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材开发

2015-08-23陆恩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江苏苏州215008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商务礼仪商务商务英语

陆恩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材开发

陆恩恩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科学系,江苏 苏州 215008)

教材改革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表现,是课程改革的重点。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项目化教材开发,根据能力本位教育和需求分析理论,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编写,有利于项目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国际商务礼仪;能力本位;教材开发

DOI:10.13669/j.cnki.33-1276/z.2015.05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在外贸公司、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涉外保险机构及涉外服务性行业,从事外贸业务、行政文职、营销、报关和涉外接待等岗位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能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知识进行商务洽谈、电话沟通、撰写一般的商务文书,还要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涉外礼仪和世界各国禁忌,遵守国际商务礼仪。自2009年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它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纵观目前市场上关于商务礼仪方面的教材,网上尚可查到几本英文版教材,其他都为中文教材。许多教材编写遵循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系统性和学科结构的逻辑性规律,但对于知识的应用不够深入或实践部分内容较少,不利于学生“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因此,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应进行项目化教材开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礼仪的同时,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一、教材编写的理论依据

1.CBE理念和DACUM课程开发方法

CBE理念,即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是一种课程开发思想,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建立教学体系。课程应基于职业能力而不是基于知识来开发,而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关键能力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强调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也就是根据职业或岗位所必需具备的能力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评估通过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分来完成。国外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北美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CBE)、澳大利亚的TAFE和英国的BTEC四大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 S)。

DACUM模式是根据CBE思想设计的一种课程开发方法,课程开发的程序应从职业和职业能力分析开始而不是从学科知识开始,首先进入开发程序的开发人员是行业专家而不是教师。学校在设计或开发课程体系时邀请来自相关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立指导委员会,与企业界紧密结合开发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包括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课程、采取灵活教学方式、进行能力评估五个步骤[2]。其实施程序具体包括就业市场分析、能力分析、课程开发与编制、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课程的修正与更新。这套程序是连贯渐进的,通过职业岗位群的分析,分解出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3]。高职专业顶层设计路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确定岗位群,然后制定职业能力,包括设计学习路径、开发学习模块、构建课程体系等众多组成结构。编写能力本位教材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模块。

2.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是以英语作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人们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经常使用的英语。需求分析是确保E S 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需求分析在语言课程的设计和执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ESP教学中尤为重要。Nunan[4]认为,需求分析是大纲和课程设置的起点。Hutchinson等[5]阐述了需求分析与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即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最典型的特点。需求分析数据的收集方法主要有Dudley-Evans等[6]建议的问卷调查、非正式讨论、采访、观察、评估等。

二、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材的开发

英国商务英语专家Brieger[7]认为,商务英语应包括语言知识、交际技能、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和文化意识等,因而完整系统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应涵盖以上几方面内容。在课程设置中,将课程设计成几个模块,如语言技能模块、商务知识模块、跨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模块,且每个模块下设几门核心课程。所有这些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8]。“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属于跨文化交流和人际沟通模块,根据CB E模式下的DACUM课程开发方法,其课程设计应从目标岗位的需求分析开始。因此,在编写《新编国际商务礼仪》教材前,首先走访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进出口公司和生产企业及学生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对调查结果进行需求综合分析,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然后依据项目课程标准,参照职业资格要求,进行项目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新编国际商务礼仪》教材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涵盖该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材编写思路,突出项目教材的主要特征,分析与课程相关联的职业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确定任务模型,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组织,更加注重对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

1.制定课程标准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礼仪规范和基本操作;熟悉与我国交往密切的主要国家的礼俗;培养学生懂礼、知礼、行礼的意识,提高学生具体商务活动的策划及组织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其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素质目标。一是能力目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穿衣打扮得体,自我设计良好的职业形象;策划及组织商务活动并遵循商务活动各环节和场合必要的礼仪规范;在出国访问、接待外宾时灵活自如地运用各国商务礼仪;运用英语和外商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利用新媒体获取和处理所需的信息,具备评价信息价值和利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知识目标。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惯例;熟记商务办公、商务接待、商务着装、商务会议、商务宴请、商务旅行、商务谈判、商务面试等礼仪知识;熟悉涉外交往中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和禁忌知识。三是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从各国商务礼仪意识和素质;具备涉外商务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具有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和生成信息等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协调、应变和社交等方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等工作态度,以及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职业道德观,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

根据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外销员等岗位的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将课程内容设计为11个项目:国际商务礼仪简介、商务仪容仪表仪态和着装礼仪、办公室礼仪、商务沟通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接待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商务就餐礼仪、商务馈赠礼仪、商务旅行礼仪和面试礼仪。每个项目又分为若干个学习任务。项目1:礼仪的含义、国际商务礼仪的含义;项目2:个人修饰、着装佩饰原则、男士着装、女士着装、正确的姿态;项目3:办公室常规礼仪、如何与同事相处、职场电话使用礼仪、商务午餐、同事聚会等礼仪;项目4:商务沟通概述和重要性、商务口头沟通、电话沟通、商务书面沟通、网络沟通、肢体语言沟通;项目5:参加商务会议礼仪、组织商务会议;项目6:去机场接待外国客户、在公司接待客户、去客户公司和家里拜访;项目7:国际商务谈判风格和礼仪的异同、国际商务谈判前中后的准则;项目8:中餐礼仪、西餐礼仪、日本餐饮礼仪、自助餐礼仪;项目9:国际商务馈赠礼仪概述、各国馈赠礼仪、世界范围内礼物馈赠分类;项目10:计划一次商务旅行、旅行礼仪概要、国外各种办理登机手续方式的优缺点;项目11:面对面面试礼仪、电话面试礼仪。各项目分别列出具体的能力、知识和素质目标等,如商务仪容仪表仪态和着装礼仪及商务接待礼仪两个项目的具体要求见表1。

学生学习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占50%。形成性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及考勤、课堂提问及讨论、课堂测验或作业、口试、礼仪小品表演、项目P PT等,可采用教师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课程考试,也可采用与英语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考试代替。

2.编写“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新编国际商务礼仪》教材内容主要为11个项目,每个项目分成听、说、读、表演、做练习等几大模块,尤其是阅读部分再细分不同的任务,使学生在学习商务礼仪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新编国际商务礼仪》教材主要有以下特色:

表1 商务仪容仪表仪态和着装礼仪及商务接待礼仪两个项目的具体要求

(1)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有效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突破英语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图、文、声、像能调动学习者各个感官,增强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本教材第一部分听力就选用了网络听力材料礼节美语,每个项目中的说或表演及课外阅读都采用网络链接,点击即可看到网络文章及优酷、土豆网等视频,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打造书、网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2)与时俱进。本教材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介绍商务礼仪领域最新知识,追踪商务礼仪最新趋势,关注新热点,阐述新现象。阅读部分的语料主要选自互联网最新语言材料,反映最新英语语言知识,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成果,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保证英语语言的正确性。

(3)语料接近口语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更是有所下降。根据Krashen[9]的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只有稍高于原来水平的语言能力,才能收到理想效果。输入的语言材料要可理解,必须有趣并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4)体例灵活,注重实践。本教材打破传统章节段落的死板设计,以毕业生准备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开始,对进入外企工作后涉及的各个商务活动进行编排,使学生熟悉工作流程,以“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安排相当大比例的实践训练课时数,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三、使用《新编国际商务礼仪》教材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学生唱“主角”,而教师转为“配角”,实现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开学初,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学习小组;在学习每一个项目前,布置学生先做PPT、查资料;上课时,让每个小组先进行项目成果展示(P PT),看哪个小组搜集到的知识最多,最准确,做得最好;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或意见。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便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的实践教学,应在校内建立商务模拟公司或商务综合实训室。商务模拟公司设置主要部门,如行政、人力资源、财务、顾客服务、采购、市场和销售等,放置电话、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办公桌、会议桌等办公设备,使学生在商务模拟公司里体验职业角色,完成各项任务,学会使用现代办公设备和技术,如利用互联网发电子邮件、进行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办公室礼仪、会议礼仪、商务沟通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接待礼仪等。为让学生学会中西方餐饮礼仪,可与星级酒店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由校外指导老师教学,边学边做,让学生真正体验和学会中西方餐饮礼仪。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贸易、招商、融资、会议、谈判、展销、商务旅游等,伴随这些经济活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学生只有掌握国际商务礼仪,提高商务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走遍天下。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1-09-29)[2014-12-20]. http://baike.baidu.com/view/6707295.htm.

[2]黄日强,周琪.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J].外国教育研究.1999(2):37-41.

[3]卢洁莹.“能力本位”职教课程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79-83.

[4] Nun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43.

[5] Hutchin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63.

[6] Dudley-Evans T,St John M J.Developments in ESP: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32.

[7] Brieger 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Associates,1997.

[8]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23-327,344.

[9] 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责任编辑:黄雪英]

Project-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iquette”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U En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215008, China)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it is the focus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project-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iquette”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abi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demand analysis theory, combines post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is writte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ject-oriented and task-driven”mode,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ing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and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tiquette; Ability-orient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G714

A

1671-4326(2015)03-0023-04

2015-01-05

陆恩恩(1967—),女,江苏昆山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副教授,硕士.

猜你喜欢

商务礼仪商务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基于营销专业就业要求的《商务礼仪与沟通》教学设计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从日本文化角度分析日本商务礼仪
高职院校学情变化中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
中专学校开展商务礼仪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