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克德育思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性运用

2015-07-24李苑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德育思想小学音乐教育洛克

李苑

摘要:我国教育重心仍然在于知识的培养,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力度不够,本文将以洛克德育思想为总指导并结合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德育思想渗透进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用于教育实践。

关键词:洛克 德育思想 小学音乐教育

一、寓德于乐——洛克德育思想与音乐教育的结合

(一)学校音乐教育对德育的作用

面对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带来的高难度的挑战,学校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道德使命,在价值观念上努力实现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塑造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音乐教育不仅体现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内涵,也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课改目标。

(二)音乐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洛克德育原则

《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内容,由注重单一学科学习向注重各学科融会贯通、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打基础,由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形成,将人文精神的要义贯穿于教育的全程,既要重视人格的健全性培养,又要学会在自然、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珍爱生命,感恩生活,用豁达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谋求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因此,洛克的德育思想中有许多原则可以渗透进音乐教育中,使学生在赏乐中育德,在德育中习乐。

1.早期教育的意义及教育不当的危害

洛克认为道德是从小受周围环境熏陶和接受教育的产物,这就从经验论角度推翻了笛卡尔的天赋道德学说。他认为:“人们在教养儿童方面常犯的错误,就是在人的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之时,未能使其服从纪律、服从理智。”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很多儿童会出现敷衍、懒惰甚至欺骗父母的情况,并不是出于本心地热爱而进行练习,这无论对于儿童品德的健康以及音乐技能的学习都存在着威胁,父母要与儿童做好情感沟通、提早纠正。

2.教育儿童用理智克服欲望

洛克认为:“一切德行与卓越的原则,就在于能够克制理性所不允许的欲望的满足。”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由于岁数尚小,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容易半途而废。作为家长和父母的我们不能放任自流,要让他们从小就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持之以恒、抵制诱惑。

二、以乐养德——小学音乐课程中渗透洛克德育思想案例实证

洛克认为一个合格的绅士应该具有如下品格:谦逊有礼、慈悲仁爱、自制克己、勤勉奋进、诚实勇敢等等。虽然由于时代、环境、阶级观念的差异,其中的有些理念并不适用于我国,但是其绝大部分理念还是对我国儿童道德教育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借鉴洛克德育思想之精华,结合课标的理念、目标、要求,将德育渗透进音乐课堂并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效率,使学生在音乐的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

(一)谦逊有礼的好学生

洛克主张从儿童开始走路起,就要接受礼貌礼仪的熏陶,使善良仁慈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咱们从小有礼貌》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意在让学生理解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文明用语、行使文明行为,培养出文明守礼的好习惯。授课时教师从一个著名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孔融让梨》引出谦让礼貌的概念。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学生欣赏歌曲《咱们从小有礼貌》后需要从中归纳出歌曲中提到的几个我们平时需要注意的礼貌行为。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编自演关于这个主题的情景短剧,正确运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使学生们在创编活动中得到参与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爱党爱国的好儿女

《母亲河》是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具有极高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一个单元。其中《长江我的家》这首歌曲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人民期盼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旋律优美动听。本单元还有优秀的欣赏性音乐作品《保卫黄河》《长江之歌》等等。在欣赏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细心体会音乐中思想感情的抒发,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跨学科协同教学的方法,将历史、地理、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洛克的德育思想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的启示

洛克的思想不仅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专业学科的学习也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研究洛克的德育思想,笔者认为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堂内外结合,实践方出真知

洛克的德育思想对学校课堂音乐教育对于儿童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只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按照当今教育部的指导思想,在现阶段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也是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重视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习音乐、学习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在一次次的演出、比赛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更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二)学校家庭一体,兴趣方为良师

洛克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不重,学生的空闲时间比较多。若是一名儿童在音乐方面显现出了一定兴趣和天赋,那么音乐的学习仅靠学校的音乐课是不够的,家长需根据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选报课外特长班。不同于学校音乐教育的班级授课制,课外音乐培训弥补了它“齐步走”的单一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学习音乐的一个良好途径。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不应该作为一种负担去强压在他们身上,这样会适得其反,使得他们丧失学习的动力,哪怕是他们曾经很喜欢的东西,儿童学习东西最好的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学的时候。音乐学习如果家庭和学校协调好,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要求并正确引导,是可以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欢乐世界里自由驰骋,收获欢乐与人生的。

参考文献:

[1]马恒松.谈良知与职业道德行为的关系[J].考试周刊,2012,(69).

[2]张浩.德育与音乐教育整合的理论支持[J].民族音乐,2014,(02).

[3]杨贵萍.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J].教育探究,2007,(03).

猜你喜欢

德育思想小学音乐教育洛克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分析
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