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处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论如何编纂专业志的图片

2015-08-15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志书文字

丁 喜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陕西 西安 710006)

一、对志书图片的认识

由于当前整个社会正处在一个以快速观感接收为特征的读图时代,志书的卷前彩页和随文图片以其独特的纪实魅力,越来越受到志书编纂者的青睐和读者的关注,设计精致的卷前彩页和随文图片,使得志书在版面的艺术设计、插图补白、美化装帧等方面更加新颖活泼、多姿多态。“一图胜千言”,图片作为志书的一种呈现形式,较之正文文字部分具有更形象、直观、简明、鲜活、冲击力强且信息容量大的特点,特别是高超的摄影技术拍出的图片,配以恰到好处的文字解读,往往能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使志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增强。同时,图片使阅读者增加了时空感,许多文字难以描述的复杂事情得到简化明了的反映,其直观性和对文字的相辅相成功能,可使志书省去很多繁文,节省若干篇幅,起到图约事丰的效果。

总之,运用好卷前彩页和随文图片,对于强化志书的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提高志书的精美度、美誉度和鲜活之气,反映时代气息,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卷前彩页的合理编排也会激发人们阅读志书的兴趣,使更多的人愿意接近、走近、阅读志书;同时也为读志、研志、用志广开局面,提高了全社会对志书的认知度,使地方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推广。

二、专业志图片方案的制定

笔者有幸参与了《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抗震救灾志》)一书的编纂工作,全志16开本,70.25印张,插页84页,正文1112页160万字,设6编、52章、187节,图500多幅,表150余张。下面结合该专业志卷前彩页部分图片的编纂过程,就如何编纂图片谈点粗浅看法。

(一)框架制定及修改

2009年初,在设计《抗震救灾志》的框架内容之初,主要是效仿国家志的编纂模式,除要求各文字卷图文并茂外,计划单独设置一编:第3编《图志》,采用集中编排和分散插图的办法处理,力求通过精选精编,以集中式、全景式地直观再现和反映汶川特大地震中地震灾害、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但是,在后期的实践操作中,由于陕西受灾损失仅占全国的3%多,不宜效仿国家志的模式,编成大部头多卷本,而是采用单卷本,故将图片集中编排至卷前彩页部分,不再单独设置一卷。

(二)篇目初订

卷前彩页原先计划列11篇:(1)中央、国家部委和军队领导关怀;(2)部署指挥;(3)震前风貌;(4)地震破坏;(5)抢险营救;(6)灾区自救;(7)八方支援;(8)政府新闻发布;(9)灾后重建;(10)悼念纪念;(11)总结表彰。这个框架设计,在图片搜集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如何更加科学地构思篇章、各部分的比例如何保持平衡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如果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采用堆积累加的方式处理显然是不恰当的。因此,在对已搜集的图片进行科学分类基础上,我们对有关问题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又对结构形式、编排方式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后列8篇,并做了顺序上的一些调整,使之更紧凑、更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调整后的篇目为:(1)中央领导关怀;(2)部委、军队指导;(3)决策指挥;(4)地震破坏;(5)悼念纪念;(6)抢险救援;(7)救灾赈济;(8)恢复重建。

(三)图片的筛选

由于初期搜集的图片数量多(2000多张)、类型杂(图片格式有 BMP、JPEG、PNG等),所以难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同一图片或者是相类似的图片重复出现于不同篇中;

2.较多图片缺少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且图片本身说明性文字的行文格式千奇百怪,“缺胳膊断腿现象”严重;

3.涉及国家领导人的图片排序较为混乱,且未严格按照顺序排列;

4.图片选取的典型性不足,无关痛痒的图片多,典型性、富有冲击力的图片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重新拟定图片的收录和编排原则:

1.领导人排列次序

领导人按照职务位次排列;同一领导的数张图片按时间顺序排列。

2.图片数量选择(以从简从精为原则)

(1)领导图片,一般以一个地点或一件事情选定1张图片。例,领导到灾区视察,尽量避免选取的图片都是在一个地区、一个场景视察的图片,汉中市宁强县是重灾区,如果选取的图片都是领导去宁强县慰问的,这显然不妥。在编辑过程中我们就注意照顾其他受灾区县,例如略阳县、勉县以及宝鸡市陈仓区等。

(2)灾害图片,一般以一个类型选1、2张或按一个市、县各选1张确定。

(3)其他图片,一般以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各选1张确定。

3.图片质量

不用像素不高、注释信息不全、不典型、不正确的图片。达不到印刷要求的图片,即便主题很好,也要将其删除。

4.图片注释清楚

每张图片都要注释,说明图照的基本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及位置、事件、拍摄人或单位等)。

5.文中黑白插照部分图片数量精简

我们要求,各卷主编挑选所承编的正文的插图。每章有几幅即可,不刻意求多。因为重复使用同一幅图片是志书资料匮乏的表现,会使志书的容量和质量大打折扣。故建议各卷主编对于卷前彩页已选取的图片,正文中不再使用;各卷、各章间不得重复使用同一图片,尽量避免使用同类图片。

三、编纂图片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图片真伪和数量、质量的把握

编纂卷前彩页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全面、客观、系统,最根本的质量标准是“实事求是”“求真存实”。所谓“全面”,对于《抗震救灾志》而言,就是应该包括从地震发生到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的整个全过程,做到“横不缺项”。所谓“客观”,就是要求编纂人员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偏不倚,确保所选图片真实、准确、权威,防止假图片和有争议的图片入选,同时也要防止文字描写的夸大或缩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搜集整理编纂图片。所谓“系统”,就是要从宏观和微观领域分别搜集图片,做到“纵不断线”。

具体而言,就是对入志图片要注意存真求实,甄别真伪。一般选用历史真迹图片,使之更具史料性、权威性。真实性是权威性的基础,离开了真实性,权威性就无法说起。随着电脑制图技术的提高,要想用Photoshop改动一张图片已经十分容易,而且可以不露痕迹。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图片时加以注意甄别每幅图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此,我们一方面认真审查搜集来的图片,并请相关专业人员协助审查,审查图片是否经过人为加工、改动;另一方面,我们注意查看图片是否人为地加以不必要的修饰,如色彩上、曝光度上的变动等,使得图片失去原有的真实风貌。在这方面,尤其是涉及国家领导人的图片,一定要慎之又慎,认真对待,力求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以假乱真,无中生有的情况。

同时,志书的可容纳性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图片的数量。一般说,图片提供太多、太杂是主要的难点。图片搜集太多太杂往往是搜集部门彰显成绩的意愿,甚至认为这样物有所值。但是,由于卷前彩页的版面限制,其所能承载的图片数量总是有限的。编纂《抗震救灾志》,图片使用多与少始终是一对矛盾,由于是单卷本出版,故给卷前彩页的页码不多,如果什么彩照都用,其结果必然是彩页部分极度膨胀。对此我们采取集约处理的方法,分清主次,确保重点,突出紧要。合并同类项,辅以交叉、重叠、明暗等表现手段,使彩页处理的更丰富,也非常漂亮。当然,我们还是出于对页码的控制不得不忍痛舍弃部分彩照。

(二)关于图片主题的筛选

《抗震救灾志》是一部立体再现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工作、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志书。因此,在选择图片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它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使读者通过阅读卷前彩页,能够直观了解抗震救灾的全过程。

在筛选图片时,大致归纳为从以下五个方面的主题入手: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陕参与抗震救灾、慰问灾民、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图片,以及省级主要领导在抗震救灾一线活动的图片。由于这些图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而是专业志选用图片时的一个重点,并做到优中选优、精挑细选、追求完美。二是反映灾区地震破坏的图片。在卷前彩页最显要、最突出的位置,选取了几幅能够体现地震破坏惨烈程度的图片。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这部分的图片在整部志书主题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有几幅清晰的、大气的、构图完美且质量上乘,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使之成为志书主题的“领头羊”式图片,在这部分,我们主要选择了几个大的场景,例如反映“109隧道受损”、“宁强县青木川受灾惨烈损失严重”等的图片。三是反映抢险救援的图片。我们将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8月间,凡属陕西省省界内抢险救灾的活动以及陕西救援队参与四川救援的图片中,选取了清晰度高、场面壮观、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图片,按系统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逐一筛选后编排入志。四是反映社会赈济的图片。选择反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患难与共、前方后方同心协力、海内海外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倾力支持”的图片应用于卷前彩页之中。五是反映灾后重建的图片。通过反映城市新貌、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建设,让人荡气回肠、由衷赞叹党和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之伟大。

(三)关于图片的版面设置理念

《抗震救灾志》的图片经筛选后,在做入志图片的版面设置时,我们注意做到:突出主题——“抗震”和“救灾”。要求每张图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必须是反映抗震救灾事件的代表作,决不能滥竽充数、宁缺毋滥。比如:反映灾后重建的图片有许多许多,但是,我们编排的时候不可能每一张图片都用上,我们有选择地选了几个点,“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宁强县天津医院”、“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等几个灾后重建投入较大的民生工程,采取跨页的排版方式来宏观反映灾后灾区新气象和变化。由于采用跨页,因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主题,强化了发展这一主题。

四、图片总体设计及样图制作

笔者认为,志书设计是个综合体,从纸张到视觉到感受,是多元化的过程。一本好的志书,它更像一个舞台,能够展示信息,通过视觉的图像、文字、色彩等等,将信息传达给读者。由于电脑和先进的设计软件的飞快升级和普及,在大大提高了设计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使设计排版人员降低了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加之现在的设计排版人员,往往是“重业绩、轻设计”,只顾完成任务,而不顾排版是否科学美观、大方得体。因此,在这方面,图片的主编必须亲自上手,多与设计排版人员交流、多将设计理念传输给他们,尽管这常常令设计人员叫苦不迭,效率自不待言。但是,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画面编排,彩页才能以鲜活灵动的画面、组版和创意取胜,也才能创造出精品志书。

另外,由彩页到志书是若干环节的结合,有菲林、印刷、装订、包装等制作的后续环节,它同样涉及彩页制作效果的最终体现。主编必须思考、兼顾和最大限度地预见这种关联,统筹思考图片与正文的关系。就卷前彩页如何设计,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图片的大与小、齐与不齐

彩页的基本要素是图片。固定的页面中图片大小或孰大孰小,是彩页编排面临的首要问题。既要考虑到控制彩页的页码,又要保证不缺漏,还要考虑到图片的经典性。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人物头照。一组人物图片又有主次、先后、大小之别,而其余物化图片则往往处于展示烘托的从属地位。必须从彩页提供和彩页编排两方面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图片的顺序和大小问题。否则,一旦出现缺位、错位等,易出现政治性、科学性问题。针对《抗震抗救志》的人物照问题,我们下了很多功夫,首先是找合适的照片,一张人物照的照片是否达到要求,不仅要看主要人物的表情、神态、站位等,还要考虑到其左右的一些陪同者的神情、站姿等。其次,一幅彩页内图片分大小,也并非所有重要人物皆一概放大,一概前排,占据左上方。如果都这样,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就是拙劣的彩页和设计,形式也很呆板。精彩的彩页编排是在把握总的设计原则下,在图片大与小等诸多艺术环节上追求最大的灵活性,在原则和灵活的结合中把彩页设计的异彩纷呈、美不胜收。譬如,对有些重要的领导人照片,其图片的重要性有时就在于套一个框框、铺一个底版就突出来了。再如,在反映“109隧道抢险救灾”的图片编排时,我们就注意采用这种变化,采用一大五小的跨页编排模式,即以一张大图为核心,做大做精,展示抢险救灾人员不顾辛劳和危险,奋力扑火的感人场景。同时用五幅小图勾勒出整个109隧道抢险的动人画卷。

另外,作为统一于一部志书的彩页,编排上首先的要求是齐,有统一,这是起码的。而具体一幅彩页,一幅彩页画面间的编排,则又齐又不能齐。完全齐,图片一样大小、一样高低、一个模子,绝对不行,它剥夺了图片的美感,让读者感觉索然无味。参差,就是要有图片的大小、高低、前后、交叉,有疏密繁简,有对立统一,有丰富多采。让美既不单调也不凌乱。

(二)图片色彩的明与暗

彩页是一个平面,但其页面内容经人运用现代化工具施以艺术调动,画面就有了远近前后之分。它需要设计人依据编纂者的要求作出充分能动的发挥创造。如建筑设施淡化铺底、群体人物轻重套叠、各种底色协调搭配、附以剪影、图案或交叉使用等,均能达到鲜明强化、主体烘托、朦胧隐晦、相得益彰的效果。《抗震救灾志》卷前彩页图片的“地震破坏”、“悼念纪念”部分,均采用黑白色调的忧伤,即黑色底色调、文字采用白底黑字,来表达汶川地震举国同悲。这样既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巨大地震灾害的沉重悼念之情,也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寄托了对无辜死者的哀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恢复重建”部分,以红色为主色调,说明文字也都采用鲜亮的红色字体,之所以选择这种颜色,主要是充分考虑到灾区人民的情感因素,红色,代表喜庆、吉祥,代表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满意之情。

(三)图片与文字

彩页是图文俱佳、图文并茂的页面统一。它的核心在图片,即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在图文关系上图重于文,文要让图。编排一般排文在后,让图片说话。同时准确凝练文字,让文字使用能相得益彰、文图连贯、文字精准、文字托图。文字既有语言信息的载体功能,又具有视觉识别特征的符号系统。文字不仅表达概念,同时也通过视觉的方式传递着情感。所以根据实际,本志有的地方采用黑边白字,有的地方则为白边黑字,还有的地方采用红字白边。总之,不求拘泥于形式,但求透过文字表达情感。

五、若干心得

(一)图片是基础,必须统筹采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图片

当前,摄影技术日益提高,照相机也日趋普及,图片资料十分丰富,这无疑为我们编纂提供了广阔的图片来源渠道。根据《抗震救灾志》的实际需要,在收集图片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由省政府新闻办负责征集图片。根据志书的编写需要,选用的图片,具有数量多(2000多张)、时间跨度大(2008~2010)、要求高(一般要求底片像素1M以上)、涉及面广等特点。陕西省政府新闻办由于有这方面的资源,搜集照片较多,但也存在多而杂、量大但不精的问题。二是动员撰稿单位报送图片。利用全志9家编写单位参与撰稿的有利条件,要求他们报送若干幅与志稿条目内容相关的图片,供编辑选用。三是发挥系统内优势,通过地方志系统来补充图片。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在图片后期编辑过程中,我们与宝鸡市志办、汉中市志办、宁强县志办、略阳县志办等直接取得联系,对方提供了一部分不错的图片,为卷前彩页的充实完善提供了保障。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目标明确、效率高、易得到。四是领导的直接参与。在编纂后期,当时还缺少一位省级主要领导参与灾后重建的图片,以及几位常委在灾区视察的合适图片时,志办领导利用手头资源,亲自打电话给这些领导的秘书或单位,很迅速的征集来了图片。五是利用陕西日报社、陕西画报社补充图片。当我们从报纸或画报上发现有我们需要的图片,但尚未搜集到的,我们通过发函的方式搜集,事实证明,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在搜集阶段,图片的文字信息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给后期编纂造成较多麻烦

由于前期搜集阶段存在一些环节上的纰漏,导致在编纂后期,将大量精力花在核对图片的文字叙述上,发现许多图片不是时间有问题,就是地点有问题,要么是人物有问题。所以,文字信息的准确是图志编纂环节中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明文字不准确,导致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将致使图片的价值陡降,甚至失去了存史的价值。故建议编纂人员在图片搜集时,一定要对图片本身的说明性文字作严格的统一规范,图片搜集者必须参照执行,对其内容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拍摄者等要素缺一不可,绝不可只管挑选图片,对文字敷衍了事。笔者在编纂时曾遇到很多“缺胳膊断腿”的文字表述,给实际工作造成很多麻烦,如有一张反映灾区抢救伤员的照片,照片质量很好,但其标注的说明性文字只有一句:“又一个生命得救了。”这种抽象的、模糊的、以偏概全的说明词让笔者十分头疼,弃之可惜、取之无味,因为缺少时间、地点、主人公等要素,最后只得舍弃。再如,在“决策指挥”部分,图片搜集者将部分领导人去灾区视察的时间弄错,有的是比文字叙述的时间早一天,有的则是晚一天,导致笔者不得不将卷前彩页涉及所有领导人的文字性说明中,其各项要素一一进行核对,反复查阅相关资料,以确保无差错,这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因此,说明性文字必须要求要素齐全,包括准确的时间(分清事件发生时间和拍摄时间,标注要明确,一般在文字说明上出现的是事件发生时间,拍摄时间则括注于拍摄者之后)、地点(越详细越方便后期编纂者进行编辑)、人物(点出人物的职务和站位等)、事件(越具体越好)。

(三)正确把握和处理政治性问题

志书出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书书稿中,我们经常会遇见各种各样的政治性问题,一旦出现政治性问题,有可能毁掉一个责任编辑、一个主编,乃至整个行业的前途,所以笔者想把政治性问题提出来说,以期引起各位同仁的注意,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出版无小事”,时刻注意把握志书出版中的政治性问题。具体到《抗震救灾志》卷前彩页文字部分而言,笔者主要把握几点:

1.党和政府机构,及其他重要机构的名称时,其提法与排序要与相关规定保持一致。

2.国家领导人的名称、职务务必正确,各级领导人人名及照片的排序与中央有关规定保持一致,保证图片和图片的说明文字相符。

3.注意其内容是否涉及国家安全方面的事项,是否泄露了党和国家的重要秘密,如军事秘密、外交保密事项等。

4.注意保持对数字和史实的敏感性,特别是重要人物的生平和历史活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及结果一定要确保准确无误,遇到无十分把握的数字和史实一定要核查落实。

猜你喜欢

志书文字
The windmill trend
文字的前世今生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谈志书质量的几项测评标准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打乱的文字
档案资料在志书编撰中的作用与意义探析
情系志书藏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