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声乐表演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探索

2015-07-24陈旭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声乐表演探索

陈旭

摘要:声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对演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声乐的表演当中,表演者除了需要掌握牢固的声乐演唱技能之外,音乐表现力往往也是声乐演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在通常情况下,缺乏音乐表现力的声乐表演,即使演员具有很好的演唱技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使观众感受不到演员的感情,当然观众也就会很难融入到声乐演员的演唱当中。因此,为了使声乐演员的音乐表现力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就需要在对声乐演员的培养过程当中,注重对演员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员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够为声乐演员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声乐表演 音乐表现力 探索 培养

音乐作为对表现力要求很高的艺术形式,往往是一种人们对情感的表现,通过音乐,就可以感受到演唱者自己的内心情感。然而在当今的声乐演出当中,一些人往往将声乐的演唱仅仅当做了一种表演的具体的形式,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却往往会忽视。缺乏音乐表现力,即使演唱的技术再怎么高超,都不会让观众感受到音乐当中蕴含的巨大的情感。

一、影响音乐表现力的主要原因

(一) 音乐表演者自身的天赋原因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一些人通常会认为,音乐的表现力是一种天生的表现能力,一些人天生就具有很高的音乐表现力,而另一些人由于天赋有限,无论怎么培养都无法改变自身音乐表现力差的现状。在现实当中,音乐表现力有时候确实和天赋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一些音乐世家的孩子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即使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也能够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除此之外,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的学生往往会具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演唱技巧的培养,而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音乐的学习过程当中,毋庸置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在一些时候确实会受到天赋的影响,但是,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受到后天环境和教育原因的影响

除了先天的遗传基因之外,学生后天进行学习的环境以及后天接受的教育也往往会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音乐世家的孩子会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关,由于是音乐家庭,所以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会经常进行一些和音乐相关的事情,这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孩子的音乐技能进行锻炼。除此之外,这些音乐家庭的父母往往从小就会十分重视对孩子的音乐教育。因此,除了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这些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受到的音乐教育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的音乐能力得到提升。少数民族的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往往会具有很多的民俗习惯,少数民族的这些民俗习惯往往是和音乐节目相关的,因此,少数民族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具有很高的音乐表现力。对于一个人的音乐表现力来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遗传基因的影响,但是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也是影响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二、进行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必要性

所谓音乐表现力,具体是指在音乐表演当中,声乐表演者对音乐当中所蕴含的一种感情的的表现,使观众通过观看音乐表演,就能够深刻触摸到音乐当中所蕴含的一种感情。在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注重对学生音乐演唱技巧的培养,而对音乐的表现力缺乏相应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使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对发音、高低音转换等把握地很好,也无法将音乐里面的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最开始就是人们进行情绪表达的方法,人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情感,而观众往往通过音乐来把握其中的情感,所以音乐是一种进行情感交流的手段。所以,如果缺乏音乐表现力,即使演员的演唱技术再高,也不会挖掘出音乐背后的情感,当观众无法触及到音乐背后的情感时,就无法引起情感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就会失去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三、培养音乐表现力的可行性手段

(一)对音乐背后的情感进行相应感受

声乐往往蕴含着一些情感,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历不够,一些学生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把握到声乐里面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刚开始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对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进行相应地培养。在音乐赏析的教学当中,老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不同种类的音乐情感,并对音乐当中的各种情感进行相应地感受,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到不同音乐情感的表现方式。同时,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对声乐进行赏析的能力,具体的做法就需要老师让学生听各种各样的交响乐,并在对交响乐进行欣赏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对声乐的鉴赏能力,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对学生声乐的想象力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通过声乐的演奏,想象出音乐当中所展现的画面,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对声乐的鉴赏能力、对声乐的想象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训练,使学生能够对声乐背后的音乐进行触摸,并能够在这种赏析当中,形成自己的音乐情感。

(二)对演唱技巧进行相应地提高

对于音乐技巧来说,音乐技巧往往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指对音乐的一种生理方面的技巧的掌握,声乐的生理技巧往往是指声乐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的正确的歌唱姿势,以及声乐表演者在表演当中科学的呼吸方法,除此之外,声乐的生理技巧还包括声乐表演者的发音是否准确以及声乐表演者的咬字是否清晰等等。在声乐的演唱过程当中,如果声乐表演者连最基本的音乐拍子和音乐节奏都不能掌握好,那么音乐表现力就无法通过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乐的演唱技巧是声乐演唱者进行声乐表演时,展现音乐表现力的前提和基础。除此之外,在声乐的表演当中,音乐技巧还包括声乐演唱者自己的心理情感因素,如果声乐表演者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就不会在表演的过程当中感到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声乐表演者就会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在演唱的过程当中表现得更好,而且,也会有利于声乐表演者演唱技能的表现。当然,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声乐表演者的演唱技能的提高往往是需要在日常的训练当中一点一滴地进行积累的。因此,在声乐的表演当中,为了提高声乐演员的音乐表现力,就需要声乐演员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加强对声乐技巧的掌握,使自己在掌握过硬的音乐演唱技巧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三)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在声乐的表演当中,音乐的的表现力属于演唱者对音乐进行的再次创造。在音乐当中,每一种音乐都蕴含着自己的情感,而声乐表演者在表演当中所展现的音乐表现力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进行相应地展现,因此声乐表演者所进行的音乐表现力是对音乐情感进行的二次加工,是将音乐中所蕴含的的音乐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的一种融合。因此,在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相应地培养。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过程当中,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适合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发挥,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灵感。在这种音乐氛围的构建当中,老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演示各种各样的音乐场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老师营造的音乐场景进行真实地感受,并通过这种真实的感受,激发出自己的音乐情感,尝试着让学生开始自己的音乐创造。当学生把握了自己的音乐情感,并且能够进行音乐创造之后,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音乐感觉和音乐情感进行流露,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创造。因此,在音乐表现力当中,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想象力对于老师的教学来说,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真实情感进行虚拟表达的能力。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

(四)积累生活经验,凝聚真实的创作情感

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内,创造力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声乐作为一种艺术,也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的创作力。“知识来源于实践”,在音乐的创作力的培养当中,生活经验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声乐表演者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那么就会很难体会到音乐当中的真挚情感,有时候即使知道了音乐背后的情感,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社会经历,所以很难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十分到位,让观众引起共鸣。所以,为了使声乐表演者能够正确表达音乐的表现力,就需要让声乐表演者去体验生活,经历各种的情感,并且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各种音乐情感的真实感受,并且能够使自己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声乐表演者才能够将自己对情感的把握真实地融入到声乐的表演当中,并且能够将情感把握地更加真实,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生动并且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的表现力。因此,在对声乐演员进行培养的时候,还应该让声乐表演者在生活当中积累更多的生活经历。

(五)对歌词进行情感上的把握

在音乐的创作当中,歌词是对音乐所蕴含情感的最直接的阐述,因此,在进行声乐表演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有情感地大声对歌词进行朗读,让学生对感情当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感受。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之间用来交流情感的工具,音乐是人们交流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同国家的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都可以运用音乐进行交流。歌词是音乐情感的最直接的表达。在声乐的教学当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对歌词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养成品味歌词的习惯。首先老师应该在声乐教学当中,让学生对歌词的情感进行把握,当学生对歌词有一个准确把握之后,老师再要求学生用理解的情感将歌词大声朗读出来,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示范作用,老师在同学们朗读完之后,再自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出来,让同学们真正地理解什么才是正确的情感表现力。在学生进行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的同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不清晰或者不准确的发音,使学生在声乐的表演当中能够发音准确。因此,在音乐的表现力培养方面,歌词也是一个很好地进行培养的方面。

(六)学生进行舞台的实践练习

在声乐的表现当中,声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也非常重要,如果声乐表演者的心理素质不好,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声乐表演者表现失误的情况。在声乐表演当中,表演者需要面对很多的观众,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就会很容易出现紧张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声乐表演者就会很容易出现忘词等失误,这就会导致表演者无法正常进行演出,更不用说进行音乐表现力了。在声乐教学当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而让学生进行舞台练习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胆子变大,具有更强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声乐表演作为一种表现力要求极强的艺术形式,不仅需要声乐表演者具有非常熟练的演唱技巧,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除此之外,还需要声乐表演者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引起观众对音乐的共鸣。在对声乐表演者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过程当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践当中,在实践中感受真实的音乐情感,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张琰芹.浅谈声乐教学实践中音乐表现力的提高[J].飞天,2011,(08).

[2]王俊霞.如何培养声乐学生的乐感[J].教育界,2012,(30).

[3]刘天宇.基于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分析[J].音乐时空,2014,(23).

[4]王绍灿,杨晓回.浅谈声乐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4,(10).

[5]陈艳春.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新校园(理论版),2011,(06).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声乐表演探索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当前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表现力缺失现状与对策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声乐表演前的案前准备工作研究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谈大提琴教学中的音乐表现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