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负反馈方式对EFL学习者书面语言输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2015-07-13王思燕

关键词:语言能力

王思燕

[摘要]合适的反馈方式,能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错误并修正其原有输出错误,从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书面输出能力。通过语言实验研究发现,负反馈方式并不能使中国中等或更低水平的大学生EFL书面输出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同伴负反馈还可能使其语言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在二语习得中,应尽量使用比学习者语言水平更高的反馈,避免使用学生负反馈。

[关键词]输出能力;负反馈;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1.022

Long的“互动假说”认为,二语习得是学习者与其他对话者尤其是语言水平更高的人互动的结果。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对话者对学习者出现的错误进行反馈,使其意识到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差别,引导其注意目标语的语言形式,促使学习者在得到反馈后修正其输出。早在1990年代中期Swain就提出了“输出假说”,认为输出所具有的注意功能,能促使二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注意到那些他们想要表达却不会表达的内容,即自己中介语的问题。输出,尤其是书面输出,是语言学习的最高要求,也是语言学习者感觉最难以把握的问题。但书面输出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困扰外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是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的“死角”,如相当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类本科学生连自己毕业论文的英语摘要都写不好。本文拟以Long的互动理论为框架,通过实验分析以探讨不同反馈方式对大学生EFL书面语言输出能力的影响,以提高EFL学习者的书面语言输出能力。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说,反馈就是语言水平更高的人对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言语行为所作出的反应。根据反馈的作用和属性,反馈可分为正反馈、中性反馈和负反馈,以及认知反馈和情感反馈。正反馈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对于负反馈的作用,很多研究者虽尝试通过课堂研究来证明负反馈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但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有些研究者认为,负反馈对语言习得具有促进作用,如Nabei等[1]指出,当在自然环境中肯定性输入已不足以让学习者准确运用目标语时,负反馈对于学习者来说就会显得尤其重要;语言错误反馈在提高学习者纠错能力、增加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而且纠错并不影响作文流利度[2];宋铁花[3]则以实证研究证明了语法改错的必要性。但是,语法先天论者认为,否定性证据(负反馈)对语言行为影响不大,语言语法的进步都是肯定性证据(正反馈)的结果[4]。他们认为,负反馈对语言发展没有什么好处,学习者并不能够认识到某些内隐否定反馈所包含的信息[5]。赞同交际法的人更不主张使用负反馈,他们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王初明[6]指出,纠错是外语学习中的一大情结,具有危害性。此外,就反馈的主体来说,同伴反馈以其极大的便利性与可行性逐步成为二语习得中一种主要的反馈方式[7]。但周一书[8]认为,同伴反馈有利于思想内容与写作兴趣的提高,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依赖于教师。

纵观目前关于负反馈的研究,在反馈的方式、效果等方面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些研究结论甚至互相抵触。具体来说,一是已有研究在研究对象特征、样本大小、实验时间长短、测量工具、实验类型、实验内容、实验方式等方面均不相同;二是没有一项实验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重复验证,各研究结果之间缺乏可比性。负反馈的研究焦点为纠错。然而,就纠错的方式来说,是错误标示还是错误改正?就纠错的主体来说,是教师纠错还是学生纠错?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规范的语言实验,以期回答不同负反馈方式对EFL学习者书面语言输出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河南某高校国贸系2012级四个班级的学生,依据学生的配合意愿选出15名女生和15名男生,其英语语言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依据高考英语成绩,具体见表1)。我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为期10周的不同反馈方式的写作实验。

2.研究步骤

首先是进行不同负反馈方式的设计。在常用的负反馈方式中,选取教师负反馈与学生/同伴负反馈两种方式,其中在教师负反馈中,有教师指出错误和教师改正错误两种负反馈方式;而在学生/同伴负反馈中,有学生指出错误和学生改正错误两种负反馈方式。

其次是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的具体内容为每周进行一次英语新题目的写作,为期10周,共写作10篇作文。每周在教师对上周作文进行课堂集中评讲以后,要求学生写出上周作文的修改稿。

再次是干扰变量的控制。为了对不同班级的不同反馈方式之外的干扰变量尽可能进行控制,对这10周参与实验班级的课堂写作教学内容进行了控制,每篇文章改过以后,所有参与评阅的教师会集体讨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而后形成书面材料;对所有学习者的书面输出反馈采取相同的内容,有效控制了干扰变量,这更容易测试出不同反馈方式带来的差异。

最后是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为了便于统计对比分析,将第一次作文和最后一次作文的成绩作了详细的记录,以作为分析的主要依据,并在实验数据分析以后有针对性地对实验对象进行个别访谈。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根据以上步骤,经过为期10周的实验以后,将每个班级的两次成绩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得出以下数据。

(1)总体分析

首先对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总体分析(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成绩有所提高,但经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这种提高没有显著性(t=-1.733,df=119,p=0.086>0.05)。

(2)教师负反馈分析

在教师负反馈方式中,有教师指出错误和教师改正错误两种形式。教师指出错误反馈方式下学生成绩统计见表3。由表3可知,得到教师指出错误方式反馈信息学生的均值有所提高(从76.466 7提高到77.366 7),但经配对样本t检验,笔者发现这种提高没有显著性(t=-0.416,df=29,p=0.681>0.05)。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
创设多种环境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通过阅读夯实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基础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