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2015-08-09于波

当代医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巩膜小梁晶状体

于波

不同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于波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75眼)。观察组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后进行治疗,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和视力均有所改善,但两者的恢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角膜散光比对照组小,且观察组的瞳孔夹持(3.45%)、前房积血(8.62%)、角膜混浊水肿(22.4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明显,成为首选的治疗办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

青光眼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眼压升高,引发视神经萎缩、视功能损伤的一类疾病,如果不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会致使患者失明[1]。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多发人群为老年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属带来巨大负担[2]。本研究抽选150例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0年2月~2014年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150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64眼),女86例(86眼),年龄55~85岁,平均(66.1±8.7)岁。随机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75例患者中男33例,女42例,患者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4.9±8.4)岁;对照组75例患者中男31例,女44例,患者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65.9±8.6)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对照组均术前30min给予250mL甘露醇静脉滴注,术前15min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散瞳,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对表面及球周进行麻醉,达到间断压迫眼球使其软化的目的。麻醉生效后,开始手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在11点位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钝性分离结膜下组织,巩膜表面电凝止血,结膜瓣下做一约4mm×3mm大小的矩形板层巩膜瓣,3.0穿刺刀于巩膜瓣下、透明角膜缘处穿刺进入前房,切口长度约3.0cm,采用15°前房穿刺刀在鼻上方做一透明角膜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碎核,注吸清除残余晶状体皮质并再次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吸出黏弹剂,水密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射卡巴胆碱缩瞳,切除小梁组织约1mm×3mm,于对应部位剪除全层虹膜根部组织,整复虹膜,10-0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板层巩膜组织2针,间断缝合结膜瓣3针,前房内注射平衡液,见前房形成良好,滤过弥散、无渗漏,术毕。对照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在11点位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钝性分离结膜下组织,巩膜表面电凝止血,结膜瓣下做一约4mm×3mm大小的矩形板层巩膜瓣,3.0穿刺刀于巩膜瓣下、透明角膜缘后穿刺进入前房,向两侧延长、扩大角巩膜缘切口至长约7mm,前房内注入黏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圈套器娩出晶状体核,注吸清除残余晶状体皮质并再次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吸出残余黏弹剂,8-0缝线结节缝合延长的角巩膜缘处切口,缩瞳,同观察组方法完成小梁切除术,术毕查前房形成良好,滤过弥散、无渗漏,角巩膜切口处无渗漏,如果切口出现漏水情况,要对切口实施缝合操作。

1.3 评判指标 判断2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散光等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随访观察

6~12个月,2组患者的眼压和视力均有所恢复,眼压与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角膜散光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2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视力眼压(mmHg)散光术前术后术前术后术前术后观察组750.18±0.090.69±0.2525.79±6.8212.09±5.420.99±0.621.35±0.62对照组750.17±0.080.67±0.2325.77±6.9112.32±5.870.99±0.676.73±2.17 t值0.350.790.57 0.980.655.19 P值>0.05>0.05>0.05>0.05>0.05<0.05

2.2 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瞳孔夹持(3.45%)、前房积血(8.62%)、角膜混浊水肿(22.4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致盲眼病,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方案比较多,因各个方案有各自的优点和弊端,为选择手术方案带来相应的困扰[3]。治疗急性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更倾向于使用联合手术方案,由于角膜散光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对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情况展开分析和评价尤为重要[4]。相关研究指出,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散光主要因患者角膜形态出现变化,其形态改变与手术切口等多种因素相关[5]。因此,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展开手术,确保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置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眼压和视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眼压与视力恢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角膜散光比对照组小,且观察组患者前房积血、瞳孔夹持、角膜浑浊水肿发生率分别为8.62%、3.45%、22.41%,对照组3项指标发生率依次为18.48%、11.96%、1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通过超声波把晶状体粉碎至乳糜状态,随后粉碎的晶状体吸出来,手术后可以保留晶状体后囊膜[6]。这种手术办法能有效减轻晶状体引发的瞳孔阻滞情况,且具有损伤小、时间段、恢复快等特点,减少传统手术因眼压骤降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情况[7]。手术中因超声乳化产生的部分增加的费用,由于其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减少术后用药及住院时间,并不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由此可知,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最佳的手术方法,要安排熟练的操作者实施手术,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8]。

总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具有安全、经济、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黎文浩.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4):47-48.

[2] 宋思祥.改良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0(3):57-58.

[3] 罗曼,陈伟,良,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2):2045-2046.

[4] 钟华,袁援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12,48(6):562-566.

[5] 母开红.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21):3990-3992.

[6] 郝黎.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7):524-526.

[7] 朱越峰,陈菊仙,屠叔丹,等.两种切口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的近期疗效比较[J].眼科,2012,21(2):93-94.

[8] 宋秋颖,卫冬,杨惠婷,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的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77-2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26

吉林 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 (于波)

猜你喜欢

巩膜小梁晶状体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小梁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补缺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