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感悟文本典型人物形象策略探析

2015-08-15周海莉

语文天地 2015年27期
关键词:典型人物人物形象词语

周海莉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表现人物的作品,让学生感悟典型人物,有利于学生精神的成长,人格的养成。

一、抓住作品所描绘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感悟

具有故事情节的作品,都有比较细腻的环境描写,而这环境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功不可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以叙事表现人物的篇目,而且人物形象都比较典型,小学生学习这类作品就是要感悟文本中典型人物形象。要想真实而又准确地感悟作品人物形象,必须抓住作品所描绘的环境不可。

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的《爱之链》可以说是一首爱的赞歌,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叙了发生在冬夜的故事。作品中三个人物都属于社会底层,生活比较艰苦,谋生之道比较狭窄。但相互之间总是在传递着爱,形成一条爱的线索。现在的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也许还是不以为然的,给人家修个车,餐馆女店主递条毛巾给客人擦把脸,吃了饭给人家钱,都是不足为奇的。但如果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时间:冬天的夜晚。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气候:纷纷扬扬飘落着雪花。让学生体会特殊的处境:这条路上几乎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感受:汽车所走的道路是那样的凄凉。然后思考乔依的行为,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不畏严寒,急他人所急,顶风冒雪为他人修理轮胎,修好汽车,不收分文。这是一种怎样的品质?主动为他人排忧解难的精神和可贵品质。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利益甚至生命的高尚品格。

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材文本的阅读感悟,就像让学生去看一场戏,不但要看演员的表演,还要看台上的灯光、布景以及道具等。

二、抓住作品所叙述的行为让学生感受感悟

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都是通过具体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一个比较恰当准确的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或者词组,往往能够比较生动具体地凸显人物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产生极为突出的感人效果。平时的教学,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大都关注一些赞美性的形容词,很少注意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阅读感悟的一大弊病。其实,入选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作品,就是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有时也可以说是一词一乾坤、一词一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典型人物形象的感悟,也必须引领学生注意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也必须引领学生感悟体会这样的词语的作用。所以,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抓住作品所叙述的行为让学生感受感悟,这也是笔者阅读教学的一个策略。

譬如教学《最后的姿势》,文章以令人感动的笔法,通过谭千秋老师的故事,展现了人物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和大爱的典型形象。作品以“拉”、“撑”、“护住”四个动词叙写出一刹那间的不幸和谭千秋老师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诠释。应当说这三个词语是不华丽的,但只要从相当特殊的情形看,这样的动作是极具意义和生命保护价值的。一个“拉”可见其喊是来不及的,一个“撑”可见其为了学生,通过这样的行为去缓冲那些砸下来的物体对学生生命的危击,所做出的决策是那样的果断而又把自己的一切都置之度外。

为了能让学生的感悟更为有效,注意让学生将老师的行为与谭老师身边人的语言进行比较,使学生的感悟更为深刻。

三、抓住作品所描写的语言让学生朗读感悟

当今,很多课堂教学上,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朗读,李吉林是这样,于永正也是这样,无论怎样风格的特级教师,可以说都是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去阅读体会。阅读教学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充分地读都是必要的,诗歌琅琅上口,当然需要读,记叙文情感充沛,也有语言的魅力,更需要花气力引领学生阅读。如果我们关注学生的读,那感悟的速度会更快,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但在一些课堂,似乎有些本末倒置。没有学生的读,应当说就没有学生的悟;没有学生的美读,也根本实现不了学生正确的感悟。叙事性作品一般说来前后呼应性都相当强,围绕人物形象所做出的表述性的详略处理也相对得当。对叙事性作品的朗读需要在阅读中理顺故事情节,需要在理顺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学生的朗读。现代教育媒体的充分应用,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但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现代教育媒体永远是辅助性的,它的辅助作用也只有体现在情境和景致的呈现上,对于类似于“一翁独钓寒江雪”的深刻意蕴,只能靠引领学生去进行充分而有广泛意义上的读,学生才能有所领悟。对于那些典型人物的语言,则更需要让学生通过认真阅读,然后才有可能悟出其闪光之处。

猜你喜欢

典型人物人物形象词语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