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经验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2015-07-24邢金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预习生活化

邢金

摘要:基于儿童经验的音乐课堂是由师生双方共同组成的一项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发展水平及音乐认知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知识的教学活动。本文通过“预习系列化”、“课堂生活化”、“内容主题化”等方式的实践,努力营造儿童经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主动学习 被动接受 预习 生活化 主题化

每一位儿童对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悟,有着对音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音乐教学活动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基于儿童自身的音乐经验,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灵活多变的设计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利用儿童自身的音乐经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学有所得,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

一、预习系列化,积累学习经验

预习系列化是学生在课前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已有知识,通过回忆、预习进行梳理,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对将要学的知识做一个自学的准备。特别是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课中,教师们往往会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处于被动状态,只是一味接受,对知识也得不到及时的消化。所以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与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用的乐器、时代背景、表达的内涵、作曲家、曲式、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欣赏乐曲前可以根据已有经验及自身的能力从不同的方面了解音乐作品。在《彼得与狼》一课中,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小组,根据学生对故事及音乐要素的了解,查找资料。课堂上教师倾听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有的从故事的角度,有的从乐器种类、乐器音色入手,有的从人物形象、性格的分析,有的则从作曲家入手,有的自制ppt生动形象的讲述,等等。在同学们的讨论中一首音乐作品被分化的理解了,在这节课中用的是学生的语言及方式理解了音乐作品。

二、课堂生活化,提升感悟能力

(一)加入歌词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欣赏音乐时,有意识的加入歌词片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的重点放在歌词中,加入的歌词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歌词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使学生明白作曲家的意图,让整个课堂更有说服力。

(二)设计生活情境,体会歌曲意境

歌唱在音乐教学中有较大的比重,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将学生带入预设的情境中,这时的演唱不是一遍遍地反复学唱,而是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情境演唱,这是一种主动的歌唱,这样的学习可以帮助理解作品表达的意境。《我们祖家是歌乡》是一首四个乐句的歌曲,根据五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将教材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将歌曲的内容主题化,把两种速度设计成一个相关联的内容,创编成一个主题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小型的表演唱,课堂上学生们载歌载舞,不亦乐乎。

(三)融入打击乐器,塑造音乐形象

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节奏的敲击,力度的变化感知音乐,引发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些独特的打击乐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每个人的身体也是一种特别的乐器,可以变换形式,通过各种方法发出不同的声音,学生互相拍手,自拍、跺脚等等,还有的学生敲起了身边的凳子,形式有多种,只要能发出声响的都可以在课堂上运用。

三、内容主题化,教会学习方法

(一)贯穿民歌,触类旁通

民歌贯穿于整个六年的音乐教材中,每首民歌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每次学唱民歌时有意识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例如分析民歌的旋律特征、装饰音、一字多音的演唱,民歌很少用fa与si、歌词生活化、具有当地的生活气息等等。学习了多首民歌后,归纳一系列的民歌特征,再让学生创编旋律与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扩展自身的经验,同时在自己原有的经验上得到了提高。

(二)分析曲式,融汇贯通

音乐作品中的歌曲往往曲式有相似,根据这一点指导学生分析歌曲。通过学习分析某一种曲式,以后遇到这一类型的曲式时能够自己分析演唱。小学阶段中年级的歌曲多数为单乐段,这一类歌曲往往是四个乐句,而且有第一、二乐句为相似乐句,笔者会与学生一起分析,第一乐句用a表示,第二乐句用a表示,在唱歌谱的时候找到异同,容易记忆歌曲的旋律,第三乐句用b表示,唱的时候声音可以相对强些,第4乐句是结束句,唱的时候要给人结束的感觉,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遇到类似的歌曲就知道用这样基本的方法学习演唱。进入高年级很多歌曲是二段体,可以与学生分析曲式结构,介绍主题、副歌。主题表达的是歌曲的中心思想,作曲家想表达的歌曲内涵,副歌是抒发感情的,经过分析学生就明白了歌曲的处理,再让学生学习类似的新歌时,学生听完一遍后就会分析演唱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这是一个主动发展过程。我们课堂就是应该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实自己,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开拓知识面。通过学生的原有经验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判断。在音乐学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了音乐作品,每个学生用以体验音乐情感的是自己,因为每个人的音乐经验不同,情感体验不同,只有懂得音乐的情感才能算是理解音乐。作为教师更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完成知识的积累,达到“质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萌.如何上好小学音乐课[J].北方音乐,2014,(08).

[2]张侃.小学音乐课堂欢乐教学初探[J].通俗歌曲,2012,(06).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预习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