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2015-07-28廖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引导阅读教学

廖霏

摘 要 每一篇课文都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要自觉养成概括自然段大意的良好习惯,只有在弄懂每段意思的基础上才能去深入浅出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和中心。那么如何概括自然段大意呢?简单说就是写出段落的主要意思。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归纳概括段落大意尤其重要。关键在于老师引导有方。教书育人二十余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好课堂训练。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引导 归纳段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0072-01

归纳段落大意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和关键。它不仅促进学生概括思维的发展,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这项训练,历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急症所在,而且存在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的做法。穿新鞋走老路导致学生不会阅读课文去自我归纳段落意思。

一、找中心句归纳法

课文每个自然段要说明一些意思,有的课文会在自然段的首句或末句里直接出现中心句。学生只要善读深思,就能找到中心句来概括。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课文《詹天佑》中的第一自然段开头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此句话进行归纳。

二、归纳合并法

有的课文自然段没有先后或者主次之分,段与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教学时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并归纳概括。譬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中的2自然段:正确对待生与死,3自然段:正确对待批评,4自然段:正确对待困难,归并概括为:正确对待生死、批评、困难。

三、用小标题归纳概括

有的课文自然段相对独立成段,主要意思明显,逻辑性强。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后进行列各段的小标题。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受人爱戴;2.谈论《水浒》;3.谈碰壁;4.救车夫;5.关心女佣阿三。看上去简洁明了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受到思想教育的熏陶,同时领悟了伯父的高尚品质: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四、取主舍次法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文中,有的课文篇幅比较冗长,无论在自然段的句首或是中间还是句末都没有中心句出现,学生很难进行归纳,此时教学这样的课文内容就要依靠教师审时度势,不去过于纠缠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应该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引导归纳概括,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一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凡卡》各个自然段就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出现,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抓住主要,舍去次要,归纳概括: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五、找过渡句归纳概括

有的课文在文中出现十分明显的过渡自然段或者句子,它对文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时,老师就要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抓住这些自然段或句子进行归纳概括。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十课《太阳》中前三个自然段分别讲了太阳的特点:1.远;2.大;3.热;接着4自然段用一个段衔接上文和下文之间内容的句子:“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三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教给捕鱼的方法要比馈赠几条鱼重要得多。”同样,教给学生方法要比传授的知识重要得多。学生学会概括段意的规律和方法后,就能独立地学习概括段意,遇到困难也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以记事、写人、状物、写景体裁为主,在教学中,可把概括这几种体裁的段意的方法作为拓展的内容教给学生。

指导学生概括段意并不是光靠几个段落、几篇文章的练习就能落实到位的,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效果的。素质教育提出要发掘人的潜能,其中也包括人的学习潜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他们学习的方法,有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金钥匙”,能独立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取,终身受益。但愿我们老师的指导,能抛砖引玉,为学生打开一扇小小的学习之门。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引导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