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功能对比研究

2015-08-14石元龙

重庆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左心室经皮心绞痛

何 薇,石元龙

(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40003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一种包含急性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研究[1-2]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因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从而发生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最终导致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有关。当前,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使得介入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此次试验重点研究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功能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研究对象,男39例,女23例,年龄47~83岁,平均(60.3±5.4)岁。按NYHA分级标准,62例患者中Ⅱ级34例,Ⅲ级22例,Ⅳ级6例,所有患者均有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大于70%(或完全闭塞)。

1.2 入选标准 根据患者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来本院就诊治疗前未进行过相关介入治疗。

1.3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抗凝治疗约3d(氯吡格雷75mg/d联合300g/d的进口肠溶阿司匹林),术前进行碘过敏试验。术中通过静脉给予6000~10000U普通肝素,然后从桡动脉或股动脉建立途径,根据冠状动脉照影分析、心电图等定位经皮冠状动脉梗阻程度及位置进行支架置入。术后继续进行相关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代谢等药物治疗。

1.4 观察指标 美国惠普公司出品的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介入治疗前1天及介入治疗1周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峰值速度比值(A/E)指标进行检测,同时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此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皮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支架置入情况 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主要集中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的左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或临床症状十分严重者根据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见表1。

表1 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及支架置入情况(n)

2.2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 所有62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LVEF、LVDS、LVDD及A/E较介入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功能改变情况()

时间 6min步行距离(m)LVEF(%)LVDS(mm)LVDD(mm) A/E 681.25±0.41治疗后328.00±37.000.49±0.0743.54±7.3760.07±4.760.88±0.35 t -16.034 -11.720 2.741 6.343 5.404 P治疗前231.00±30.000.37±0.0447.01±6.7166.04±5.0.000 0.000 0.007 0.001 0.001

2.3 患者术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在随访的3个月内未发现死亡患者,但有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而有11例患者因发生心肌梗死而再次入院。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种临床急症,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3]。有研究[4-5]显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

此次研究重点探讨分析介入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治疗效果。试验中,作者对选取的62例急性经皮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前1天利用6min步行距离,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了解患者的治疗前的左心功能情况;然后在患者介入治疗后1周利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得出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左心功能情况。从研究结果来看,所有62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LVEF、LVDS、LVDD及A/E较介入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有学者[6]指出,LVDS越小,A/E越低,LVEF越高表示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越好,左心室的心肌重塑越佳。此次试验结果可见,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左心室重塑,这与国内徐颖等[7]研究结果相符。而且,此次试验结果显示,患者介入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达到了(328.00±37.00)m,远高于介入治疗前的(231.00±30.00)m(P<0.05)。可见,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明显改善,较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预后,较为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试验还对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随访,了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发现有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而有11例患者因发生心肌梗死而再次入院,但未出现死亡情况。有报道[8]指出,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方法可能会因支架置入位置不当,或术后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不佳而发生血栓,加重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还有学者[9-10]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生了经皮冠状动脉血流流速变化,冠状动脉血流流速的改变可一定程度诱发血栓形成。所以,对于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要进行定期复查,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对症处理。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治疗后的药物强化治疗,高度预防支架术后的再度狭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其左心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此类患者需要注意术后的药物强化治疗,并定期检查心血管情况,观察巩固介入治疗的疗效。

[1]谭珂,潘新华,熊岳山,等.冠心病介入治疗虚拟仿真系统关键技术[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34(1):160-164.

[2]刘圣文,乔树宾,徐波,等.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27(2):103-106.

[3]王丽娟,唐汇群,王海勤.儿童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8):699-700.

[4]陈健.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与直接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95-296.

[5]周玉杰,杨士伟,郭永和,等.成人复杂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1年随访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4):446-450.

[6]Bleeker GB,Bax JJ,Fung JW,et al.Clinical verscs echocardiographic parameters to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AM J Cardiol,2006,97(2):260-263.

[7]徐颖,刘骏,叶天舟,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7,18(9):48.

[8]Lisa J,Chinami M,George R,et al.Patient seletion and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dyssynchrony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J].Circulation,2008,117(15):2009-2023.

[9]张海潇,顾俊鹏.迪里木拉提·巴吾冬,等.下肢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2):111-114.

[10]范华,汪建华,张顺,等.三维路径图引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5):719-720.

猜你喜欢

左心室经皮心绞痛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