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5-08-15于奎龙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陕西省民间

于奎龙

(宝鸡文理学院 体育系,陕西 宝鸡 721013)

民间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人民大众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过程智慧结晶,它传递着民族文化,承载着历史记忆,凝聚着民族精神。陕西省具有丰富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其项目可以分为走跑跳投爬类、球类、武舞类、水冰雪及空中类、角力类、骑射类、棋牌类、杂戏类、博弈类、其他类共10 类,具不完全统计有200 多项,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些民间体育逐渐处于濒危状况,因此,实现民间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事情。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涉及人、自然、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涉及文化、教育、科学等多个学科。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多,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问题。[1]可持续展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现代人地关系协调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核心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3]有学者认为生态环境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石,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根本要义在于挑战传统工业文明,摈弃传统工业对自然进行无限度的征服。[4]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体育的要求,是体育自身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它既是一种发展理论,也是一种社会运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5]可见,可持续发展是生存的需要,是健康发展的理论,更是进步的动力,可持续发展追求的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是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理论基础

民间传统体育具有较强地域性,展示着地域文化的特色,传递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把民族精神通过物质载体、运动技能实现对自然的适应与改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发展自我,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维系着人、自然、社会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民间传统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提供目标导向:民间传统体育在历史长河中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它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实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之一,可见民间传统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第二,提供公平发展要义:民间体育的许多活动与游戏包含奥林匹克的公平与竞争精神,这与可持续发展追求当代与后代的公平本质是一致的;第三,提供和谐发展内涵,民间传统在在呼吸吞吐中与自然交流,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水青山的环境中参加运动,增强体质,发展自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与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一致的。

3 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现状

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多彩,结合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特点、环境因素、器材因素特点、竞技特点,可以把繁多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爬类、球类、武舞类、水冰雪及空中类、角力类、骑射类、棋牌类、杂戏类、博弈类、其他类共10 类。走、跑、跳、掷、爬类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项:跳沙包、跳绳、跳皮筋、春游、登山、爬竿、爬绳、踏青、游百病、打沙袋(包)、爬树、跳方、跳沙包、扔沙袋等;球类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蹴鞠、打线球、打石球、拍皮球、弹弹球;武舞类主要有武术、摔跤、气功、太极拳、太极剑、赶旱船、耍狮子、要火龙、踢毽子、踩高跷、玩采莲船、玩社火、跑竹马、狮舞、龙舞、舞龙灯、秧歌、腰鼓、划龙船、扇子舞、舞毛驴、跑彩船、打花鼓等;水冰雪及空中类主要有信鸽、放风筝、钓鱼、垂钓、游泳、赛龙舟、划船、打陀螺、滑冰、嬉水、滑撬板、滑冰、溜冰车、打水枪、打雪仗、打水漂等;角力类民间主要有举重、拔河、摔跤、搬手腕、抱石、角低、翻跤、比负重、背河、拔河、举石担、抵扛子、刁羊、拔腰、抱石头、举石锁、搬碌礴等;骑射类主要有打弹弓、射箭、射靶、赛马等;棋牌类包括象棋、下围棋、打牌、下围棋、吃娃棋、棋砣、下土棋等;杂戏类有点窝窝、抓羊、围老虎、捉鳖、滚铁环、翻跟头、狼吃娃、移手帕、伐马城、蹬油、狗撵兔、踢方、顶方、滚窑、丢驴、抢石蛋、踢流星、打四角、打瓦片、打八棍、打瓦、打车轮等。博弈类如斗狗、划拳、赌马、斗蛐蛐、斗鹌鹑、斗马等4项;其他类主要有响鞭、荡秋千、狩猎、踢毽子等。这些民间传统体育展示着地域文化,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积淀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千百年来,民间传统体育在传承民族文化,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方面做出贡献。[6]

4 社会转型期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发展困境

民间传统体育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劳动人民生活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作为文化之一的民间传统体育也会随之发生变革,以此适应新的经济基础,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随着社会变迁而来的经济、生活方式、娱乐方式等变化,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受到冲击。第一,农村人口结构变化。改革开放后,小农经济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者经商,青少年则忙于读书学习,农村作为民间传统体育传承场所的农村只剩余留守老人、儿童、妇女,民间体育参与人群大大减少。第二,娱乐方式的丰富。[7]物质生活匮乏年代,人们在农闲与节令时节利用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进行娱乐,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民间体育项目,但随着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电影、电视等现代娱乐方式的出现,传统的捉迷藏、打瓦、打线球、抓石子、跳方等游戏已经很少有人在玩,大批民间传统体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第三,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跆拳道、羽毛球、滑旱冰、围棋等现代体育运动发展对民间传统体育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踢毽子、打弹弓、下土棋等活动逐渐减少,原先冬天冰上打陀螺也被现在电动陀螺所代替;成年人则爱闲暇时打麻将、打扑克牌、下象棋、下围棋;年青人则爱打台球、保龄球、篮球、足球等。在农村,很少有人以石子、土块、树枝为棋子下“丢方”棋活动。[7]第四,经济水平的变化。以前通过舞龙、舞狮、腰鼓、彩船等民间体育活动维持生计的艺人,由于经济方式的变化纷纷投入到其他行业,现代年轻人更是倾向于经商办企业等收益快行业,对传统要求技艺高、花费时间长、收益小的民间体育项目则较少问津,出现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局面。第五,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由于现代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期盼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上名校,找一个好工作成了家长们殷切的希望。各类辅导班以及兴趣班占据了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孩子们无暇顾及传统体育活动。第六,民间体育生存原生态环境消亡。在加速小城镇建设的影响下,城镇化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使大量的村庄被废弃,农村原有的耕作方式发生改变,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也随之消失。[7]

随着的社会发展,由于缺乏参与人群,由于部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方面接轨度不够,传承人的断层等原因导致部分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逐渐的消失,那些曾经伴随几代人成长的民间体育活动逐渐与现代的青少年、儿童们无缘。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5 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可持续发理念与举措

5.1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精神,陶冶情操,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陕西民间传统体育中的一部分项目,如华山太极拳、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秧歌、宝鸡民间社火、宜川胸鼓、红拳、关山牛拉蹩鼓、牛斗虎、华山拳、南社秋千等项目存在传承人年事已高、传承人存在断层、缺乏政策、缺乏资金支持等困境,已经处于濒危状况,现在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体育来源人民劳动实践,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项目的器材制作、竞赛程序、比赛规则等都是传递民族文化,传承的民族精神的载体。但随着社会的变迁,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中很多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此,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对陕西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去保护,传承与开发,对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生存环境、濒危状况、分布状况、规则与内容、健身价值、传承方式进行挖掘整理,建立民间传统体育数据库,保留这些项目存在原生态文化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保护意识,呼吁民众参与其中,以此为媒介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2 实现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现代化转型实现人与社会和谐

民间体育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民间传统体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是其社会价值。民间传统体育来源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人民大众是其存在的载体,否则就会凋零。因此,加强民间传统体育理论与学科体系建设,[8]挖掘民间传统体育的人文价值、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建立完善民间传统体育的理论建设和学科体系建设,挖掘其现代健身价值。[9]开展家庭体育传承民间传统体育,开展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组织多种形式运动会、表演赛、巡演等形式宣传与传承民间传统体育是现代化重要途径,特别是民间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既能使广大学生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的接轨。[10]对一些特色鲜明、健身效果显著、易于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改造,对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竞技性、技巧性、锻炼方法、组织教法、竞赛规则等进行专门研究,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学发展规律又不失原始古朴的民族风味,并以现代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推向社会,使之发展壮大和成熟。[11]实现民间传统体育规则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是现代化重要标志,完善政府的管理模式是实现现代化的保障。[12]

5.3 发展民间传统体育,构建特色全民健身体系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

由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关键是全民体育意识、体质水平的提高。现阶段,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在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民众体育参与度、体育意识、场地设施、体育组织机构等等均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民间传统体育具有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健身性与娱乐性强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并且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因此,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就能充分显示其经济实用的价值,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活动中开展民间传统体育能丰富全民健身项目,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13]对民间传统体育在组织形式、竞赛规则、竞赛方法、练习内容方面进行改造,以高尚、健康、科学为目标实现人自身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5.4 以生态理念发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实现人、自然、社会和谐

生态体育是体育发展的新思维,新观念,是指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14]生态体育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人自身的和谐。这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暨拥有一个生态、和谐、永续的生存环境。[13]以生态体育理念发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就是以民间传统体育为特色,以服务陕西省全民健身活动为目标,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15,16]利用陕西省优越的山地、森林、河流环境发展踏青、走、跑、登山、攀(爬)类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利用浓厚的人文资源发展民俗性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如华山太极拳(剑)、关山牛拉蹩鼓、千阳八打棍、陇州社火、高跷赶犟驴、红拳、户县社火、洪拳鼓、潼关踩高跷、周至牛斗虎、汉滨区龙舟风俗、安康采莲船等等;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大多在农村,结合陕西省农村资源实际,发展风筝、拔河、秧歌、摔跤、旱船、掰手腕、斗鸡、等流传广泛项目,利用农村的林、渔、牧、农发展农村体育旅游,引导民间体育走向生态。发展陕西省生态环境,以科学的态度利用自然环境,合理规划,实现生态人居环境,以民间传统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手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1]贾志强,李想姣. 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6):112-113.

[2]张登巧. 发展伦理学的人学蕴涵—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道德与文明,2005,(1):53-56.

[3]税伟,张启春,王山河,等. 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56-60.

[4]刘仁忠,罗军.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多重内涵[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4):79-82.

[5]谭华. 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学刊,2000,(5):13-16.

[6]于奎龙. 陕西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与文化特征[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19):134-135.

[7]陈威,赵先卿,王舜. 近代以来社会变迁下的武术活动——基于一个武术之乡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11,31(6):10-17.

[8]廖丽琴,丁新民.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56-58

[9]徐彩桐.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转型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61-64.

[10]孟令英.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其走向世界的对策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26-1627.

[11]赵妤.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1):99-101.

[12]王志威. 英国传统体育现代化及其启示[J]. 体育与科学,2011,32(3):79-83.

[13]于志宁. 谈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S1):29-31.

[14]郑晓祥. 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43-46.

[15]梁丽君,马丽珍. 发展生态体育之战略选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为何流域为例[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6):55-57.

[16]刘锐. 乡村旅游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模式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61-6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陕西省民间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