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高二语文教材选文的悲情色彩

2015-07-21刘贵欢

课外语文·下 2015年6期

刘贵欢

【摘要】文章以高二语文教材为例,就其选文的悲情色彩进行分析,探讨悲情色彩的课文在教材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旨在与各位同仁交流,对高二语文选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二语文教材;选文;悲情色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联系高二语文教材实际,从中发现存有一些具有浓厚悲情色彩的课文,并对悲情色彩的课文对学生的影响进行探析。

一、高二语文中具有悲情色彩的课文概况

在高二语文教材中,具有悲情色彩的课文占了较大的比例。以高中语文第三册阅读部分为例,在40首(篇)课文中,直接抒发悲情或间接抒发悲情的有25首(篇),占的62.5%。在四册课文中,具有悲情色彩的有23篇,约占95.8%。从两本教材来看,具有悲情色彩的共有48篇(首),占75%。由此可以看出,具有悲情色彩的课文占了很大比例。

二、高二语文教材中具有悲情色彩课文的具体情况分析

从高二语文教材来看,具有悲情色彩的课文比较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表达诗人在政治仕途上失意的悲情课文

这类课文主要写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或抒发出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或抒发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不满之情。从高二教材来看,具有此类悲情色彩的课文比较多,有《离骚》、《琵琶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愚溪诗序》《赤壁赋》等。这些作品,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作者因为政治或仕途方面的遭遇而生出悲情。当然,这些悲情因为作者的境遇不同,其所表达悲情的角度、层次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文章表达的是深层次的悲情类文章,《离骚》共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主要写屈原的家世、出生起笔,主要对奋斗及被贬的遭遇进行了回顾。第二章(反思),主要对自己的十八过程进行深刻反思,信念进一步坚定。第三章,进行重新上下求索。第四章,重现郁郁寡欢和忧郁徘徊中。第五章,决定西去,而最终因为眷顾楚国却不能归,只能以死殉国。主要讲述了屈原因为小人诬陷排挤被君主疏远,表达的是难以实现人生志向的悲痛之情、被人排挤的悲愤之情。李煜的《虞美人》表达的是作者亡国悲痛。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作者官场不顺或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这些具有政治悲情文章的作者,大多都有着爱国的政治理想抱负,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但是,正因为文人的特殊性,他们往往因为骨子里的清高而难以完全融入到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官场中,也容易因此难以在仕途上施展才华一展宏图。也容易因为正直而得罪人,因为才华横溢而招人嫉妒,从而就产生出不满官场、怀才不遇的政治悲情。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在高中教材中读到许多政治悲情类佳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政治遭遇及现状进行了解,这样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所抒发的悲情,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二)表达作者对人生命运性格的悲叹

如在《陈奂生上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窦娥冤》《哀江南》等作品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作者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人生之路,并对自己的心路历程进行深度剖析、审视和思考,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展现出浓郁的悲情。从这些感叹命运不济或饱受挫折或坎坷不平的经历来看,主要是借助一个主人公来实现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起因是高衙内调戏并欲霸占林冲妻子,并设计陷害,使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被高俅陷害定罪而发配充军。从路上的折磨到风雪山神庙,都是被百般陷害。林冲也由最初的忍气吞声、忍辱负重到最后终于奋起反抗,表达了官逼民反的悲情。此外,鲁侍萍的不幸人生、窦娥感天动地的冤屈都是作者对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成长经历,才能真正走进这些作品中,真正了解到作者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从而与作品的主人翁产生悲情共鸣。通过这种悲情共鸣,可以增强学生与作品的深层次对话与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人生,学会正确面对人生坎坷不平的遭遇,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抗击人生挫折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的毅力。

(三)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感怀思考而产生的悲情

如在第三册中,有《蜀相》《石头城》《记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等,第四册中有《守财奴》《项脊轩志》等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而产生的悲情。作为诗人或作者,都比较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现实,容易因为国家兴衰、社会百态、时光流逝、生老病死等而产生悲情。以高二杜甫的《蜀相》为例,因为李林甫、杨国忠奸臣当权,加上安史之乱,导致杜甫远离故土、流离失所,饱受战乱之苦,于是,就产生了对诸葛亮的一样忠臣的渴望,于是写下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样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式的忠臣良才渴求而不得的悲情。特别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表面是写诸葛亮,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因为当时奸臣当道、缺乏明君而产生的悲愤之情。这种悲情正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悲情,不能因为悲情文章而产生消极懈怠的悲情,而应从理解悲情入手,切实看到悲情的积极的作用,培养学生能够从悲情中读出热爱祖国、关心时事、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又如余秋雨的《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主要讲了敦煌文物被国外冒险家疯狂掠夺,接着揭示了愚昧和无知及旧中国的落后贫穷是被盗的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最后写悲剧的终结。其中,具有国家文物被掠夺的悲痛和悲愤之情,也有悲剧终结的喜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悲情的体验中受到震撼和教育,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绪。

三、结语

综上所述,悲情色彩只是高二课文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本,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准确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从悲情中激发斗志,从悲情中读出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实质,从而能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学会坦然面对世间的沉浮起落。

参考文献

[1]王诗桥.试谈高二语文教材选文的悲情色彩[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7).

[2]颜禾.我国近现代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若干特点[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3]张磊.论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选文现状及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