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规划性文件——学习与研究《规划纲要》的体会

2015-08-15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纲要规划体系

陆 奇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64号(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文件规定了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了地方志事业的体系化,基本形成形成地方志事业“五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即在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

《规划纲要》全面而具体地规定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到2020年应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第一部规划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于确保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重要载体,重要发展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编修地方志是历代王朝、执政者、统治者的官责、官修、官学,也是社会民间团体、个人自发编纂乡志村志企业志等的民责、民修、民学。“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地方志不仅反映了我国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社会实际情况,还记载了各个地区的气候、地貌、山川、城镇、矿产、动植物等分布情况,因而成为我国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记载的重要资料宝库、文化宝库、知识宝库,记载了前人与当代人的实践活动及智慧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地方志文化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走上了依法治志的轨道,逐步形成了以修志编鉴为主业,理论研究、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方志馆建设、旧志整理等“十业并举”工作协调开展的事业格局,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地方志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之一。特别是全国第二轮所编纂的各地志书,充分系统记载各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现出中国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部署,对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的重要讲话精神,李克强总理关于“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重要批示精神,为国存史,在记录当代、保存历史、传承文明、发展文化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与治国理政提供历史借鉴、智力支持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成为全国地方志工作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顶层设计,宏伟蓝图

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国务院〈规划纲要〉的通知》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纲要》共分发展基础与机遇、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五个重要方面。《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其一、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其二、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其三、加快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其四、做好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其五、加强对社会修志的指导和管理;其六、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五位一体”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其七、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大力推进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等11项主要任务和法制、制度、经费、队伍、宣传五方面保障措施;其八、切实不断解决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等。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并作为突出主线,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一纳入、八到位”,即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工作任务,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工作到位,是2014年刘延东副总理在与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部分会议代表座谈会时明确提出来的。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的具体要求,又是对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各项规定的总体凝练和具体深化。因此,坚持并准确把握落实“一纳入、八到位”这个工作机制与这条主线,就能够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稳步推进,持续发展,完成《规划纲要》规定的各项任务。

近日阅读《习近平在福建18年》一文,知晓总书记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擅于首先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然后组织制定科学缜密务实的工作规划。以此在实践中推动工作,打开局面,建功立业。正如文中所述:“在几番调查研究基础上,1992年习主导推出了福州市的“3820”工程,即3年一小变,8年一大变,20年时间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福建当地学者认为,习近平当时推出的这个福州市的远景发展规划,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定位,体现了主政者成熟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

创新思路,特点亮点

文件规定了推进全国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了地方志事业的体系化,把基本形成地方志事业“五位一体”的综合体系,即在2020年基本形成地方志编修体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工作保障体系。

党的十八大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这两个“五位一体”总布局是多么的契合。最近,还有一种“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说法、理论、观点,即从严治党的“五位一体”,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作风建设。

《规划纲要》体现了国家对推动中华民族地方志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新思路、大手笔、重举措,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它体现在创新引领发展思维下的一些特点亮点:

第一,第一次把地方志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机密相系,成为国家战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重视领导支持。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地方志工作要坚持和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强调“坚持‘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强调“地方志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与其有效履行职能、顺利开展工作的要求相适应”,强调按照德才兼备原则和专业要求,配齐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

第三,正视问题,提出改正。主要是:一是事业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少数地区和部门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三是相关法规规章落实不到位;四是机构不健全,编制、人员和经费不足;五是志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人员组织亟待提高;七是信息化与方志馆建设比较滞后;八是方志文化的作用有待彰显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规划纲要》要求:“制定方志、年鉴理论和方志学、年鉴学学科规划,建立和完善方志、年鉴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志学、年鉴学学科体系。”这样的规划与要求是正确的、应该的、需要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容易引起学者的讨论与争鸣,因为创建任何一个学科的学科体系,最重要用高端学术成果、权威学术著作来体现。因此,创建学科体系应是学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或工作问题,应由学者来完成,应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应不是规定一种统一的学科模式。

2004年1月,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这是一个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中央的这些精神,仍然是今后我们进行方志学、年鉴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应遵循的指导方针。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

当前,各地地方志系统正在认真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国务院《规划纲要》精神,这是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这几年一以贯之的工作。因此,需要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国家层面,指导督查。9月11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李培林同志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向主管领导汇报会议精神,明确工作难点,找准着力点,争取更大支持;二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的《规划纲要》或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要求;三是学习认真组织《规划纲要》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要求各地各单位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做好督促检查工作。

第二,省级层面,表态定调。9月3日,《规划纲要》在中国政府网发布后,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及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高度重视,积极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要求,抓学习、抓解读、抓落实,全面推动贯彻《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取得了初步成效。9月8日,北京市市长、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王安顺同志在《规划纲要》上作出批示:“《规划纲要》对做好全市地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希望全市地方志工作者认真学习《规划纲要》,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北京市地方志事业取得更大成绩。”

第三,志办层面,具体落实。北京市地方志编委会及办公室领导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段炳仁同志亲自撰写题为《一份意义重大的指导性文件—学习〈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文章,市志办主任王铁鹏同志结合北京市地方志工作实际,撰写了《构建地方志编修体系》,对当前如何构建地方志编修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北京市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工作有几个特点:领导重视,学习贯彻及时深入;加强解读,动员培训突出实效;扩大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抢抓机遇,切实做好后续工作。

总之,《规划纲要》的发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为我国地方志事业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增强了我们方志人勇往直前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刚刚闭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十三五”规划,总体认为“勾勒中国美好前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为此,笔者赋诗:《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书感》华夏京都秋月明,奔腾巨浪响涛声。黄河金带龙潭水,云海玉盘仙子绫。两百年呈强国梦,十三五现金瓯丰。还富于民小康路,美丽神州愈振兴。

[1]《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2]《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载自《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9期.

[3]《盛世修志助力中国梦》王伟光撰 载自《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9期.

[4]《为到2020年基本形成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而努力》李培林撰载自《中国地方志》2015年第9期.

[5]《习近平在福建18年》钟坚撰 载自《作家文摘》2015年10曰23日第1版.

[6]《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载自《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5年》.

[7]《以〈规划纲要〉引领推动北京市地方志事业迈上新台阶——北京市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载自《北京地方志》2015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纲要规划体系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