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

2015-08-09周文娟

当代医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生化现象血液

周文娟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

周文娟

目的 探讨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方法 抽取40例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血样量为4mL,随机均分为2组(n=20),1组用人工方法使其溶血(观察样),另1组血样置于肝素管(对照样)。对2份血液样本进行临床常规生化检测,观察血糖(GLU)、血钾(K+)、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肌酐(Cr)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结果 溶血样品中ALT、AST、LDH、K+、TC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样品中ALP则显著低于对照样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的发生会显著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各项指标的准确性,因此,要严格控制检验的各个环节,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确保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影响

溶血现象(hemolysis)在临床上主要是指由于患者的血红细胞发生破裂,而使血红蛋白发生逸出的现象。检测用的血液样品发生溶血现象是临床生化检测中最为常见的干扰因素[1]。发生溶血的血液中混有许多血细胞的成分,会对各种临床检验产生一定影响。血液样品的溶血可大致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2种,其中,造成体外溶血的主要因素是采血和处理血样时的一些物理和化学因素导致;体内溶血则主要由于患者进行的手术、使用的药物或遗传因素造成的[2]。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真空管采血也会增加血液样品发生溶血现象的概率。本研究通过探讨血液样品的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对于溶血标本的防治措施,以期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的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样品选择要求:代谢功能性的疾病,无严重器官性疾病,最近未发生过感染,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4~45岁,平均(34.7±11.2)岁。血样均为早晨空腹时静脉采取,取样量为4mL,随机均分为2组(n=20)。其中1组采用人工将血凝块反复地快速抽吸10次使血液样品发生溶血(血清血红蛋白浓度达4g/L),作为观察样;另1组血液样品加入肝素,在室温下使血清自然分离进行测试,作为对照样,用肉眼对照样品进行检查,样品中无可见的溶血、脂血和黄疸。

1.2 方法 样品在室温下1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分离后的样品4℃保存,统一进行检测。选用麦瑞BS-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同一批号的试剂进行检测,质量控制在控制范围内,所有操作应按照说明规范进行。对检测获取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比较。观察血糖(GLU)、血钾(K+)、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肌酐(Cr)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样品中ALT、AST、LDH、K+、TC均显著高于对照样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样品中ALP则显著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样本TG、BUN、

GLU、U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份血清样本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比较(x±s)

3 讨论

在临床上,生化检验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受检者血清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这项数据是否准确会严重影响临床诊治工作[3]。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样本发生溶血是临床上造成生化检验结果偏差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溶血时红细胞中的成分会大量进入到血清中,干扰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测定[4]。从原理上来说就是红细胞中的许多物质会对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产生影响,使血清中各种物质产生显著性的变化;红细胞中一些物质还会在释放到血清中后,与血清中原有的某些物质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比如对于葡萄糖氧化酶与酸性磷酸酶等酶类的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5]。因此在临床检查中,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是关乎检查准确性的重要环节,ALP、ALT、AST、LDH、K+等物质在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液[6],因此,溶血的发生,对于预期相关的生化指标必然将会受到很大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溶血样本中ALT、AST、LDH、K+、TC、ALP含量与正常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正确地认识溶血现象对于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假性降低或者升高,可以有效减少临床检验的失误率,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为了有效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除加强对于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抽血技术以及加强对于溶血现象的重视程度外,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预防措施[7]:(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尽量使所使用器具(如针头、试管、注射器)保持清洁和干燥;要禁止使用酒精对器具进行消毒,因为酒精会使样品发生溶血;止血带的松紧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在出现回血后缓慢将血液注入试管,不可对试管进行剧烈的震荡,拔出注射器活塞的速度要慢,防止血细胞破裂的发生[8]。(2)采集到血样后必须尽快使血清自然分离,避免使样品保存在冰箱冷冻室,样品融化的过程可能造成溶血。(3)血液样品应在第一时间立即送检,长时间的存放会加大消毒液等物质滴入样品中的概率[9]。(4)一旦发现样品出现溶血现象,应立即重新抽取血样,以防检验结果发生错误。(5)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医疗器械,严格控制器械产品的质量,防止因为不合格器械导致的溶血。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的发生会对临床生化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严格控制从采血到检验的各项环节,对于溶血现象的发生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 彭洁.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的结果影响观察[J].当代医学,2011, 17(11):43-44.

[2] 顾敏.生化检验中溶血的作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567-568.

[3] 张苏,唐先平,沈朝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8):187.

[4] 刘海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7):33-34.

[5] 罗海涛.溶血现象对于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53.

[6] 吴建耀,胡丽敏.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和预防[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1(12):131-146.

[7] 詹燕华,周世锋.标本溶血对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7(1):78.

[8] 沈爱永.标本溶血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4,7(2):120-122.

[9] 张轲,李小毓.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结果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234-2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54

湖南 411100 湖南省湘潭市第五人民医院 (周文娟)

猜你喜欢

生化现象血液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多彩血液大揭秘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神奇血液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