面光亮洁净,虚实相生,远近不同,水墨写意的新高度在瓯绣中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艺术高度与情感传达

图5 优秀绣品《十二金钗》

瓯绣纹样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画入绣、绘绣结合是瓯绣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温籍画家马孟容、苏昧朔、蔡笑秋、周悦林、刘旦宅等的优秀国画作品,都曾经作为现代早期瓯绣画稿进入工艺美术设计。书画名家的作品为瓯绣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非凡的技艺还直接或间接提升了绣品的品味和价值。20世纪70年代,工艺大师和人物画家周悦林等一起合作完成的巨幅绣品《十二金钗》(见图5),一经问世便享誉国内外,并以高价被美国收藏家收藏[3]。《十二金钗》画面中十六个人物的造型、神态、服饰无一雷同。如果单纯从一件工艺品来说,已足够体现其技术水平锻造的精美完整,但它不仅仅只满足于生产一件供玩赏的织绣工艺品,而是将中国人物画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学的历代积累融合在一起,为绣品的设计创新注入了高度的艺术价值。可见,一件优秀绣品能把文学作品的会心、中国人物画的会神和瓯绣以线达情、用针传神的精湛技艺三者完美结合,从一件普通的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层面升华为主动追求人文艺术高度的新境界。《十二金钗》是历史上第一次集大型人物、花鸟、风景为一体的综合创作,从情感深处传达了工艺大师和人物画家对《红楼梦》文学的熟知与热爱,借红学文化激扬瓯越文化,寄情于绣品走出温州,走向世界。

二、瓯绣纹样在现代服饰品中的创新应用

在自动化、数字化机器生产尤其是电脑绣花工艺的快速发展冲击下,瓯绣发展和复兴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不断陷入困境[4]。因此,保护和传承瓯绣传统工艺,并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力迫在眉睫。所幸的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人们呼吁传统文化的回归,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理念使手工艺产品又重新受到重视。但瓯绣仅作为文化礼品、传统艺术欣赏是远远不够的,瓯绣的创新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其创新思路也要发散到其周边衍生的产品上,如将瓯绣技艺运用于现代服饰品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服饰品是以服装产业为依托,涉及服装以外的帽子、围巾、鞋子、包、眼镜、首饰、发饰等范畴。瓯绣题材和纹样设计要有新意,紧随现代服饰品的国际流行趋势,采用现代的艺术审美观念、时尚眼光、潮流定位等多元方式,使瓯绣注入新鲜血液,焕发青春。

1.纹样题材与图式结构的活化

通过瓯绣纹样题材、图式结构、造型布局等形式、特征的系统研究,在现代瓯绣纹样设计中加入新的题材与形式元素,赋予纹样新的内涵。

(1)以植物纹样题材为切入点,以此传达人们对生活美好愿景的憧憬与向往。选择植物题材是基于生活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紧张的现代生活的缓和、排解,对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反思。绣品的创新应将这些现代理念包含其中。另外,如能以温州人民喜闻乐见的植物,如具有瓯越文化特色的瓯柑、杨梅、枇杷、茶花等为题材,则瓯绣的创新既有时代性又有地域性,放眼国际,又接地气。绣品中配以体现生机与活力的鸟类元素,则动静相宜,和谐共荣(见图6)。

(2)纹样题材多元化。纹样题材内容的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原先祈福、歌功颂德、说教等题材上,而应多元化,尽可能从当下物质生活与精神层面上进行挖掘,将瓯绣与人们生活方式、休闲方式、娱乐方式相结合,使纹样朝多维度空间发展。如借鉴南宋花鸟画的图式结构,将有日常生活情趣的小鸟与野花运用到现代服饰品—围巾的设计中。图7是“蝶恋花”的题材组合,使整体纹样呈现律动的节奏和韵味,题材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图案风格上改变了牡丹雍容华贵的传统造型,采用简洁夸张的装饰风格,运用套色的穿插关系,简练概括牡丹、小花、蝴蝶的造型关系,用有限的题材带给人无限遐想的思维空间。题材的变化,成为设计师与消费者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沟通方式之一,反过来为瓯绣设计建立新视角。

图6 研发绣品《莺语》

图7 研发绣品《蝶恋花》

图8 研发绣品《枝上并蒂》

(3)采用多种纹样组成耳目一新的题材内容。多种纹样题材的重组使新瓯绣纹样的结构图式更加丰富多变,同时也赋予纹样新的内涵。图8中运用不同的装饰花卉和造型元素进行纹样的布局,将不同造型特点的茶花与石榴围绕枝蔓结构(传统纹样中不会共生一枝,并列出现),形成枝叶之间生动感和缠枝结构的动态美,透过有限的空间,带给人无限遐想。它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花卉、石榴、枝蔓三者相互缠绕的动感,通过不同造型元素之间的造势,表现各元素的互动关系;通过不同纹样组合方式的变化,不但丰富纹样结构样式变化,更强调纹样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结构的基础上,再细分花、果实、枝叶的层次关系,使纹样从图式结构到整体空间变化协调有序。这为瓯绣纹样设计注入一定新意,也强调了新瓯绣纹样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4)吸收传统纹样特点的个性化设计。瓯绣纹样的创新还可以在结构上吸收传统纹样特点,题材上朝个性化设计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内掀起一股动漫热的高潮。图9中将卡通动漫纹样结合瓯绣针法,运用适合纹样的图式,将卡通狗生动的形象结合钱包的款式恰当地表现出来,使整体绣面气韵生动、绣里分明,呈现绣品的实用价值,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把夸张的卡通题材纹样造型,运用强视觉冲击力色彩,突破传统题材枷锁,将现代生活气息的设计融入到文化产业中,进而扩大瓯绣的影响力。

图9 研发绣品Fashion Dog

2.针法工艺的创新

瓯绣纹样要融入到服饰品的设计与开发中,必须先要了解服饰品的工艺、图案、配色、整体布局风格特点,使系列服饰品纹样设计与创新的瓯绣图案,保留瓯绣针法精髓,并吸收其他五大名绣技艺,使工艺针法呈现多元化特征。根据瓯绣纹样针法需要,做到有的放矢的运用,形成视觉美感。图6采用平针、接针和穿插针的合理布局与规划,从绣品整体出发,表现小鸟装饰风格艺术特点,用最恰当、合适针法表现围巾整体艺术效果;色彩上通过黄、蓝相间的色彩调和,与紫色背景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材质上尝试利用圈圈绒代替真丝面料,使绣品更加年轻化,也易于保存清洗。图7中的牡丹在针法上大胆运用套色针法结合掺针穿插使用,凸显牡丹的富贵。在蝴蝶翅膀造型处理上引入蜀绣的打籽针法,突破瓯绣针法颇为平面、单一的工艺局限,使瓯绣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综合针法的使用打破了不同绣种之间的界限,丰富了瓯绣的工艺技法,使蝴蝶造型形成了二维半的立体空间效果;提升了围巾的整体视觉效果,也为瓯绣的服饰品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瓯绣纹样设计构思和针法工艺的反复思考,在服饰品设计题材、元素、造型、结构、色彩、布局上等进行多次修改与完善,变换出多种针法形式突出绣制主题。图8中将茶花、石榴造型与折枝的结构相联系,形成折枝枝蔓优美的结构样式。在针法工艺处理上,依据茶花的动态,选择长短针、疏针、绕绕针三种不同针法穿插使用,以求打破传统瓯绣针法的单一性。用画绣结合的方式,以绣花针代替画笔,用绣花线表现枝蔓起承转合的光影效果。枝头上硕大的石榴是整体绣面的视觉中心,在掺针、平针的平绣铺垫下,结合打籽绣的工艺,用结籽针法的逼真性,突出石榴多子多福的吉祥语意,丰富了手工刺绣综合针法的表现力,也为瓯绣针法多元化表现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促使纹样与针法创新的完美结合。茶花是温州的市花,通过对市花设计实践与尝试,将瓯绣的纹样造型、结构、色彩、空间进行拓展与完善,赋予它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与艺术涵养;运用综合针法技术及不同设计手法表现,使新瓯绣纹样更具有现代感,以此带动人群消费,促进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3.艺境与创意表现

瓯绣纹样的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文化体现,产生了“花开富贵”“龙凤祥和”“鸳鸯戏水”等幸福、美满、欢乐、团圆的意境,这样的意境纹样美表现出完满、崇高的精神境界,引起大众心理共鸣[5]。而纹样艺境是在意境基础上得以升华,融入设计和艺术思维方式,把瓯绣纹样的创新建立在温州文化基因基础上,添上创意的翅膀,结合当地特色、民俗风情,实现纹样从单一工艺品向多元、现代、高科技、创新的瓯绣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拓宽瓯绣产品的艺术境界,挖掘其内涵深度,增强瓯绣产品的竞争力[6]。图10是一件新瓯绣纹样造型结合新技法的婚嫁喜糖礼盒包装设计。采用瓯绣技法表现包装盒上立体花瓣、叶片、束花的造型,相较于一般喜糖礼盒大众化的平面设计而言,其设计更富有手作的珍贵与祝福的真切。采用瓯绣契入婚庆喜糖包装的创意卖点,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与婚庆民俗风情融合的新思路。从艺境角度审视,已不是一盒简单的婚庆礼盒包装设计,从中能细细品味瓯越文化千百年积淀下来的艺术内涵在新时代温州人文化精神中的延续和发展。

图10 瓯绣婚嫁喜糖礼盒包装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瓯绣作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瓯绣作为温州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朴实善良的情感与人性观照[7]。传承与发展瓯绣手工技艺,关键在于与时俱进的设计思路和本土纹样的设计创新,同时瓯绣纹样的创新又要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个性需求。目前,作为瓯绣纹样的创新相关研究工作仅处在初级阶段,相关瓯绣纹样服饰品的设计与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够加入到瓯绣的传承和创新中,相信瓯绣的明天会绽放出更绚丽的艺术之花。

[1]吴山.中国纹样全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3] 张晓霞.天赐荣华—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史[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

[4]胡春生.温州瓯绣[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5]许衍军,邹绳珠,余琼.瓯绣工艺特色及其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2):34-36.

[6]杨军明.温州瓯绣的产业化路径、现状与艺术价值渗透形态[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82-86.

[7]金蕾蕾.感悟刺绣[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7-20.

[责任编辑:翁小秋]

Application of Ou Embroidery Patterns on Modern Clothes Design

DAI Zhaojue1, GAO Cheng2
(1.Department of Fashion Design,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325035, China;2.School of Digital Media and Art Design,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310018, China)

Being one of China's “six famous embroideries”, Ou Embroidery has its own unique local characteristic. The pattern is a form integrating decoration with art, and it appears on the artwork of Ou Embroidery with the feature of decoration. In modern clothes design, it is important to innovate the desig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rms of the theme,layout, needling, color collocation an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atterns, maintaining vitality of Ou Embroidery.

Ou Embroidery; Patterns; Dress; Theme; Layout; Design innovation

TS941.2;J523.6

A

1671-4326(2015)03-0018-05

2015-06-04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WZY2014043)

戴炤觉(1986—),女,浙江温州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时尚设计系助教,硕士;高戴诚(1980—),男,浙江温州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服饰品绣品针法
浅析手工编织特点——以服饰品为例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福建畲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旅游服饰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3D打印技术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民族元素在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