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的眼动研究

2015-08-17杨素白学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眼动

杨素 白学军

摘要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汉族、白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面部表情(眉眼、鼻子、嘴巴)区域和身体姿态表情(胳膊、手部)区域都能为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提供线索依据:各民族跨文化一致性地表现出面部表情线索相对于身体姿态表情线索更有助于自我意识情绪识别。

关键词 自我意识情绪,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眼动。

分类号 B844

1 引言

自我意识情绪是人类高级形态的情绪,是在自我(self)参与下产生的一种高级情绪,他能伤害或增强自我意识,并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到重要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冯晓航,张向葵,2007)。

Lewis(1997)在研究中提出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产生尴尬、嫉妒和同情之后进入次级阶段,出现了自豪、羞愧和内疚。自豪做为正性自我意识情绪,能让个体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Kornilaki&Chlouverakis,2004),而尴尬、嫉妒、羞愧、内疚则是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情绪(Tangney,1995)。本研究分别选取了自豪和羞愧这两类较为典型,而效价相反的情绪类型做为代表展开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

自我意识情绪作为高级情绪类型,他的非言语行为表达与识别,是个体情绪交流、认知及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预测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性意义重大。情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简称情绪表达,一般由外显表情和动作两部分组成,伴随情绪体验产生;情绪识别则是指能够对他人情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或外显行为)进行识别,并能使用情绪词汇作出有效命名的能力(Elfenbein & Ambady,2002a)。Izard,Fine,Schuhz和Mostow等人(2001)认为情绪表达作为具体情绪的客观标志,只有识别出各种情绪独特的外显行为,情绪才能进行通讯传递。

对于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研究者们往往是从面孔表情的识别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着手研究。徐胜三,鲁朝权和张福建(1990)提出情绪状态通常可以从面部、动作和声音三个方面作出判断,其中,面部表情最为重要。关于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集中于面孔识别研究。人们最早从研究面孔的知察规律开始,发现了表情的跨文化一致性。Ekman和Frisen在1978年通过对人脸基本表情的文化普遍性做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被今天研究者们在做情绪研究时广泛使用的面部表情编码系统(FACS)。Brace和Younz(1986)经过长期深入的探究,得到了经典的面孔识别功能模型。王研和罗跃嘉(2006)提出、编制了针对我国情绪研究适用的面孔表情材料,之后,龚栩,黄宇霞,王研,罗跃嘉(2011)对其作了完善。制定出中国人面孔表情图片系统。这些研究为我们进行情绪研究提供了基本情绪图片材料,但尚缺乏针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表情图片材料,这制约了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的研究。

姿态表情是情绪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他包括身体表情和手势。其中,手势既可以配合语言达到准确的情绪表达的效果,也可以单独使用。对于身体表情。研究者指出稍微后倾、舒展的姿势和手臂动作是自豪情绪的身体表情(Belsky,1997;Reiss-land,1994),而后杨丽珠,姜月,张丽华(2012)再次证实手臂高举、身体舒展、头部后仰都是自豪情绪识别的重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编码系统。这一系统的编制为后续研究自我意识情绪提供了一定的图片材料,更为进一步研究、编制成人适用的自我意识情绪图片提供了依据。

随着眼动技术以及脑电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情绪面孔识别有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已有许多研究使用眼动技术对表情识别进行了考察,它能清晰地了解表情识别的认知加工过程,眼动数据是研究表情识别线索很好的指标(邹薇,2007;刘平,冯晓杭,2012;郭文斌,汤妮,方俊明,周念丽。2012)。因此,本研究将运用眼动技术进行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的探讨。

尽管从达尔文开始,早期的研究者们认为情绪是与生俱来的,情绪识别具有普遍性(Ekman,1972:Izard,1971;Romney,Moore,&Ruseh,1997)。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并提出了情绪的表达和识别是后天习得的,具有文化差异性(Brooks,1994;Russell,1994;Effenbein & Am-bady,2002b)。尤其是在需要自我意识引发的自我意识情绪中,不同文化背景更容易对其识别造成影响。以往研究者们对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的跨文化探究往往把对象定义在不同的种族和区域跨度较大的国家间进行比较。冯晓杭(2009)通过对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的跨文化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情绪的情绪归因、评价、体验、反应等方面中美大学生存在跨文化差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同一片地域环境下往往同时生活着不同民族,但这些民族仍保有各自独立的文化,他们之间在情绪认知上是否存在的跨文化差异?李佳和苏彦捷(2005)以纳西族和汉族儿童做为被试,发现他们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相似的发展规律,但完成各自任务的成绩有显著差异,两个民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具有不同步性。而冯呖(2013)的研究也发现蒙汉儿童情绪判断的发展具有跨文化一致性,但情绪归因的发展具有差异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繁荣民族文化的今天,我们既强调民族融合,也关注民族文化认同与保护,因而,对不同民族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以往研究中对自我意识情绪的编码线索研究不足,缺乏对成人自豪以及羞愧的非言语表达编码,以及并未从民族的角度对自我意识情绪识别进行过跨文化报告,本研究将以我国云南本土的世居少数民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大学生为对象,运用眼动技术对自豪和羞愧识别线索进行考察,以期发现并验证自豪和羞愧识别的特征线索,说明面部表情线索和身段表情线索在识别上是否存在优势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不同民族在自豪和羞愧识别线索提取上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2 方法

2.1 被试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民族大学中选择年龄在19-23岁的汉族、白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在校大学生。被试的具体信息见表1。

2.2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3(情绪类型:自豪、中性、羞愧)x5(民族:汉族、白族、哈尼族、彝族、傣族)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情绪类型为被试内因素,民族为被试间因素。因变量为被试的识别时问,在自豪和羞愧图片上眉眼、鼻子、嘴巴、胳膊、手部五个兴趣区的注视时间比率(各区域注视时间在总注视时间中的比率)。

2.3 实验材料编制

本研究参照了以往自我意识情绪相关研究中的编码方式(Tracy & Robins,2007;王妍,罗跃嘉,2006;杨丽珠,姜月,张丽华,2012)设计了两套针对大学生对自豪和羞愧识别线索的访谈提纲,对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100名平均年龄20.3+1.0岁的大学生进行了结构式访谈,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得到大学生自豪和羞愧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线索如下:

眉毛上扬、眼大小不变,双眼注视方向目光往上看,嘴角上扬、下巴前挺、面部微笑、头部后仰、身躯直立、双手交叉抱于胸前是自豪表达的线索特征。

眉头微皱、眼大小不变、双眼往下看、低头、双手垂直放于两侧、嘴唇紧抿、下巴后缩、身体蜷缩,面部无表情是羞愧表达的线索特征。

根据这一结果,请八名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男女各4名,平均年龄20.3±0.7岁),按照自豪和羞愧表达要求分别拍摄自豪和羞愧图片,并拍摄中性情绪图片。每种图片类型拍摄40张,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中选取200人,平均年龄20.96+1.12岁,对图片的情绪类型进行5级评定(其中“1”表示“一点也不自豪”,“5”表示“非常自豪”)。根据评定结果,得到自豪类图片中评定分值大于3的图片34张:得到羞愧类图片中分值大于3的图片32张,中性图片分值大于3的图片36张。以此建立了本研究中的自豪、羞愧图片库。从该情绪库中选择自豪、羞愧图片和中性情绪图片各20张,将材料像素统一处理成1024×768大小,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图片,如图1所示。

2.4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采用了德国Senso Motorie Instrument(简称SMI)公司生产的高速眼动追踪系统眼动仪(i View X Hi-speed Eye Tracking Systems)。刺激呈现屏幕的尺寸为1920×1080像素,刷新率为90Hz,采样率500Hz。

2.5 实验程序

整个实验在眼动实验室进行。每次对一名被试施测。具体的实验步骤是:

第一步:让被试熟悉实验室环境,向被试介绍有关实验的要求。并介绍自豪和羞愧,确保被试能理解这两种情绪状态:

第二步:实验开始前,要求被试端坐在距离电脑屏幕正前方约57cm的座椅上,双眼可平视电脑显示器的中央,实验材料呈现的视角小于5°。被试所坐座椅相对固定。本实验采取13点定标,校准时要求被试逐个注视在刺激电脑屏幕上随机呈现的13个网点,同时依次键入这13个点的坐标。校准完毕进入下一步:

第三步:向被试宣读指导语:下面我们会在这个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些照片,每看完一张后,请对图片所呈现的是自豪、羞愧还是中性情绪作出判断:自豪按S键,羞愧按P键,中性按F键进行反应;

第四步:呈现练习实验材料。被试进行练习,并确保被试熟悉键盘及操作;

第五步:开始正式实验。实验中,所有实验图片随机呈现。眼动仪将自动记录被试作出的判断反应及注视轨迹。

2.6 数据分析

从眼动仪自带的数据分析软件(DataViewer)中导出数据,并用Excel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筛选。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检验。

3 结果

依据以往研究的表情识别线索特点,并结合本实验中的结构式访谈结果,识别情绪线索可以大致划分为5个区:眉眼、嘴部、鼻子、肩膀、手臂。其中,眉眼、嘴部和鼻子属于面部表情区域,肩膀和手臂属于身体表情区域。分别以眉眼、嘴部、鼻子、肩膀、手臂为兴趣区对每个图片进行划区。如图2所示。

并采用以兴趣区为单位的分析指标为:(1)总注视时间,指对某个兴趣区内的所有注视点持续时间之和:(2)注视时间比率,指某个兴趣区内的总注视时间除以整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本实验关注5个民族大学生在识别不同情绪线索使用上的差异,因此将5个区纳为自变量。根据被试判断的准确率,删除错误率大于30%的被试2名(傣族、哈尼族各1名)。对不同情绪图片的总注视时间及各个兴趣区的注视时间比率见表2所示。

从表2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识别三类情绪时,五个区域的注视时间比率上可以看出,在识别自豪和羞愧情绪时,五个兴趣区都为识别提供了有效的线索。

下面将对每个区上的总注视时间进行统计检验。采用5(民族:汉族、白族、傣族、彝族、哈尼族)×3(情绪:中性、自豪、羞愧)×5(线索区域:眉眼、嘴部、鼻子、肩膀、手臂)混合方差分析。

不同民族大学生在识别三种情绪时对各个兴趣区上的总注视时间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如表3所示。

混合三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民族、情绪类型和兴趣区的主效应显著,Fs>3.87,ps<0.05。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s>2.28,ps<0.05。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也非常显著,F(32,1137)=1,70,p<0.01。由于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因此结果部分重点阐述三阶交互的结果,不再对主效应和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一一阐明。

对三阶的交互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本实验主要关注各个民族大学生对面部表情或身体表情线索的利用,因此下面分别对各个民族大学生在利用不同线索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进行说明:

(1)对于白族大学生来说,他们在识别自豪和羞愧时,在面部表情的三个区域上(眉眼、鼻子和嘴巴)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s>0.05);在身体表情区域(肩膀与手部)没有差异(p>0.05)。比较面部表情区域和身体表情区域发现,白族大学生在识别羞愧时对手部区的注视时间与面部表情区域没有显著差异(ps>0.05),而对肩膀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面部表情区域的鼻子和眉眼(ps<0.001);白族在识别自豪时身体表情区域(肩膀和手部)显著地短于面部各区(ps<0.01)。

(2)对傣族大学生来说,他们识别羞愧,在面部表情区域中,他们对眉眼的注视时间显著少于嘴巴(p<0.01),在嘴巴和鼻子区、眉眼和鼻子区上的注视时间则没有差异(ps>0.05);在身体表情区域上,对肩膀和手部区的注视时间不显著(p>0.05):对比面部表情区域与身体表情区域发现,身体表情区域部位(肩膀和手部)上的注视时间显著地短于面部表情区域的鼻子和嘴巴(ps<0.05),但是与眉眼区上的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识别自豪时,傣族大学生在面部三个区上的注视时间均没有差异(ps<0.05)。在身体表情区域上,被试主要关注手部区(本实验条件下,在肩膀区没有数值);比较身体表情区域(主要指手部)和面部表情区域发现,面部的鼻子和嘴巴区上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手部区(ps<0.05)。

(3)对哈尼族大学生来说,他们在识别羞愧和自豪时,对面部三个区(眉眼、嘴巴和鼻子)的注视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s>0.05),对身体表情区域的两个区(肩膀和手部)的注视时间也没有差异。对比面部和身体表情区域区发现,哈尼族大学生在判断羞愧时,对面部和身体表情区域的注视时间没有差异(ps>0.05);但是在识别自豪时,对面部表情区域的注视时间显著地长于身体表情区域区(ps<0.05)。

(4)对汉族大学生来说,他们识别羞愧时,面部各区、身体表情区域各区及面部与身体区之间均没有差异(ps>0.05)。识别自豪时,他们在对面部三个区的注视时间上没有差异(ps>0.05)。在注视身体表情区域两个区没有显著差异(ps>0.05);对比面部表情区域和身体表情区域发现,汉族大学生对面部表情区域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手部(ps<0.01),但与肩部没有显著差异(p5>0.05)。

(5)对彝族大学生来说,他们识别羞愧时。对面部三个区的注视时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s>0.05):在身体表情区域上,对手部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肩膀区(ps<0.001);对比面部表情区域和身体表情区域发现:鼻子和嘴巴区上的注视时间分别显著地长于肩膀区(ps<0.001);眉眼区与肩膀区的注视时间不显著(p>0.05),但是却显著地短于手部(p<0.001)。识别自豪时,眉眼显著少于嘴巴区上的注视时间(ps<0.001);在身体表情区域上,手部和肩膀上的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面部表情区域和身体表情区域发现:肩膀区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鼻子和嘴巴区(ps<0.001),但与眉眼区上的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手部显著地短于面部三个区的注视时间(p5<0.01)。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比不同民族间在不同区域上的注视时间发现,在对羞愧的判断时,傣族大学生对眉眼区的注视显著地短于白族、彝族和哈尼族(ps<0.05);彝族大学生对手部的注视时间显著地长于其他民族(ps<0.01):其他差异均不显著(ps>0.05)。而识别自豪时,彝族大学生对嘴巴的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其他民族(ps<0.01);没有发现其他的显著差异(ps>0.05)。

4 讨论

方平,李洋,姜媛(2009年)对情绪躯体语言(EBL)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指出各种身体姿势传达的情绪信息往往比单纯通过表情传递的更加丰富。EBL的研究使得对情绪的研究突破了以往仅针对面部表情的局限。本研究通过运用眼动技术,对自豪和羞愧识别的非言语表达特征线索进行了提取和验证,实验结果发现,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都为自豪和羞愧识别提供了依据,这一结论符合Effenbein和Ambadv(2002b)提出的人们在表达情绪时除了面部表情之外还有其它方式,如声调和身体动作的观点。Tracy,Robins(2004)和杨元魁,胥明。周建忠(2007)的研究中都提到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既需要依据面部表情,还需要一些肢体姿态语言的加入,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

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越来越倾向于情绪识别中跨文化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存(Elfenbein & Ambady,2002a,2002b:Mesquita&Friida,1992),对于自我意识情绪识别需要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共同提供线索依据,通过对四个民族的研究。证实存在跨文化一致性。这一结果从民族的角度为跨文化一致性的观点提供了证据支持。Izard(2001)提出,情绪发生会带动身体各部分发生变化,其中面部变化最丰富,是个体表达情绪的主要部位。情绪的面部表达即为表情,以往的研究者们常常通过表情来对个体情绪做出判断。本研究发现,从注视时间上看,白族大学生在识别羞愧时身体表情区域中的手部区域与面部表情区域的三个兴趣区对识别的贡献是一样的,而身体表情区域的另外一个兴趣区一肩膀得到被试的关注度显著小于其他区域。在识别自豪时,大学生显然更多依赖的是面部表情区域所提供的线索;对于傣族大学生,识别自豪和羞愧时,显然面部表情区域所提供的线索对识别的帮助更大:而汉族和哈尼族大学生在识别羞愧时,是需要借助身体表情区域提供的线索的,分析结果显示,汉族和哈尼族大学生识别羞愧在面部表情区域和身体表情区域的注视时间是没有差异的,但是他们在识别自豪时依然体现出了更关注面部表情特征:彝族大学生识别羞愧时对手部区域的关注多于眉眼区域,而识别自豪时,依旧主要依靠了面部线索。由此可见,在自豪和羞愧的识别中,虽然身体表情区域对识别有贡献,但人们对自豪和羞愧的识别更主要的线索还是来源于面部表情区域。这正印证了徐胜三,鲁朝权和张福建(1990)的观点。面孔识别为情绪判断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线索。

研究结果发现,虽然面部表情区域线索对自豪和羞愧识别贡献最大,但是,对于不同民族,面部表情区域的三个兴趣区所提供的线索的重要性存在差异。不同文化的语言会影响面部表情的跨文化表达与识别(Perlovsky,2006),本研究选用的四个少数民族均有着各自独立的民族语言,从语言效应的角度也可以对不同民族自豪、羞愧的表达与识别差异进行解释。彝族、白族、哈尼族大学生识别羞愧时重点关注的是眉眼区,彝族识别自豪时更关注嘴区域,这和Eisenbarth和Alpers(2011)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以健康德国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观看面部表情时的视觉扫描路径时的发现,相对其他面部表情,被试观看开心表情时将更多的注视点放在嘴巴上,观看悲伤表情时更多的将注视点放在眼睛区域,而本研究中的羞愧在效价上和悲伤同属于负性情绪,开心唤醒正性情绪,而自豪正是正性情绪。故而,本研究中不同民族识别不同情绪时,在具体区域上存在差异是能够解释的。

5 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面部表情区域的三个兴趣区(眉眼、鼻子、嘴巴)以及身体表情区域的两个兴趣区(肩膀、手部)都能为识别自豪和羞愧提供线索。(2)与身体姿态线索相比,白、傣、彝、哈尼和汉族大学生在识别自豪和羞愧时,使用的线索主要为面部特征,表现出了跨文化的一致性。(3)白、傣、彝、哈尼和汉族大学生在识别自豪和羞愧时,对面部表情区域的三个兴趣区的关注重点不尽相同。傣族识别羞愧时最关注面部区的嘴巴,彝族识别自豪最关注的部位也是嘴巴。

猜你喜欢

眼动
眼动技术在我国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
睡觉竟然也有这么多小秘密
睡觉竟有这么多小秘密?难怪以前背书慢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睡眠的谜团
老了梦多很正常
眼动追踪技术
动物很可能也做梦
睡觉,你真的了解吗?
对眼动研究方法的心理学研究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