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运用

2015-07-20常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语文教学方法

常莉

【内容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初步举例探究了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当的情境,必能激起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否则,学生学习语文不仅索然无味,而且收效甚微。以下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1.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诠释课文

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验课文的场景,让学生真正地感悟作者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徐志摩诗歌的时候,让学生置身于徐志摩所处的环境,想象自己和他处于同样的境地和同样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精髓,理解老师的讲解是从何而来。而教育所达到的效果也应如此。

2.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记忆得更有效率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对某些知识进行记忆,而语文也需要对一些精彩的课文和诗歌进行背诵,而这也是很多学生最为头痛的事情,短一点的诗歌还好,如果遇到长篇课文,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记忆效果很差。而情境教学以生动的画面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梳理这篇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对具体的角色和剧情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记忆起来也就更加方便。

二、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和途径

1.创设有效情景适时导入新课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充分利用课堂每一分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学习兴趣即学习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开启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探求知识,使之成为“乐之者”。用谜语、音乐激趣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静夜思》这一课时,先用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顺势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跟月亮有关的故事《静夜思》。然后教师质疑:这首诗描绘什么样的意境呢?接着请欣赏歌曲《静夜思》,教师随机介绍这首诗的作者和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时,而勾起的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学生在余音缭绕中很快进入诗文。

2.创设有效情景陶冶学生情操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的遭遇、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时,在导入新课后,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碟,把静、清、绿的桂林的水,奇、秀、险的桂林的山,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领悟祖国河山的美丽可爱,让学生欣赏了美景之后,谈谈他们看到的桂林的山、水是怎么样的。说的时候,展开想象,加以具体的描绘,让学生在交谈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然后,回到课文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段落,通过感情朗读,通过评议朗读情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得以升华。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

3.拓展延伸,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文本、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就是干瘪枯燥的。因此,创设有效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变色龙》中,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警官奥楚蔑洛夫从广场走过的样子,处理狗咬人事件穿脱大衣的动作,我请一位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去研究,对人物的性格仔细的去揣摩。在初二说明文的教学中,表演情境有时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学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

【参考文献】

[1] 张学富. 语文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语文学刊,2005(02).

[2] 张殿军、刘金峰. 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角色[J]. 新课程(小学版),2009(06).

[3] 周婷. 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4).

[4] 彭小明、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述评[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5] 林强. 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8).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语文教学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