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腹地的哈萨克族艺术之花

2015-07-24张富兰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演奏员歌舞团伊犁州

张富兰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始建于1954年,已经有60年的历史,是直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以继承、发掘、整理、创作、表演哈萨克民族为主的多民族歌舞音乐艺术为宗旨,足迹遍布祖国各大中城市、农牧山区,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奉献给了各族人民,为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维护边疆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多次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组团远赴日本、朝鲜、法国、瑞士、波兰、前东德、前苏联、匈牙利、土耳其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访问演出,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治州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少数民族淳朴善良的情怀。①

一、机构简介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始建于1954年,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经过60年的发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现已发展成为以哈萨克民族为主拥有回、满、维吾尔、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蒙、汉10个民族组成的137名演职员工的演出团体。拥有全国唯一的以演奏、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哈萨克民族民间音乐、器乐、纪念哈萨克民间艺人以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民族乐队。其中国家一级演员7人、国家二级演员10人、中级以上职称演员60人,初级及以下50人,阵容庞大。②

二、歌舞团的历史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成立于1954年,在成立之初也有民族小乐队,它是由各民族的乐器组成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民族的乐器,谁会演奏哪件乐器就弹奏哪件乐器,那时候也没有什么配器和多声部的音乐,都是齐奏。当时的艺术家都不是从专业学校毕业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歌舞团是在民间艺人的基础上成立的。

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歌舞团(当时叫文工团)也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管弦乐队加冬不拉的一个混合乐队编制,当时的乐团有40多个人。1986年的时候自治州的党委、政府决定决定把伊犁州文工团改成伊犁州歌舞团,把伊犁州文工团的乐队改成哈萨克族的民族乐队,就这样从1986年开始成立了专职的哈萨克民族乐队。到90年代末的时候,乐团的规模发展到60个人左右,是中等乐团的规模,那时候声部比较齐全。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人员退休了、病退了、去世了,现在在编的艺术家有26个人,再加上几个实习生,乐队的规模只有有三十几个人。

现在,乐团的主要任务是挖掘、继承、发展和弘扬哈萨克民族的器乐、舞蹈和声乐,尤其是器乐节目。我们所看到的以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库布孜为主,有弹拨乐、弦乐、打击乐,还有各种民间乐器组成的这支乐队是非常有特色的,很有挖掘和继承哈萨克民族音乐的潜力。政府也给予了乐团很大的支持,为乐团购置了一大批民族乐器。

目前,这支乐队是一个三十多人的编制,就全国范围来说,这是唯一一支能够代表哈萨克民族的、具有较长的历史、演奏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乐队。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范围内举行的各种比赛当中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很多奖项,也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出访演出过,是一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业民族乐团。

三、歌舞团成就

六十多年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创编了歌舞剧《萨里哈与萨曼》、舞蹈《叼羊》、《圆月》等一批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

1992年在土耳其举行的“第十一届卡特尔国际艺术节”中,以该团演员为主组成的中国新疆哈萨克族民间艺术歌舞团荣获集体第一名,其中哈萨克族独舞《心弦》和双人舞《蝴蝶舞》荣获金奖。

在自治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节目献礼演出中,创作排演的五场音乐剧《阿尔泰山一家人》获集体一等奖,编剧、导演、音乐、舞美设计奖及个人表演十一项创作表演单项奖。

在伊犁州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创作了大型舞蹈诗《四季牧歌》,搜集研究整理出版了哈萨克族《六十二阔恩尔》套曲之一的《阿克鹘》一书并创编了电视晚会《阿克鹘阔恩尔》。

2000年春节,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2002年创编的舞蹈《月夜情思》、《灵》荣获昆明第三届中国“荷花杯”舞蹈比赛中服装设计银奖和表演铜奖。2002年歌舞晚会《伊犁欢歌》荣获自治区新世纪首届专业文艺调演优秀演出奖、舞美设计奖及各类奖项17项。荣获“TCL”首届专业舞蹈比赛各类奖项8项。

2004年2月,荣获自治区举办的独、双、三人舞蹈、声乐、民族乐器比赛各类奖项21项。创作的哈萨克乐曲《草原石人》在全国城市电视台举办的“音乐风情”大奖赛中获金奖。

2004年9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阳光·伊犁》那拉提大型文艺晚会节目的录制。

2005年赴北京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魅力12”栏目《玛依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两期节目的录制。

2006年4月组团赴江苏扬州开展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系列演出活动,并参加了以歌颂《伊犁美》为主题的友好之旅民族歌舞晚会文艺演出,同月远赴德国、法国和荷兰进行了中国新疆文化交流欧洲行民族歌舞《美丽的新疆》的演出,9月组团赴博乐参加了第六届新疆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山东泰安新汶矿业集团成立五十周年庆典、郑州市首届农业博览会和无锡太湖博览会进行《伊犁欢歌》民族歌舞巡回演出。

2007年4月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代表团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和塔勒迪库尔干州进行了为期5天的文化交流访问演出。在“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参赛哈萨克民间舞蹈《喀拉角勒卡》在北京国安大剧院的展演获得圆满成功并荣获优秀展演奖。

在2008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闭幕式的演出中,表演的哈萨克族男子集体舞《套马杆》、哈萨克民族音乐《巴力布拉吾》,获得一致好评。

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历时一年时间,投入演职人员近150人,创编了民族情景歌舞《伊犁河》,编排了三人舞《牧羊人之歌》、《卡玛加依》、《邻居》、《故乡》、双人舞《舞动纳吾茹孜》、《双弦》、《少女的憧憬》、《美丽的传说》、独舞《情窦初开》、《小天鹅》等节目,并组织21名演员及创编人员携以上节目和器乐节目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舞蹈比赛及第二届器乐比赛。获得奖项21项。其中:获得器乐类公开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青年组二等奖1名。获得舞蹈类青年组创作奖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青年组表演奖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创作优秀奖4名;表演优秀奖3名;原创舞蹈音乐奖2名。该团同时获得组织奖荣誉称号。

2010年5月,历时一年精心打造的哈萨克民族情景歌舞《伊犁河》,以115人的庞大演出阵容,参加了在自治区举办的“春满天山”专业文艺汇演获得圆满成功。共收获奖项13项。含优秀组织奖、剧目奖、总导演奖、3个编导奖、2个表演奖、1个优秀表演奖,剧中歌舞《伊犁河、母亲河》、舞蹈《雪中猎程》、《酿马奶》、《天马奔腾》、双人舞《美丽的传说》荣获节目奖。2011年4月,该团选派的声乐演员巴合提江、玛尔富华2名同志参加中国原声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艺术节获第十届山花奖银奖。同年,8月17日至8月30日该团委派声乐演员玛那甫哈孜和乐队演奏员吐鲁木泰参加了国家文化部主办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项目颁奖仪式暨保护座谈会。

2012年9月,在国家文化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当山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原声民歌大赛上,该团委派的原生态唱法巴合提江和马尔甫华荣获第六届中国原生态民歌大赛独唱及重唱、对唱组铜奖。同年10月,在自治区文化厅在首府乌鲁木齐举办的全疆第三届器乐大赛上,该团委派的12名民族器乐演奏员共收获8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2个。

2013年,由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三地艺术家,总投入670万元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歌舞诗《美丽伊犁我的家》分别于7月21日、22日献演于自治区新疆艺术剧院剧场,荣获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组委会颁发的艺术贡献奖。同年,由该团编排的三人舞《绣花姑娘》入围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在山东济南6月25日至7月9日进行的决赛。同时,三人舞《绣花姑娘》在2013年“韩风华韵”韩中文化艺术节韩国总评选中获得最佳指导奖和作品金奖。

2014年8月,该团被伊犁州党委、政府授予自治州庆祝成立60周年活动先进集体,米热木等9名同志被授予自治州庆祝成立60周年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4年10月,该团委派的演奏员库尔曼江同志,在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荣获少数民族特色乐器独奏组银奖,指导教师米热阿木获得“园丁”奖。

2014年11月举办的全区舞蹈大赛中,该团选送的舞蹈节目《美丽的图案》、《银饰铃声》、《绣》入围决赛。该团被授予组织奖,节目《绣》荣获创作三等奖、优秀表演奖,《美丽的图案》荣获创作优秀奖、表演优秀奖。

多年来,伊犁州歌舞团还创作演出了大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歌舞节目,均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奖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和各族人民的喜爱。③

四、演职人员构成

乐团的成员95%左右都是哈萨克族的演奏员,还有锡伯族的、俄罗斯族等其他民族的演奏员,演奏员们在乐队中共同同演奏哈萨克族的乐器,一起进行创作排练和演出。在民族团结方面,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新疆地区共有13个民族,其中的10个民族都可以在乐团找到。乐团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得非常好,被评为伊犁州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目前,乐团的演奏员都是通过专业培训、从专业的艺术学校中毕业后招录到乐团里来的。伊犁州文化艺术学校是乐团培养人才的一个主要的基地,从伊犁州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民族乐曲演奏员直接招录到伊犁州歌舞团的团队里来充实乐队。目前,该团大部分的演奏员都是从伊犁州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乐团也正在变得越来越专业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演奏员到哈萨克斯坦去进修、深造,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学成归来后充实乐队,可以说这是一支专业化的民族乐队。

五、 团队重要成员

1. 团长:吐尔逊江·帕孜里汗

哈萨克族,新疆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团长,伊犁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图1:吐尔逊江·帕孜里汗

2. 指挥:米拉木(MIRAM)

哈萨克族音乐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作曲、指挥,1959年出生于新源。1981年,州歌舞团参加东北三省、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为期半年的巡回演出,米拉木承担了其中的冬不拉、电吉他演奏任务。1982年,州歌舞团参加自治区民族器乐比赛和自治区戏剧调演,米拉木在参赛剧目《萨里哈与萨曼》中担任伴奏,后来这个节目还获得了那次比赛的团体一等奖。1984年和1986年,米拉木分别参加了第二届、第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并获得了集体伴奏一等奖。1989年米拉木参加了新疆艺术节,并在独奏《节日》中担任艺术指导,并获得了团体二等奖。1990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西北五省“音乐周”的开幕式中,米拉木有幸参加了器乐合奏,把优美的哈萨克音乐带给了全国各族观众。1999年11月,在随州歌舞团出访哈萨克斯坦等地进行访问演出中,米拉木担任了艺术指导、演奏、作曲。2003年在著名诗人唐加勒克诞辰100周年演出中,米拉木在其中担任配器、指挥任务,并顺利地完成演出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和反响。2004年在庆祝建国五十五周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之际,献演的舞蹈诗“四季牧歌”中,米拉木创作了第一篇章《雪舞冬韵》音乐和第四篇章《金秋畅想》前半部的舞蹈音乐,并在其中担任指挥。在这期间,米拉木创作的歌曲《别斯托别》也被选入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流行歌曲精选》2005年版第6集。

图2:米拉木

3.乐队队长:库尔曼江·孜克热亚

1964年生,哈萨克族。全名库尔曼江·孜克热亚。新疆特克斯人。1983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国家一级演奏员,新疆音乐家协会会员,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演唱过70多首民族歌曲。电影《孤女恋》中的主题歌《故乡》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好,在1983年伊犁州举办的“伊犁之声”文艺节目比赛中,冬布拉独奏获一等奖。1986年在全疆举办的“大山之声”文艺比赛中,冬布拉独奏获二等奖。1982年在伊犁州举办的首届全州曲艺比赛中获二等奖。1993年在全疆举办的首届民族乐器歌舞赛中获得一等奖。1993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曲艺赛中获二等奖,并获优秀演员称号。还创作有《雏翅》、《鸟翅》、《风暴》、《心声》、《源泉》、《火焰》、《母亲的心愿》、《美丽的姑娘》、《准噶尔史》(三部曲)、《悼念母亲》、《逝者如斯夫》、《遥远期望》等歌曲作品。撰写有《曲子多么想找到自己的听众》、《嘹亮的歌声,有为的青年》等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州级报刊发表。

图3:库尔曼江

4.叶尔包力·阿办

1972年出生于新疆阿勒泰市,哈萨克族。1986年——1989年在伊犁州文化艺术学校学习冬不拉。1989年参加工作,在乐队担任冬不拉、高音冬不拉、吉他演奏员,并担任配器等任务。叶尔包力从小演奏吉他,并在1982年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奖,曾经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为朴树的《白桦林》伴奏。2007年——2014年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库尔曼哈孜命名的哈萨克民族学院学习作曲专业,回国后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担任作曲,为乐队创作和改编器乐作品。他是第一位将哈萨克斯坦的高音冬不拉带回到国内的艺术家。

图4:叶尔包力·阿办

5.沙肯德克·飞达

1970年出生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二级演奏员。1985年至1988年7月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器乐班单簧管专业。1988年7月至1993年元月在伊犁地区歌舞话剧团工作。1993年元月至2001年5月在伊犁地区歌舞团工作。于2007年9月被伊犁州人民政府授予为哈萨克民间音乐保护传承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3年开始研究挖掘演奏哈萨克族传统古老乐器:杰特根。刻苦训练,在各类文艺舞台演奏并传承。他20多年研习杰特根技艺,中国哈萨克艺术界首位杰特跟演奏人,第五代杰特跟传人,经过20多年的研习,他演奏杰特跟的功力深厚,指法干净规范、发音清亮纯正,体现了杰特跟特有的风格声韵,确实不愧为齐鲁为物质文化遗产中杰特跟的传承代表人物,他既是对哈萨克传统技法的传承,又在新的时期融合了新的地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杰特跟艺术风格。1996年伊犁地区歌舞团的民间传统小乐队参加新疆电视台那吾肉孜节晚会时,沙肯德克首次用新制作的杰特跟演奏了哈萨克民间去《铁勒阔尔》和《克林切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并接受采访。1997年6月参加迎香港回归伊犁地州专业文艺汇演,沙肯德克用杰特跟演奏的《杰特跟之思》荣获特殊奖。

1997年代表伊犁电视台参加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城市电视台音乐节目评选活动民间小乐队合奏的器乐风情《森塔斯》获得金奖。

2002年他撰写的《传承祖先瑰宝》、《再现失传瑰宝》等两篇文章投稿《伊犁河》、《木拉》等杂志并在自治区文化厅举办的自治区艺术论文征文活动中荣获鼓励奖。

2006年9月在新疆首届民间艺术节中,他参加《哈萨克民间器乐合奏》荣获金手鼓奖。2007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雅士利杯2007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中啥肯德克参加的民间乐舞哈拉角勒哈荣获优秀展演奖。

他除了在演奏杰特跟演奏方面取得上述成就外,在研究运用杰特跟艺术上开创了新的思路。目前为止,杰特跟理论知识的教材未能编辑出版,啥肯德克为了弥补这个空白,把哈萨克民间曲民歌新歌新曲配乐杰特跟的乐谱,编辑撰写格特根教材,为后代学徒掌握杰特跟理论知识和练习创造良好的专业性学习平台,同时撰写研究杰特跟的论文并发表各类报刊,为保护继承杰特跟艺术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哈萨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中国哈萨克民族传统古老的民间乐器——杰特跟的第一代传承人,全面发挥自身才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性和学术性相结合的专业音乐风格。在演奏音乐创作音乐歌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图5:沙肯德克·飞达(和云峰 摄)

6.歌王:玛纳甫哈孜·木沙汗

1963年出生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民歌手,国家一级声乐声乐演员,一个出色的哈萨克族民间文化传承者。

1989年从伊犁州哈萨克州艺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自治州歌舞团工作。

2004年在山西左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他赢得了“十大歌王”的称号。

他创作的民歌《双燕》在2005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曾新疆文化交流团远赴德国、法国、荷兰三国进行艺术交流演出,展示哈萨克族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当地人非常喜欢他明亮的嗓音,引起了强烈地反向。

图6:玛纳甫哈孜·木沙汗(和云峰 摄)

7.阿里甫斯拜

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尔麦”项目传承人。从小接受家庭教育的熏陶,跟随父母学习演唱铁尔麦。20世纪80年代,通过拜师学艺,演唱技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十多岁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由于他对铁尔麦的酷爱,90年代又在奎屯艺术学院函授,对铁尔麦进行了研究和创作。他创作了30多篇铁尔麦歌曲,并多次在县、州、自治区歌手大赛中获奖,被评为优秀铁尔麦演唱者。2003年在新疆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表了《不忘好风俗》为主题的铁尔麦录音带一盘,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小妹妹》、《泉边》、《商讨》、《思念》、《喀什河的姑娘》等十四首诗歌铁尔麦。

8.努尔布

阿德尔纳演奏员。她所弹奏的阿德尔纳是四年前哈萨克艺术研究院通过传统工艺重新制作出来的,它不似西方竖琴有两面琴弦,它只有一面琴弦并且只有23根琴弦,其琴弦的改进也是由最初的7跟琴弦改制至11—18根,最终发展成为现在所看到的23根琴弦,据努尔布介绍她在学习竖琴之前是学习冬不拉弹奏的,哈萨克竖琴目前的乐谱和曲目基本上都是他们演奏者和作曲者自己现编曲目或者进行新创作的,在琴弦改制方面她还想将现在的23根琴弦再进行拓展,至25根琴弦。

图8:努尔布(和云峰 摄)

9.哈孜那

古典库布孜演奏者。他所弹奏的古典库布孜也是经过改良的中音库布孜,两根用马毛制作的琴弦,仿制马头琴制作,la、re定弦,演奏方法和马头琴的方式相似,都是用指甲向琴弦内推按发声。这位演奏员告诉我们,除了演奏《白天鹅》外最喜欢的曲目就是《百灵鸟》。

图9:哈孜那(和云峰 摄)

10.吾然·阿哈太

冬不拉、西尔铁演奏者。西尔铁是“弹”的意思,三根弦分别为mi la re定弦,琴箱的膜是用皮子制成,因此音量会更大一些,20世纪60年代从哈萨克斯坦传入我国。

图10:吾然·阿哈太(和云峰 摄)

六、乐团面临的困难

乐团的资金不足、演奏员数量不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乐团的进一步发展。乐队现在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员老化、青黄不接(年轻的进不来,老的出不去),由于乐团的体制跟现在的市场经济可能不太适应,所以在这一方面就是新人进不来,各声部人员的配备上有缺陷。如果年轻人有机会进来,与现在相比,乐团肯定是会有大的提高。目前,乐团的演奏员只有26个人,加上几个实习生,总共只有30多个人。三十几个人的是一个较小规模的一个小乐队的编制,想要达到中等规模的乐队必须要60个人左右才可以,乐团也正在努力跟政府有关部门申请,要求增加乐队的编制,增加人员、增加声部。

七、乐团梦想

整理和挖掘哈萨克族民间的音乐、原生态的资料后重新行进编配,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水平以后再展现给人民,回到我们的人民群众中去。

歌舞团的乐队还有一个职能是,挖掘、整理、发展哈萨克的民族文化艺术,这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的使命。所以保留这个乐队、发展这个乐队是我们很大的一个特色和目标。

我们现在提倡中国梦,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的乐队也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将来能够成立一个专业的、专职的哈萨克族民族乐团,这是他们最大的梦想。他们希望,乐队的规模可以更大、更专业一些。现在,乐团的库布孜只有5个人,最理想的编制是可以有十几个库布孜在一起演奏,冬不拉等其他乐器都齐全的话可以达到80个人的规模,那会是最理想的编制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定可以实现这个梦想。

注释:

①歌舞团内部资料

②歌舞团内部资料

③歌舞团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

演奏员歌舞团伊犁州
青年演奏员邹婷
论交响乐团弦乐演奏员必备的素质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论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素质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
张铁军一级演奏员
双语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以新疆伊犁州直新源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