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年鉴编辑素质及其提高之我见

2015-08-15俞富江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0期
关键词:年鉴稿件人员

俞富江

(浙江省桐乡市史志办 浙江 桐乡 314500)

年鉴的质量是编辑水平高低的标志。也就是说,年鉴质量取决于年鉴编辑人员的素质,只有高素质的年鉴编辑队伍,才能推出高质量的年鉴。要提高年鉴编辑人员的素质,应着重于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朝着“复合型”和“通才型”的目标迈进。围绕这一目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初浅看法。

一、目前年鉴编辑的现状及其对年鉴质量的影响

大多地方的年鉴编辑人员来自各个方面,有在职的,也有聘请的,素质参差不齐,年鉴的编纂质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1.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绝大多数编辑热爱年鉴事业,具有敬业精神,但也有少数编辑对撰稿员的指导不够,使得一些撰稿员所写稿件内容没有新意,年年老套路。有的编辑仅仅依靠固有的渠道征集资料,一成不变,资料征集范围既死又窄。对于质量差的稿件姑息迁就。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说明编辑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着对年鉴质量要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些地方年鉴在文句表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有些条目编写不够规范,如条目标题与内容不相符,条目标题语句不通。二是条目内容方面,有的五要素不全,内容不完整,缺少时间和结果;有的内容评价不恰当,水分较多。三是文句的语法问题,有的句子不通顺,句子成分缺失、偷换主语、缺少主语和谓语、语言不对称等;有的词语搭配不当、不准确及用词口语化,还出现“今年、去年、现在、目前”等模糊词语及不规范的简体字;有的简称不规范,有些句子成分随便省略;有的数字、量字、计量单位不规范,如数字表达不规范,约数与确数混用,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由此可见,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

3.沟通与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撰稿员大都是各单位的文秘人员,交上来的不少稿件是以年终总结为多,造成篇幅过长;有些稿件撰写时没有提供全称,编辑应及时与撰稿员联系并多加指导,但有的编辑平时与撰稿员联系较少,缺乏对部门的系统了解,难以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所提供内容与客观现实不符,数字相差较大,也未能及时核实。

4.学习交流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目前,绝大多数编辑人员只能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虽然配有计算机,但很少在互联网上浏览近年国内出版发行的年鉴。所以,从一些地方出版的年鉴情况看,无论是在框架结构的科学性、客观性方面,还是在选材、内容、体例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继续滞留于目前的编辑手段上,加上编辑人员不能自觉地了解当今国内年鉴界的动态和新思想,只能是问题和不足淤积不疏,影响年鉴质量。

二、年鉴对编辑人员素质之要求

要想使编纂出版的年鉴真正成为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对每一个编辑工作能力上要有高要求,这样才能编出高质量的年鉴或者说“精品”年鉴。其基本要求是:

1.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素质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一个编辑要想在工作上取得成就,一是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努力。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年鉴编辑工作的性质,要求其从事者具备广博的学识修养、“单兵作战”的综合工作能力、得心应手的专业技能、统观全局的职业素养。这些修养、能力、技能、素养均以敬业精神为根本前提。如果没有奉献精神,耐不住寂寞,沉不下心来钻研问题,扑不下身子吃苦,是当不好年鉴编辑的。可以说,敬业精神是年鉴编辑工作的精神基石,是鞭策年鉴编辑人员忘我工作的原动力。

2.必须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文字功底。年鉴作为一种信息工具书,其所载信息是否深受读者欢迎,取决于编辑记述的信息是否准确,表达信息的语言是否具有可读性。

首先,年鉴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著述,它所涉及的门类包罗万象,年鉴编辑应当

具备文、史、哲、经、法等方面的知识修养,特别是与所编年鉴相关知识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否则,就难以胜任编辑工作。称职的年鉴编辑,应当是组稿、编稿、撰稿、校对、排版、装帧等方面的多面手。组稿,应有新的思路;编稿,具有到位的本领;撰稿,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校对,做到一丝不苟;排版,讲究精致美观;装帧,设计大方高雅。其次,要加强现代汉语语言文字规范和出版标准的学习与应用。要求编辑人员必须下功夫潜心学习,掌握扎实的文字功底,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遣词造句得心应手,才能使年鉴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流畅,增加年鉴的可读性。

3.必须全面熟悉地情、行情和所编辑的对象。地方综合年鉴不是静止地、机械地、孤立地把客观事物加以堆砌罗列。相反,它是经过科学地分析、综合、提炼,而有序地、连贯地反映、记述客观事物。年鉴编辑人员不应当只满足于做一个从字词、语法、修辞、逻辑及体例上编辑稿件的“工匠”,而应当学会全面熟悉地情、行情和所编辑的对象。如果连稿件中有关编辑范围内的术语都搞不清楚,是不可能编出好稿件的。不熟悉编辑对象,即便有较高的文字表述技巧和编辑水平,也不能准确地驾驭稿件内容,即使发现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但该增什么,或该删什么,也就无从下手。所以说编辑水平的高低,不仅表现在文字表述的功底上,而更多地是反映在对编辑对象的熟悉程度上。对编辑对象的熟悉程度越深,越能在编辑过程中游刃有余,一个称职的编辑应当努力研究稿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把主动地了解、熟悉编辑对象作为职业习惯,时时留心了解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自然方面的要闻大事,在编辑稿件时注意认真把握。

4.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年鉴是以年度为断限编辑的资料性工具书,时效性强,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提前做好各种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同时运用网络知识,借鉴兄弟县市年鉴的某些做法和构思,是年鉴编辑人员学习和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年来,各地十分重视计算机在年鉴编辑工作中的应用,给编辑人员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等,从而使编辑的审读加工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变为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不仅加快了编辑工作进程,而且节省了成本,提高了质量,缩短了出版周期。

5.必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衡量年鉴编辑水平高低,另一个重要尺度是看其有无创新意识。诚然,单纯的编辑稿件并不复杂。但问题是对所编的稿件,对分工的栏目乃至整个年鉴的框架设计,是否有建设性方案和独到的见地?近年来,各地地方志部门不断创新思维观念,通过对读者的需求分析,把握新趋势,谋求新变化,在年鉴的体例创新上,每年都作些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尤其是在篇目的设计上突破了正常的领属关系,以充分反映地方特色。在年鉴的内容创新上,有些地方根据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设立了“民营经济”栏目和“民营经济管理”、“民营企业选介”分目。将这些内容编入年鉴后,既可以跟踪改革后的社会经济效果,同时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是年鉴编辑工作者的永恒主题。

三、年鉴编辑人员素质提高之途径

要使一个年鉴编辑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修养同时达到较高的水平,并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年鉴编辑的自身素质呢?

1.提高编辑人员政治素质。编纂年鉴不是一项纯学术工作,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这就要求年鉴编辑人员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在编辑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把握好政治思想导向,用政治的眼光去审视、编辑、检查年鉴稿件,才能在复杂的事物中抓住本质内容加以反映,避免在年鉴上出现政治性错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政治修养,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现行方针政策。在当前,如果不能从整体上理解“三严三实”的思想实质,不懂得为什么党的工作中心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知道改革开放的意义在哪里,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历史观,也就编不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年鉴来。为此,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三严三实”教育系列讲话精神,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审视、判断各个历史时期和当今各项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从而正确地驾驭年鉴的编纂业务,这是每一位年鉴编辑的首要任务。

2.培养编辑人员的敬业精神。编辑人员接到年鉴来稿后往往要看上几遍后,需要再加工,或删改,或调整,有的甚至需要重写。对此,做年鉴编辑首先要对这份职业热爱,只有热爱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目前,由于年鉴工作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应有的地位,所以年鉴编辑的工作成果也不容易被认可,其切身利益往往会被忽略。这就使得年鉴编辑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默默无闻、甘于吃苦的精神,要有“板凳宁坐数年冷,文稿不留半句空”的胸怀。年鉴编辑是“为他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付出的艰苦劳动只是撰稿员的附加性劳动,不能留有自己的名字。这是强化年鉴编辑人员职业素质的第一要素。

3.转变编辑人员的工作作风。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政府部门的某些职能逐渐弱化,许多工作转向社会的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等,部门提供的资料有限。如商业流通业就面临这样的问题,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种流通行业相继出现,政府部门对商业流通业的情况已经无法完全掌握了。要反映商业流通业的情况,单纯依靠部门供稿势必造成年鉴内容的缺项、遗漏。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每位编辑的主动性,变坐等稿件为主动下去与撰稿员联系,共同商讨该部门、行业的年鉴稿件如何写,并与撰稿员一起到大型商场、超市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编辑起来就会心中有数,便能更好地反映它的全貌。同时,根据近年来的编辑经验,发现最简单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每个编辑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征集重要信息资料,做资料征集的开拓创新者。要在新兴行业和闪光的区位选定撰稿员,如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民营企业、新兴服务业、民办教育和医疗单位等,定点定向约稿。在加强编辑与供稿单位的经常联系的同时,采取调阅文件,收集各单位主办的简报、信息资料;通过政府网下载各类信息,搜集广播、电视上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开展年鉴资料的日积月累工作,为我所用。在这个基础上,对年度中心工作和重大政务活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当地媒体上众多的资料进行筛选、归类、加工等,对保证重要信息的全面与系统反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征集采编方式,既能防止漏项、保证质量,又能锻炼编辑、提高素质。

4.加强编辑人员的岗位培训。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年鉴编辑人员

如果观念不转变,知识不更新,迟早都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对年鉴编辑人员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投入与产出”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给编辑“充电”的机会,才能使年鉴出精品。因为年鉴的编辑人员多半是转岗或大学毕业分配而来,学中文、新闻、历史的文科人员较多,对于地方年鉴而言,虽综合性较强,但作为各栏目的责任编辑,亦必须懂得该栏目的术语,了解该领域的前沿信息,这就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要分期分批安排编辑人员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学习培训,使大家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能,同时舍得花钱培养人才,凡是上级举办的各类学习班,都要安排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同时鼓励编辑人员积极参加学历培训教育,从而提升编辑人员的学历水平,改善知识结构,为年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5.注重编辑人员的学习研讨。年鉴编辑是年鉴工作的核心,是决定年鉴质量的中心环节。年鉴编辑每年约稿、组稿、加工、出版发行忙得无喘息之机,但无论再忙,也应有学习的长期目标和短期计划,如每周腾出一定时间来学习业务,坚持数年,定见成效。学习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请有关专家讲课,也可走出去参观学习、现场考察,获得感性知识。平时,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除了组织编辑人员系统学习业务常识外,还可以学习国家出版部门颁布的各项有关规定,如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等有关规定。8小时之外,鼓励编辑借助书本知识和资料工具书,进行自学,对不懂的东西通过查阅弄懂。为了使每个编辑都熟悉整部年鉴的框架结构、各撰稿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编辑方法,在进行栏目分工时,每年作些相应的调整,每个编辑尽可能多地接触新栏目,不断熟悉年鉴各部分的文字处理方法。每年在年鉴框架结构调整拿出主导性意见后,可以组织全体编辑人员进行专题研讨,反复磋商修改定稿。在年鉴编辑过程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同时,除了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议外,还可以结合工作实际,对编辑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每年以理论研讨会的形式进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张子忠:《略论年鉴编辑人员素质的提高》,载孟凡荣选编《志鉴缀珠》.

猜你喜欢

年鉴稿件人员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2020 年各省(区、市)主要水果产量与变化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完形填空Ⅸ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