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悉黑暗 向往光明
——李燕蓉创作小议

2015-07-24山西赵春秀

名作欣赏 2015年31期
关键词:灰度小说人生

山西 赵春秀

知悉黑暗 向往光明
——李燕蓉创作小议

山西 赵春秀

李燕蓉的小说关注的是我们身边一群生活单调、内心寂寞,除了无处安放的漂泊灵魂一无所有的人。但她的叙述与目前的“底层叙事”有着实质的不同,“底层叙事”侧重表现底层小人物的苦难,有的作品甚至使用煽情手法只为赚取读者眼泪;而李燕蓉作品的着陆点却是在现实的凡俗人生里,如何通过单薄而实在的努力,在自己略显灰暗的生命底色上,提亮那么一点点,让自己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

李燕蓉 普通人 日常生活

赵春秀

能以善良的心温柔看待这个世界的人,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心地单纯,其人生阅历尚未接触世间的黑暗与不美好,所以胸中全是阳光;另一种相对来说阅历丰富,他们懂得人心的复杂,明了人性的丑恶,却依然愿意用善意解读这个世界。第一种人易于在见识到世界的真面目时,遭遇心理重创,严重者甚至产生毁灭自己或者毁灭世界的极端心理,他们对待世界的终极态度其实尚未确立。第二种人则内心强大,人生再多风雨也难击垮他们的信念,他们承认人生不完美,也接受这种不完美,却更坚信通过个体努力,可以将不完美变得趋近于完美,这样的人,心灵比眼睛更清明。无疑,李燕蓉是第二种人,是一个活得通透的人。

李燕蓉

2005年,初登文坛的李燕蓉以老辣的笔力审视人生百态,揭露社会问题,惊艳亮相。处女作《百分之三灰度》讲述了主人公小奈无所事事的一天:某个周末,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本应是轻松美好的一天,可是对于内心空虚茫然的小奈来说,却要费心思去“打发”它。他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荡,下意识地到朋友家坐坐聊聊,去公共澡堂洗一个心情糟糕的澡,回到家做封面又陷入难以捕捉的百分之三灰度里……很多初学小说写作的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构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情节上,希望通过精彩的故事获得读者的青睐,很少有人像李燕蓉这样,一开始就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没什么兴趣,而将笔力集中在表现人物缥缈多变的情绪上。这样的创作审美倾向也许与她的美术专业素养有关。李燕蓉的本职工作是《乡土文学》杂志的美术编辑,写小说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广义来看,美术与小说都属于艺术范畴,但生成过程、思维方式却大不相同,美术要求具体而微的画面,小说需要生动流淌的故事。聪慧敏感的李燕蓉找到了两者的相同点,画面内蕴的情绪需要一笔笔细致描绘,故事人物心理需要精准语言捕捉,两者都带着空灵缥缈的特质,有超强艺术感知力的人方能化无形为有形,恰恰好,李燕蓉在长期的绘画训练中提升着自己的艺术感知,又乐于沉入文字中去把玩语言的魅力,结果仿佛天人合一。《百分之三灰度》里,我们找不到能称之为“故事”的完整情节,李燕蓉以段落拼贴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内心空虚疲惫的小人物一天的生活,小奈的情绪真实到可以瞬间唤起我们也曾有过的类似记忆。篇末小奈迎来的毫无变化的第二天仿佛在暗示读者,小奈人生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循环。《对面镜子里的床》关注点依然是人物复杂细腻的情绪。李燕蓉采用意识流的手法,以一位心理医生内心独白的视角切入,细致展示人物疲乏脱力的颓丧状态。整篇小说依然是由略显凌乱的片段拼接,却暗合了女医生“我们究竟在干什么”的凌乱心境。

给李燕蓉带来较大文坛声誉的是2005年发表在《山西文学》上的《那与那之间》,这篇小说同年被《小说选刊》转载,获得众多评论家好评,入选2005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位列短篇小说第五名,被《2005年短篇小说新选(专家年选)》和《2005年度短篇小说选》收录,李燕蓉的小说集也以它命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那与那之间》在艺术形式上相当成熟,思想内蕴上也颇有哲学意味。故事内容颇有几分荒诞,主人公李操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失忆,他的导师、同事、女友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却都在这一场祸事中收获了各自的利益。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恢复”记忆的李操表明车祸及其后续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在这一场表演中,触及的是百态人生,谴责的是劣质人性。与《那与那之间》风格相似,同样在揭露社会问题的是另一个荒诞故事《大声朗读》,表现的都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性的异变。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曾经有过“愤青”的经历,李燕蓉也不例外,也会因看不惯社会上的不平与丑恶而愤怒写文宣泄。很明显,李燕蓉创作较早的这些作品一直在努力为病态社会把脉,希望找到病灶,挽救病态人性。

从社会反响来看,这些作品无疑是成功的,直至今天,人们说起李燕蓉,许多人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她的《对面镜子里的床》和《那与那之间》。但是我个人却比较喜欢她近几年的转型之作。说李燕蓉转型也许并不准确,因为在早期以揭露和宣泄为创作初衷的作品里,她就已经很明确地在思考一些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百分之三灰度》乍一看没什么主题,但如果稍为驻足于小说结尾处对于“百分之三灰度”这一色彩的解释,就会明白李燕蓉关注的是我们身边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生活单调,内心寂寞,除了一颗无处安放的漂泊灵魂,他们灰色的人生几乎一无所有!不是谁都有轰轰烈烈的人生,许多人的一生甚至平庸到连坎坷都是奢谈,这样无意义的日子该如何面对?是不是平庸的人就无须再想着去改变什么了,反正人生就是这样了?李燕蓉将自己的答案公布在了“转型期”作品里。

《开始熟睡》《青黄》《飘红》《有风从湖面掠过》《让我落在尘埃里》,这些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城市里的小人物,他们没有光鲜亮丽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显得有些庸庸碌碌,说他们是社会底层人物也不为过。但是他们的故事与目前流行的“底层叙事”有着实质的不同,“底层叙事”侧重表现底层小人物的苦难,有的作品甚至使用煽情手法只为赚取读者眼泪,而李燕蓉作品的着陆点却是在现实的凡俗人生里,如何通过单薄而实在的努力,在自己略显灰暗的生命底色上,提亮那么一点点,让自己活得好一些、再好一些,就这么简单。《开始熟睡》的莉香离婚后失眠,再婚后不再失眠,恋爱再婚的过程没有风花雪月,没有终于找到Mr.Right的圆满,所以莉香与刑警何健雄的故事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生活故事,一个平淡却现实的,甚至有一点点向生活妥协味道的故事。《青黄》中的苏媛也没有王子公主骑着白马奔向梦幻城堡的浪漫结局,而是迈进了一个注定庸常的婚姻。还有《飘红》的小五,《有风从湖面掠过》的向红夫妇,他们没有高尚的人格,还悄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可就是这些真实而渺小的人物,教会我们如何活着,如何活在自己努力争取来的柴米油盐的小幸福里。

李燕蓉讲述的故事最不像故事。我们看不到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看不到热血沸腾的江湖恩怨,没有纸醉金迷,没有侠客美女,平淡的故事让喜欢感官刺激和感情饕餮的读者找不到过瘾的感觉。说实话,这样的故事没什么商业价值,难以带来什么实质的经济收益,可是这样的故事适合用心去触摸。最喜欢《让我落在尘埃里》,当看到雷歌与牧牧决定携手人生时,我真的被触动了。看过太多爱情剧、偶像剧的套路,也见过身边许多年轻男女被故事里的爱情观误导,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常常没有实力没有能力没有事业什么都没有,但凭着所谓的“真挚的爱”最后都成了人生赢家。这样的故事给了现实中恋爱的年轻男女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只要“狠狠爱”,终有一天也会拥有这样的爱情,得到完美爱人,同时赢来成功人生,殊不知这只是故事,真实的生活永远不会如此梦幻。在这世界上,大多数渺小如尘埃的人生淡而无味,注定没有传奇故事的壮怀激烈、荡气回肠,既如此,就不要虚拟什么美梦,就让自己的生命如尘埃般安然坠落进凡俗里,才是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优雅,像雷歌与牧牧一样,淡定从容真实。

李燕蓉曾对我说过,之所以开始写小说,是因为希望人生可以延伸,可以不孤单。但每个人应该都是孤单的吧?从这一点来说,李燕蓉不是一个仅有热血的莽撞“愤青”,所以除去最初的几篇有一点宣泄的意味外,她的创作更多的是一种找寻。现在,我相信她已经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半面妆》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被迫接受的孤独无奈状态,人物最终结局如何、心态如何,也许可以反映出李燕蓉的找寻结果。这篇小说里,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是那里面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对主人公张昌顺疏远的同事,还是突然由上级变为下级的主任,他们身上都没有能够称得上是“恶意”的东西。李燕蓉不喜欢那种“恶意”,我也不喜欢,我喜欢她作品中那种轻淡的努力与正能量,就觉得,庸常的人生,其实真的不需要什么惊心动魄,有一点点努力改变现状的执念,有一点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宽容,只要一点点,就觉得挺暖。所以,张昌顺没有被蚀骨的孤独所吞噬,他得到了了解他情况的王书记的宽慰,得到了妻子的体贴,还得到了同事们讳莫如深却心照不宣的隐晦。这隐晦的态度最有意味,它可能不那么热情,让“大结局”显得不那么圆满,却是实实在在令人安心的包容,这才是真实。

正如幸福是一种心境一样,生活的感觉也是一种心境。当你的视线聚焦于生活中的不完美时,你的心境就被破坏了。抱怨发泄于事无补,只能让自己越过越消极,最终成为生活中的“卢瑟”。相反,当你穿越黑暗微笑面对时,身边的一切也会回报你以微笑。宽容、积极、平和,让自己尘埃般的生命也绽放光彩,这是李燕蓉小说教会我们的生活智慧。

作 者:赵春秀,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文学。

猜你喜欢

灰度小说人生
航空滤光片阵列多光谱图像条带灰度调整算法
天津港智慧工作平台灰度发布系统和流程设计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一种基于灰度分割的调焦评价函数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