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2015-08-22柳思维杜焱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商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六省流通湖北省

柳思维,杜焱(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柳思维,杜焱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流通产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产业,中部地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需要优先发展流通产业。利用中部六省1994-2013年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湖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和位次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变化。进一步通过影响因素机理分析和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改变,主要受到地区之间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方式、城镇化进程、国际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流通产业基础设施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但具体到其中省份,其影响因素又各有差异。由此,中部各省需要针对各自省情特点,以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区域为参照,合理制定有利政策,助推本地区流通产业加速发展。

流通产业;格局演化;影响因素

一、引言

狭义的现代流通产业是指涉及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的所有企业的集合体。由于流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对外交往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因而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导产业(黄国雄,2005)[1]。根据杨宜苗(2006)对我国流通产业贡献度的测算,流通产业产值每增长1%,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0738%,就业贡献仅次于农林渔业和制造业,列第三位[2]。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各省为发挥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和先导性地位,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若干促进政策和措施,流通产业在中部地区迅速发展壮大。2013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中部六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863.95亿元,占全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然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地区内部流通产业发展却又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相对增速来看,1994~2013年期间,湖南流通产业规模年均增长速度为14.68%、江西为14.91%、湖北为15.23%、安徽为15.33%、河南为15.7%、山西为16.46%。从人均绝对规模来看,湖南1994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68.04元,2013年人均达到12558.19元,中部六省排名从2位下降至第3位;江西1994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24.16元,2013年人均达到10063.91元,在中部六省排名从5位下降至第6位;湖北1994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265.56元,2013年人均达到18047.84元,在中部六省排名中始终保持第1位;安徽1994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57.17元,2013年人均达到10748.95元,在中部六省排名从第6位上升至第5位;1994年河南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875.34元,2013年人均达到11722.11元,在中部六省排名中始终保持第4位;山西1994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89.52元,2013年人均达到13741.87元,在中部六省排名中从第3位上升至第2位。由此可见,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呈现出不同态势,一部分省份流通产业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速度,其发展位次相对保持不变,如湖北省、河南省;一部分省份流通产业加速发展而超越起初位次,如安徽省、山西省;而另一部分省份流通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而滞后于起初位次,如湖南省、江西省。由于各省流通产业发展速度存在明差异,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必然改变,但关键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种格局的改变?其内在原因又是什么?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运用相关数据分析和计量建模方法,揭示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化的一般因素并探究其影响机理,为中部地区各省明晰产业竞争的区域地位,加快流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国内外学者对于流通产业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流通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李定珍,1999;孙敬水,2010)[3][4];二是流通产业发展与其结构关系(洪涛,2001;晏维龙,2002;Goldmanis et al.,2010)[5][6][7];三是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上创利等,2013;孙敬水,章迪平,2010)[8][9];四是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效应关系(王晓东,谢莉娟,2010;姚立等,2006;Roe和 Diao,2004)[10][11][12],而关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的地位变化或整体格局演变方面,虽然有部分相关研究,如Inklaar和Timmer (2008)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和挪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零售贸易业的生产效率进行的比较研究[13];李亚林和袁声莉(2007)构建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14];冉净斐(2006)构建零售业竞争力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法对河南省2004年零售业竞争力在中部六省的地位的研究[15];lee(2002)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在1991~1999年期间的零售和批发业的产出和生产效率进行的比较研究等[16],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是基于静态的视角而对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格局问题进行的分析,现有成果缺乏对区域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考察和原因分析。为弥补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有益补充。

二、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变

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是指中部地区各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或竞争力呈现出来的相对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通产业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中部六省发展速度,但由于各省的省情不同、各省政府对流通产业采取的政策力度不力,导致各省流通产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进而形成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化轨迹。如果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衡量流通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的指标,以1994~2013年期间每隔5年为一个观察周期,流通产业在中部六省区域的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差异,如图1所示,1994年中部六省中,以湖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湖南、山西、河南、江西、安徽;1999年中部六省中,湖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湖南、山西、河南、安徽、江西;2004年中部六省中,湖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湖南、山西、河南、江西、安徽;2009年中部六省中,湖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山西、湖南、河南、江西、安徽;2013年中部六省中,湖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其后依次为山西、湖南、河南、安徽、江西。与此同时,在每一相同时期各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明显不同,如在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2013年,湖北与湖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人均差异分别为197.53元、803.11元、1367.86元、3243.18元、5489.65元;湖北与山西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人均差异分别为276.04元、890.96元、1944.1元、2168.54元、4305.96元;湖北与河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人均差异分别为390.22元、921.72元、1573.34元、3595.62元、6325.72元;湖北与江西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人均差异分别为441.4元、1185.9元、2123.08元、4758.96元、7983.93元;湖北与安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人均差异分别为508.39元、1105.28元、2183.72元、4610.32元、7298.89元。总之,综观二十余年中部地区各省流通产业的发展,如果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代表衡量各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那么湖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与其他五省相比,其绝对额差距具有逐年拉大的趋势;而其他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却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处于不同的相对地位,从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个时点来看,其他五省中湖南发展水平最高,安徽发展水平最低;从2009年和2013年这两个时点看,其他五省中山西发展水平最高,江西发展水平最低。

图1 1994~2013年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变

三、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各因素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机理

流通产业是关系到国民生活的重要服务性产业,其发展程度一般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基础设施状况以及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晏维龙,韩耀,2002;崔振洪等,2012)[6][17]。当各个地区的影响因素对流通产业发展的作用力度不同时,必然会造成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从而导致某区域内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变化。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从人类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匹配或耦合的历史来看,在经济发展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进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也基本遵从由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换的过程。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服务业越有可能得到发展。流通产业是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流通产业越有可能被地方政府所重视,从而更快地推动流通产业发展。

2.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方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由于地理区位、文化习俗、政府偏好等不同,可能选择投资驱动、消费驱动或出口驱动等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下,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明显不同的。在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方式下,政府可能重点关注生产环节,从而忽视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流通环节;而在消费或出口驱动尤其是在国内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方式下,政府必然关注流通,重视流通产业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方式对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常突出。

3.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意味着分散的农业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活动转化为工业和商业活动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会使得城市地区具有人口密集、交换意识浓厚和商业设施发达的特点,而正是由于城市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城市的商贸流通业比非城市区域发达,因此,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该地区流通产业必然越发达。

4.国际化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流通产业发展与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一方面,国内流通企业通过对外开放,提高流通产业的技术和水平,更新流通产业的组织和业态,直接促进国内流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流通企业集团通过直接投资形式,直接介入流通产业领域,加剧了国内流通市场的竞争,提升了国内流通产业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从而间接促进了国内流通产业的发展。

5.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决定人们购买商品和服务能力的关键。一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普通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会逐步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收入的增加,人们追求生活舒适和享受的欲望会越来越高,因而会对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消费产品结构将进一步转型升级,附加值更高的耐用产品和新技术产品将会成为消费的主流。收入水平变化所带来的消费商品和服务数量及质量的变化,将极大地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

6.产业基础设施状况

产业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流通产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地区的交通、物流、网络通信、商贸网点等,其中交通和物流最为关键。当一个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达,对内和对外贸易成本相对于其它地区必然低廉,人们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就会越强,这必然带动地区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极大增长。

7.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发展政策代表了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一般而言,地方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社会保障等政策对流通产业发展提供的支持力度越大,流通产业发展的成本就会降低,盈利空间会相对增大,人们从事流通产业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潜力就会越大。

(二)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化的各因素测度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水平、国际化水平、收入水平、产业基础设施以及产业政策是影响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动的潜在因素,但这些因素对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动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又如何?本文拟建立影响因素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动的计量模型予以实证分析。

1.模型构建

流通产业发展格局亦指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状态,而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变即指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连续改变,这种改变的程度本文以地区间流通产业密度差值即不同地区流通产业产值总额与人口总额之比的差额来衡量。本文中,由于各地区流通产业产值的大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七种主要因素的影响,那么地区间流通产业产值密度差值的变化也必然受到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七种主要因素差异的影响。根据这一思路,本文构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PERLTINPRi-j=β0+β1GDPi-j+β2CONRATEi-j+β3URBANi-j+ β4INTERNAi-j+β5PERINCOMEi-j+β6CARRIi-j+ξi-j⑴

在式⑴中,C表示常数项;PERLTINPR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流通产业密度差值,用以衡量两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改变程度;GDPi-j表示i地区和j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ONRATE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差异;URBAN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城市化水平差异;INTERNA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国际化水平差异;PERINCOME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收入水平差异;CARRI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产业基础设施差异;ξi-j表示i地区与j地区其它因素差异。由于政策水平因素的区域差异难以量化,故本文在建模中予以剔除。

为具体分析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由哪些具体因素所影响,本文以1994~2013年期间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最高的湖北省作为参照,其他五省与湖北省相比较,用其流通产业密度差值描述湖北省与其他五省之间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对状态。与此同时,利用湖北省与其他五省的影响因素水平差异值与其流通产业密度差值建立回归方程,并以t检验判断湖北省与其它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显著影响。

2.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1994~2013年。模型中变量的含义说明如下:

(1)地区间流通产业密度差值(PERLTINPRi-j):流通产业密度反映了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水平,其差值反映了各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改变程度。由于流通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其产值在统计上难以全面估算,故以地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替代衡量地区流通产业产值,地区间流通产业密度差值以地区间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差替代衡量。

(2)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GDPi-j):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地区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差额表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差异(URBANi-j):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各地区发展经济的理念,本文以各地区最终消费需求占支出法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之比重表示,其地区比重之差反映了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各地区的偏好。

(4)城市化水平差异(URBANi-j):地区城市化水平本文以地区非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重表示,其地区比重之差反映了地区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5)地区收入水平差异(PERINCOMEi-j):由于现有统计对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别核算,本文在核算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时,以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之和的平均值表示该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其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之差了反映了地区间收入水平差异的大小。

(6)地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差异(CARRIi-j):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涉及商贸网点、交通、物流、通信网络等多个方面,但交通和物流是其中的关键。地区货物周转总量指标包含了地区的交通和物流等综合信息情况,因而本文以地区货物周转总量指标间接衡量地区流通产业基础设施情况。地区间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差异即以地区间货物周转总量之差来表示。

模型中各变量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湖南、湖北、江西、山西、河南、安徽6个省份1994~2012年《统计年鉴》,2013年数据来源于各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实证分析及结果

(1)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演化。

湖北省是中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始终保持最高的地区,通过与其他五省比较,湖北省与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基本呈现扩大趋势(图2)。但具体而言,湖北省与其它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的比较中,湖北与湖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1994~2004年期间最小,处于第1位,2005~2013年期间处于第2位;湖北与江西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1994~1995年期间处于第 4位,1996~2002年期间处于第 5位,2003~2004年期间处于第4位,2005~2013年期间处于第5位;湖北与安徽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1994~1995年期间处于第5位,1996~2002年期间处于第 4位,2003~2004年期间处于第 5位,2005~2013年期间处于第4位;湖北与河南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1994~1999年期间处于第3位,2000~2004年期间处于第2位,2005~2013年期间处于第3位;湖北与山西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1994~1999年期间处于第2位,2000~2004年期间处于第3位,2005~2013年期间处于第1位(见图3)。

(2)湖北省与湖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相关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因素模型进行回归,得:

剔除非显著性因素,再次回归得:

图2  湖北省与其他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的变化趋势

从式⑵和式⑶可知,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因素均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湖北省与湖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是受到流通产业交通物流等综合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

图3  湖北省与其他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的位次变化

(3)湖北省与江西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利用湖北省和江西省相关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因素模型进行回归,得:

从式⑷和式⑸可知,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素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湖北省与江西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

(4)湖北省与安徽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利用湖北省和安徽省相关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因素模型进行回归,得:

从式⑹和式⑺可知,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素均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湖北省与安徽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

(5)湖北省与河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利用湖北省和河南省相关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因素模型进行回归,得:剔除非显著性因素,再次回归得:

从⑻式和⑼式可知,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因素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湖北省与河南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

(6)湖北省与山西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改变的影响因素。

利用湖北省和山西省相关数据,运用eviews6.0软件,对影响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相对状态的因素模型进行回归,得:

剔除非显著性因素,再次回归得:

从式(10)和式(11)可知,经济增长方式、国际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素未通过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湖北省与山西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因素的影响。

四、结论及政策含义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1994~2013年中部六省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这一时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湖北省与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和相对位次变化,以及这种水平差距和相对位次变化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得到了以下结论:①中部地区中,流通产业发展在湖北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而湖南省和山西省分别在1994~2005年、2005~2013年位居第二的地位,山西省、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在1994~1999年、2000~2004年、2005~2013年位居第三的地位,河南省和山西省分别在1994~1999年和2005~2013年、2000~2004年位居第四的地位,江西省和安徽省分别在1994~1995年和2003~2004年、1996~2002年和2005~2013年位居第五的地位,与此同时,两省又分别在1996~2002年和2005~2013年、1994~1995年和2003~2004年位居第六的地位。②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最好的湖北省相比较,湖南省与湖北省的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湖南省在中部地区省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位次变化主要受到流通产业综合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江西省与湖北省的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江西省在中部地区省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位次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安徽省与湖北省的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省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位次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因素的影响;河南省与湖北省的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河南省在中部地区省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位次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因素的影响;山西省与湖北省的发展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山西省在中部地区省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位次变化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因素的影响。

(二)政策含义

实证结论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各省纷纷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尤为表现突出的是湖北省,流通产业发展一直处于中部六省领先地位,而其它各省相对湖北省其发展水平差距均有扩大的趋势,中部六省除湖北省之外其余五省流通产业发展水平的位次均处于相对变动之中。湖北省与其他五省的发展水平差距以及由这种差距所引致的中部六省流通产业发展格局的演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给中部地区各省进一步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强化区域产业竞争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水平、国际化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以及流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影响区域间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具体到某一特定省份,影响因素则有不同,因此,每一个具体省份必须根据各自省情,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缩短与流通产业发达省份的差距。对于湖南省而言,须加快制订推进交通和物流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夯实产业的发展基础;对于江西省而言,须从加快经济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化水平以及人们收入水平方面的制订引导政策;对于安徽省而言,须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人们收入水平上发挥政策引导;对于河南省而言,制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以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政策尤为重要;对于山西省而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提升城市化水平是其政策引导的重点。

[1]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4):61-65.

[2]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 [J].财贸经济,2006(7):16-22.

[3]孙敬水,章迪平.流通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财经,2010(6):69-75.

[4]李定珍.影响商贸流通产业结构的因素 [J].湖南经济,1999(6):22-24.

[5]洪涛.重视和加快我国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J].商业时代,2001(11):5-8.

[6]晏维龙,韩耀.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及结构调整[J].管理世界,2002(12):89-92.

[7]Goldmanis M,Hortacsu A,Syverson C,Emre O.E-commerce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retail industry[J].Economic Journal,2010,120(545):651-682.

[8]上创利,赵德海,仲深.基于产业链整合视角的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3):175-183.

[9]孙敬水,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0(4):15-18.

[10]王晓东,谢莉娟.论流通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增长——基于中部地区流通业对就业吸纳的贡献分析[J].财贸经济,2010(2):98-103.

[11]姚立,吴霞,许莲洁.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与公共管理建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12.

[12]Roe T,Diao X.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the retail food industry in develop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86(3): 788-794.

[13]InklaarR,Timmer MP.Accounting for growth in retail trade: an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29(1):23-31.

[14]李亚林,袁声莉.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兼论中部地区流通产业竞争力问题[C].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07.

[15]冉净斐.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河南在中部六省为例[J].商业经济文荟,2006(6):13-19.

[16]Lee B.Output and productivity comparison of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sectou:US and Australia,1991 to 1999[R]. Working Paper.2002.

[17]崔振洪,滕秋菊,古云波.黑龙江省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 (8):103-104.

(责任编辑:罗蕾)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Liu Si-wei,Du Yan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s a basic and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modern economy development,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need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central rise.Using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1994-2013 years of six provinc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ubei province has always been at the leading position,and the positions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Anhui province,Hunan province,Henan province and Shanxi province have different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s.Further,through mechanism analysis of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by the construction of linear measurement model,this paper discover the spatial changes of the level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six provinces of central region are affected mainly by the economic output,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urbanization,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the income level of residents,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and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of between areas,but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mong the specific provinces are different,each province needs to make reasonable policy based on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boosting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Circulation Industry;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Affecting Factors

F724

A

1008-2107(2015)06-0020-07

2015-08-1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城市流通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研究(13AJY015)”阶段性成果。

柳思维(1946—),男,湖南汨罗人,湖南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院长;杜焱(1975—),本文通讯作者,男,湖南常宁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科研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六省流通湖北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中部六省房地产经济发展空间分析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基于熵值法的中部六省数据分析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中部六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探究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有感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