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血浆NTpro-BNP、TNⅠ的相关性研究

2015-08-14努尔巴哈提

重庆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危组危险综合征

努尔巴哈提,妮 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人民医院:1.心血管内科;2.急诊科 8320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为冠心病的一种,主要发病于老年人、糖尿病和肥胖患者[1]。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预测,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重要价值[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一旦发病,病情急切而严重。TIMI危险评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的一种评分[3]。血浆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最早是从猪脑中分离出来的,用于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指标[4]。血清肌钙蛋白Ⅰ(TNⅠ)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5]。本文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水平及血清TNⅠ的相关性,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6]中的诊断标准。患者男43例,女55例,年龄49~73岁,平均(62.2±13.7)岁。所有患者的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表现为胸痛;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患者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正常、抬高或者表现为束支阻滞;入院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符合《内科学》[6]中关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非冠心病导致的胸痛者;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档案整理。检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乳酸、TNⅠ、心电图等。住院1d内检测患者的NTpro-BNP,取3mL静脉血,离心后采用AQT快速免疫分析法测定。对患者进行TIMI危险评分。研究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访问,统计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对患者进行TIMI危险评分。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IMI危险评分: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记1分,多于3个冠心病危险因素记1分,7d内应用阿司匹林记1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阻塞50.00%记1分,24h内静息心绞痛发作超过2次记1分,心电图ST段变化记1分,心脏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记1分。总分7分。0~2分为低危,3~4分为中危,5~7分为高危。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TIMI危险评分:年龄65~<74岁记2分,≥75岁记3分,收缩压小于100mm Hg记3分,心率大于100次/min记2分,Killips分级Ⅱ~Ⅳ级记2分,体质量小于67kg记1分,前壁ST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记1分,距离就诊时间大于4h记为1分。总分为14分。0~3分为低危,4~6分为中危,7~14分为高危。将患者根据TIMI危险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n=23)、中危组(n=34)和高危组(n=4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进行正态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IMI危险评分与病变分支情况 将患者的TIMI危险评分和病变分支情况进行统计,TIMI评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TIMI危险评分与病变分支情况[n(%)]

2.2 患者NTpro-BNP与TNⅠ水平 将患者的NTpro-BNP与TNⅠ水平进行比较,NT-proBNP与TNⅠ水平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分类上具有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NTpro-BNP与TNⅠ水平()

表2 NTpro-BNP与TNⅠ水平()

分组 log NTpro-BNP TNⅠ(μg/L)2.34±0.23 0.07±0.01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89±0.23 13.34±7.34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92±0.22 14.32±8.29 t 9.23 10.31 P不稳定型心绞痛0.0024 0.0018

2.3 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治疗后3、6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TIMI危险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较3个月和治疗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高危组各个时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BNP水平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随着TIMI危险评分的升高,NTpro-BNP和BNP水平均升高,NTpro-BNP升高更加显著,均可以用于识别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3 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表4 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BNP水平()

表4 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BNP水平()

分组 n 分数(分)NTpro-BNP(pg/mL)BNP(pg/mL)t P低危组23 ≤2843.3±217.268.3±18.29.340.0034中危组 343~53152.3±265.1132.3±25.18.230.0046高危组416~75110.2±468.2310.2±48.29.560.0031

2.5 TIMI、BNP及TNⅠ相关性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后续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NTpro-BNP与TIMI呈正相关(P<0.01),与 TNⅠ呈正相关(P<0.05);TIMI与TNⅠ 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TIMI、BNP及TNⅠ相关性分析结果

3 讨 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是一种临床症状多样,危险程度不同的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胸痛,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危险,因此对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和预防就需要严格的评判标准[7]。血浆NTpro-BNP是用于监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指标,是BNP分裂后的N端片段,不具有活性,相对于BNP,NTpro-BNP的半衰期长,稳定[8-9]。NTpro-BNP的水平显示的是机体新合成量,较BNP更为准确[10]。TIMI危险评分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将患者的临床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并进行评分,能够有效地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患者TIMI危险评分越高显示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越高[11]。TNⅠ是临床上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生化指标,但是正常情况下,TNⅠ无法从正常的细胞中出来;而当细胞破损,即心肌细胞受损时,TNⅠ可以从正常的细胞中出来进入血液。因此,TNⅠ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严重的心肌受损患者具有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TIMI评分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具有差异性,说明TIMI评分能够准确地评价患者的病情。TIMI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评分,TIMI评分越高,三支病变患者也在增加。NTpro-BNP与TNⅠ水平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分类上具有一致性,说明NTpro-BNP与TNⅠ水平都作为观察指标来区分患者。该研究结果与刘鲁娜等[12]的研究结果相同,都说明NTpro-BNP与TNⅠ水平临床上对于不同疾病的分类上具有一致性。TIMI危险评分能够有效预测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其中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均较3个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高危组各个时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危组和中危组高,说明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危险评分分级能够很好地预测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低危、中危、高危组患者随着TIMI危险评分的升高,NTpro-BNP和BNP水平均升高,NTpro-BNP升高更加显著,均可以用于识别高危患者,说明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和BNP水平均具有一致性。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NTpro-BNP与 TIMI、TNⅠ 呈正相关,TIMI与 TNⅠ 无相关性。NTpro-BNP与BNP均可以预测不良结果,TIMI危险评分作为危险评估的手段与NTpro-BNP相关性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NT-BNP相关性良好,与NT-BNP一样用于识别高危患者,而且与TNⅠ无相关性。TNⅠ主要检测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因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心肌梗死面积无关。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首次将NTpro-BNP、TIMI危险评分、TNⅠ联系起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NTpro-BNP相关性良好,与NTpro-BNP一样用于识别高危患者,而且与TNⅠ无相关性,可将心电图诊断、TIMI危险评分、NTpro-BNP等指标联合来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发生情况。

[1]苏洪亮,陈玉敬,肖岳.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TIMI危险评分与血浆脑钠肽的相关性[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8,6(9):677-679.

[2]张克已.脑利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254-258.

[3]王恩荣,杨文灿.TIMI危险评分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3):161-163.

[4]何凌宇,项军,梅健,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2):162-164.

[5]赵晗,刘文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与GRACE危险分层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2):111-115.

[6]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5-286.

[7]傅坤发,刘乃丰.B型钠尿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评价[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3):376-378.

[8]程歆琦,夏良裕,岑小鹏,等.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检验医学实践指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生物标志物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9,5(5):404-421.

[9]郑晓英,孟新科,李文广,等.TIMI危险评分对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价值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4):239-241.

[10]赵一楠,刘文娴.脑尿钠肽及风险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2,31(11):836-839.

[11]郑虹,米树华,赵全明,等.B型脑钠肽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30(9):736-738.

[12]刘鲁娜,范艳慧,努尔巴哈提,等.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农垦医学,2014,36(3):203-206.

猜你喜欢

危组危险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血液相关标志物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病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喝水也会有危险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