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5-08-22熊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

商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控制组实务

熊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熊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

由于项目化教学的普及性和方便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它运用在教学上。本研究旨在探索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改革的态度。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的42名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采取项目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方式实施对比教学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项目化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成效上有更好的表现,实验组后测成绩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学生对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模式持正面态度。

项目化教学;学习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全面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指明了方向[1]。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走出去”领军人物。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求,努力培养一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显得十分迫切,对帮助解决“一带一路”人才瓶颈问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很多大学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是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实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2]。因此,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已直接关系到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也开设了国际商务专业,并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纳入其人才培养计划之中,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其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其重要性在教学和实践中日益凸显。同时,其他的一些专业也开设了《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程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于: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指导下,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既能结合我国实际,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经营意图,又能符合法律规范和国际贸易惯例。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理论讲解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

对此,国内外兴起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入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中[4],并弥补相应的弊端,即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如做一份完美的出口经营方案、填写一张完整的汇票等,学生提前预习和准备相应的学习材料,教师在正式上课过程中在讲解具体的教学任务过程中,学生学起来也能够积极配合,同时,通过教师讲解,更加深化对具体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和操作,最后能够提交一个完美的作业,从而巩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上课前针对要学习的问题,收集、分析、归纳、整理相应的资料,带着问题课前学习,在课堂中在通过老师讲解,释疑解惑,同时把任务(项目)做好,学生有成就感,老师讲解起来学生也容易掌握,这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必然对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是十分有利的[5]。本文即分析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嵌入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当中,并探讨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态度,以检验项目化教学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①将项目化教学运用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效果有何影响?②学生对于项目化教学改革持何种态度?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60名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 (或《国际贸易原理与实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8~21岁。对这个样本群体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实验对象,实验始于他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当中,60个学生由同一个教师授课,授课内容相同,均以《国际贸易实务》为教材;授课时数相同,每周4学时,共8周。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考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就读的学生,整体水平差不多,学习能力差不多,确保了这些实验对象是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

3.研究工具

本研究包括3个研究工具。第一个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础考试试题一份,试卷内容包括10道了解层次的题目(主要是就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而设的选择题和判断题),10道理解层次的题目(主要是就国际贸易实务过程中涉及的商品价格计算、进出口业务流程、国际贸易货物款结算等方面的问答、分析题以及计算题),2道掌握层次的题目(1道与贸易磋商过程有关的案例分析题以及1道填写汇票的实务操作题),满分100分。研究者用这份试题对60名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以确保被试的学生在项目化教学开展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个是用于前测和后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试卷两份。试卷难易程度与前述试题相当,用于了解项目化教学开展前后学生成绩的变化。第三个是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各一份,用于了解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方式的看法。问卷共发放了30份,收回25份,其中有效卷为20份。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形式作答。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五个等级中,评定与个人感觉符合的程度。记分方面,依序以1、2、3、4、5记分。随后,研究者随机抽取了10位同学进行访谈,在征得他们同意之后,研究者对访谈进行了录音,以便随后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4.研究设计

在实验开始前,研究者用研究工具中的第一个(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试试题一份)对这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齐性检验以确保研究对象是两个同质的组。实验组36人,控制组36人。分数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1个标准差之内的范围内的学生被纳入此次研究。根据测试结果,共有60名学生的成绩介于这个范围,因此他们被选作此次实验的合格研究对象。本着方便原则,按所在班级,他们被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各30人)。为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对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

新学期开始后的第一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都参加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测。在一节课内让学生写一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最基本的一个知识的了解状况的小论文。由于小论文的评分容易受到评分者主观的影响,为求评分结果的客观性,教学研究者不参与评分,由研究者邀请曾任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担任评分者共同评阅,再计算其平均数来代表学生的实验成绩。正式评阅前,两位评卷教师先就得分标准取得共识。对于每篇小论文,评分者从内容、专业术语丰富程度和准确性、表达知识的结构丰富程度和正确性、对整个内容掌握的情况等五方面进行评定,满分为20分。

从第二周开始研究者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长达7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两个组均由研究者本人授课,每周4学时。在控制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仍在传统教室进行,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批阅作业→反馈结果”的授课方式,学生独自完成每一次交办的教学作业任务。而实验组的授课虽然也在教室进行,但授课方式为项目化教学法,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项目)开展情况,来完成相关作业练习和课前预习。实验期间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均布置多个相同的学习任务(项目):进出口经营方案制作、贸易磋商过程案例解析,进出口合同制作,催开与审核及修改信用证、制单结汇、国际收支网上申报及退税等。

研究者依学生的意愿,将实验组的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基础课程。实验前研究者组织实验组的同学展开了一次研讨会,讨论在实际课堂中如何进行项目化教学,如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贯穿项目化教学的理念,以及如何让学生结合专业基础课配合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此外,为了小组成员之间理解项目化教学的过程,研究者在研讨会上加入了演示环节。通过投影机展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一个知识点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提供学生配合项目化教学范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规则,其中尤其说明如何用项目化教学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提供具体配合建议。

此外,实验组学生只有了解在项目化教学氛围下自己在小组内的责任分工,才能更积极地参与互动。因此,研究者把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的任务以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实验组的学生。这些任务包括:①配合任务。②理解与展示。③评价内容。④巩固知识。通过把这些任务发送给学生,他们便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在项目化教学法模式下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每个项目完成用2个课时。整个流程见图1。

图1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流程

在配合任务和理解与展示阶段,教师首先花20分钟的时间讲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辅助教学输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提高学生把握重点的质量。接下来的25分钟各小组开展项目认知学习,针对课程任务(项目)进行讨论,交流对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的看法,彼此分享知识,产生想法。而教师则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组织并鼓励激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学生研讨并完成需要理解和展示的内容,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进行实时的沟通互动,而教师则可以监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生完成理解之后,通过制作PPT或者WORD文档内容,展示给小组成员及教师。接下来是评价阶段。评价内容阶段分课前和课内两个环节。在课前环节,当学生通过把理解和展示的内容发送给小组成员后,他们就可以进行互评。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最新的内容补充上去,对不对的地方进行更正,同时将修改后的展示内容发送给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一个任务都进行详细的点评,同时将相关的意见返回给学生。在课内环节,教师首先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阅读其他组和老师对自己展示内容的评价,并可以随时提问和展开讨论。

接下来的25分钟教师点评各组任务完成情况,查找突出的问题,释疑解惑,并给出最后的评价和意见。在巩固知识阶段,通过评阅同伴的内容和经过教师、同伴的点评后,学生进一步思考、分析、修改,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内容。教师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通过邮件发送给所有学生,供其学习并欣赏。

在课程结束时,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测试形式与评价指标与实验前的测试完全一致。在对比前测、后测成绩的同时,研究者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了10位同学进行访谈。

5.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包括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成绩以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测、后测的成绩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到的数据。研究者利用SPSS17.0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了解基于项目化教学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态度。

三、结果与讨论

为筛选出同质的两个组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和控制组,研究者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础考试试卷对这两个组的所有学生进行了测试。齐性检验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72名学生中共有60名学生的成绩在要求范围内(均值±1个标准差),因此被选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按所在班级被分为实验组(30人)和控制组(30人)。

表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础考试齐性检验的描述性统计

为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教学实验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者对这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表3)。

表3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基础考试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教学研究者用Levene方差齐性检验来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方差是否整齐,根据检验结果,F=0.311,P=0.342>0.05,可见两组方差具有齐性。选用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即上面一行列出的t=-0.399,df=39.8,P=0.597,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两组学生在接受教学实验前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能力几乎一致,无显著差别。

对被试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能力测试之后,研究者又对两个组进行了实验前测,以了解实验前两个组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能力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实验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两组学生前测实验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测的描述性统计

研究者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对实验前测评分者间信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759,说明两位评卷教师在评分过程中保持一致,评分结果有较高的评分者内信度(表5)。

为确保两组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水平在实验前具有齐性,研究者对他们的实验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根据表6的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0.015,P=0.823>0.05,可见两组方差具有齐性。选用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即上面一行列出的t=-1.189,df=39,P=0.231,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实验开始前具有相同的《木材学》学习能力。

表5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测评分者间信度

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又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测试,以了解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水平的整体影响。两组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成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

研究者对实验后测评分者间信度进行了测量,由表8得知,评分者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91 (P<0.01),可见两位评分者的评分具一致性。

此后,研究者对两组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由表9 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得知,F=0.009,P=0.901>0.05,因此两方差齐。选用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即上面一行列出的t=2.053,df=38,P=0.031,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水平在后测中差异显著,表明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水平。

表6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表7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的描述性统计

表8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评分者间信度

表9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在项目化教学改革实验结束之后,研究者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表10描述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看法。可以看出,全班10位同学完成的这份问卷的填写,各题得分的平均数都在3.4以上。大部分学生不仅认为于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可以使同学之间产生更多互动(第4题,排序1),而且他们也觉得项目化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良好通道,可以使师生之间产生更多互动(第3、5题,排序1、3)。当问到学生是否希望老师以后继续使用此方法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时,他们大都赞同并认为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学得更多(第10、8题,排序均为5)。这一结果与访谈的结果基本一致。在访谈中,当问及此种项目化教学方式有何优点时,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沟通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互评不仅增加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而且使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同时因为期待同伴的评论,学习时会更用心。而问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时,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有些内容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分组不同对学校氛围也有影响等等。

表10  学生对于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看法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经过7周的教学实验,相对于传统教学,使用项目化教学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学生在学习成效上有更好的表现。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忽略了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互动、交际和巩固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钩,缺乏真实的任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也就得不到激发,正如宗亚妹,李建启(2013)[6]所指:“实际操作类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现代产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使用项目化教学,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从最初的小组成员交流意见,产生想法到同伴互评,再到最终巩固知识,这种小组互动和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取代了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小组中就教师交给的任务进行沟通,共同推进讨论并协同完成所学学习的内容。此外,多人同时对任务进行评改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协作学习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丰富学习的内容。学生之间通过项目化教学建立非实时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环境的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学习的结合,依据工作情景构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情景中完成工作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职业能力,并且还可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叶红丽等,2012)[7]。这种导学式、互动式、操作式、训练式、讨论式的教学改善,不仅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机会。教师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学生则得以检验他们在新情境下的解释、行为及态度(谭永平等,2008)[8]。

其次,从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的结果可知,使用项目化教学,同伴之间的讨论和互评增加了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正面影响。此结果与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是一致的,例如因为同伴互评讨论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因而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如郭映红,2011)[9]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沟通和批判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Doherty,2003)[10]。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反省与批判能力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运作至关重要。

再次,学生普遍认为项目化教学沟通缩短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有效通道。这种通过项目化教学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频率,缩短了沟通距离,而这样的师生关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项目化教学的运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延伸到课堂之外,师生间通过项目化教学建立的非实时互动关系可使其随时进行沟通互动,便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及时交流不仅有序地构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任务,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此外,对那些由于害羞而不敢在课堂上提问的学生,项目化教学可以让他们有机会直接接触老师,从而给学生提供了真正和自然交流的机会,和一个可以让他们觉得安全、没有顾虑的沟通环境,研究发现这些学生通过项目化教学跟老师提的问题更多,培养的潜力和做出的成效更加大。

四、结语

将项目化教学方式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当中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满足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需求,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同伴互评,增加学生自我反省的机会,促进协作式自主学习的氛围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利用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延伸到课堂之外,从而营造一个超越课堂教学时空的学习真实情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因此,使用项目化教学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方法,该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熊曦,柳思维,陈文婕,等.湖南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5(4):21-26.

[2]原玲玲.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127-129.

[3]王胜华.基于外贸业务流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实践[J].职教论坛,2010(17):18-19.

[4]张波,刘春雷,刘琴,等.基于项目化课程模式的教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40-244.

[5]刘元,熊曦,郭映红.研究型教学改革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效果实证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

[6]宗亚妹,李建启.系列化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44-46.

[7]叶红丽,孙鉴.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28-130.

[8]谭永平,何宏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49-52.

[9]郭映红.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反馈和同辈反馈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1(4):72-80.

[10]Doherty,C.&D.Mayer.E-mail as a‘contact zone’for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Adolescent& Adult Literacy,2003(7):22-28.

(责任编辑:罗蕾)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Project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ffairs on Students’Learning

Xiong X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ofForestryand Technology,Changsha Hunan 410004)

Due to the popular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project teaching,it is often applied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This study is to test the effect of project teaching on students’learning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the new way of teaching.The 42 subjects used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ar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s of School of Law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and the tes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re divided,using project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will do better through the project teaching,and tend to be positive upon the new way of learning.

Project teaching;Learning effect;lnternational Traele Affairs

G642:F74;G642

A

1008-2107(2015)06-0108-06

2015-08-15

熊曦(1983—),男,汉族,湖南双峰人,博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农村与区域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控制组实务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