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独幕拼一场,“想看见”贯穿《约兰塔》《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2015-07-06谢朝宗

歌剧 2015年3期
关键词:特勒首演柴可夫斯基

谢朝宗

“Wanting to see too much": two one-act operas-lolanta and Bluebeard's Castlf-combined into on evening

大都会歌剧院《约兰塔》(Iolanto)的首演经历,堪称跌宕。原定1月26日的首演,因气象预报声称当日有“史上最强劲之一”的大风雪而被迫取消。在纽约各个表演场所里,大都会是最晚做出决定的,这自然是因为取消首演的代价太高。实际上,在州长宣布大众交通停运、市长禁止晚上11点后非紧急车辆不得上路后,大都会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无奈之下做出停演的决定,除非院方能让所有观众在剧院内打地铺过夜!结果这场风雪,是云大雪小,唯一的好处是让大多数纽约人在家闲待了一天!

延后至29日的首演,演出虽是顺利的,但是在上半场谢幕时,竟然有位观众上了舞台,他走到舞台中央,将一张展开的海报朝向表演者,然后大大方方走进后台,这一切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

尽管他没有说话,只有前几排的观众可以看清楚他手中的海报,但所有观众都知道,这个人是在抗议指挥杰捷耶夫(Valerie Gergiev)和女高音涅特里布科(Anna Netrebko)。自从俄国入侵乌克兰后,他们两人在欧美的演出,就屡屡受到同情乌克兰人士的抗议。杰捷耶夫是因为他与总统普京的良好关系,以及去年联合俄罗斯文化部公开支持入侵乌克兰的声明。涅特里布科则是因为她此前曾捐钱给战区歌剧院时,与分裂分子合影。

戏外的场面如此戏剧化,不免让人担心台上的演出会不及于此。还好这场演出相当扣人心弦,尤其是下半场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Bluebeard's Castle),果然如导演马里乌斯·特勒林斯基( Mariusz Trelinski)所言,这部制作如同一部恐怖电影,让人紧张万分。

巴托克的歌剧是一出心理剧,蓝胡子面对新婚妻子尤迪丝要求打开他城堡的每一扇门的要求时,并不是直接拒绝,而是看似表面拒绝,实际却是挑战她去打开;尤迪丝也似乎是陷入流沙,无法回头只能愈陷愈深。特勒林斯基构想的城堡,是个现代的公寓,在布景师鲍里斯一库德里卡(Boris Kudlicka)和投影师巴尔泰克·马尔恰斯(Bartek Marcias)的巧妙配合下,观众看到车库、厨房、浴室、起居室、电梯间等,每个看似平凡的房间,似乎总有些不对劲的地方。特勒林斯基以电影跳接的手法,掩住场景转换的过程,每扇门一打开,观众看到的都是不同的房间,它们出现在舞台的不同角落把巨大的舞台区隔出小房间,加强了尤迪丝“无路可逃”的封闭感),有着意想不到的震撼,极具情绪感染效果的灯光(Mare Heinz设计),把这一震撼引向幽惧惊悚。

德国女高音娜嘉·米歇尔( Nadja Michael)的声音有些锋芒,但并不单薄,连一些中低音域的段落她都唱得清澈有力,演技上她更是极为入戏,让人充分感觉到尤迪丝身不由己的恐惧。米哈伊尔-帕特尼科( Mikhail Petrinko)的声音少了点力道,欠缺了点蓝胡子公爵的威严感,但他在台上的扮相很好,加上这个制作把很多他的唱段摆在台后,透过扩音放出来,所以不觉得不如尤迪丝。

与《蓝胡子》搭配的《约兰塔》是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作曲家去世的前一年首演(1892),同场演出另一部作品后经改编成为了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后者名满天下,而前者在俄国外,很少有人知道。特勒林斯基把这两部相隔26年(《蓝胡子》在1918年首演)的歌剧串在一起,取的是它们都有“想看见”的主题。

《约兰塔》的剧本出自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蒙蒂斯特( Modest I'l yich Tchaikovsky)之手,源自一个丹麦童话。约兰塔贵为公主,但一生下来就双目失明,国王为了保护她,不让她知道有“视觉”这一感官经验,所有服侍她的人都不能提到有关“看见”这一字眼,也不让她与外人接触。有一天,一位摩尔医生上门,号称可以治好约兰塔的眼睛,但首要条件是她要知道自己是目盲的,而且内心要渴望看到。就在国王还在举棋不定时,已经有外人闯入约兰塔的深闺。福德蒙特是约兰塔从小定亲的罗伯特公爵的好朋友,不知前因后果的他,让约兰塔知道了自己的失明,国王也正好借此去除了治眼疾的最大障碍。

特勒林斯基以“想看见”的主题连贯两戏,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但同样恐怖的电影的手法,套用在《约兰塔》一戏上并不是很适合。蒙蒂斯特的剧本基本上就是个童话,没有太深的心理刻画,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虽然有着丰富的配器,热情洋溢,但是没有真正动听的旋律为其骨架,有点让人觉得一腔热情没得宣泄。特勒林斯基把约兰塔的房间摆在舞台正中央,三面临空只有背面一堵墙,突显出她与世隔绝的处境。但是其他的一些恐怖电影的元素,像是一开始时投影的垂死的羚羊f墙上挂着的羚羊头标本是两部戏共同的意象)、背景的纠结、缠绕的古木树根鬼影森森,与极为幻想的故事并不相符。罗伯特和福德蒙特一身时髦的羽绒服入场,让人感觉是徒为扮酷而忽略了与其他人物的配合。

这出歌剧是为涅特里布科而演的,她的声音表现柴可夫斯基的确很合适,充满了热情与渴望,延长的乐句尤其起伏跌宕。琵奥特·贝舍瓦( Piotr Beczala)演唱的福德蒙特也不输于她,唱段极为暴露的高音,都唱得优雅抒情,与涅特里布科的二重唱,充分让人感到歌剧为何可以如此令人陶醉。阿莱克斯-卡尔克夫( Aleksei Markov)饰演的罗伯特一派粗线条,与福德蒙特的诚挚,正好形成对比。演唱国王的埃亚·巴尼科( IlyaBannik)声音力度和低音都不够,所以表现不出国王的权威。

至于指挥杰捷耶夫,他在上半场“约兰塔》的状态不佳,似乎没睡醒的感觉,音乐处理得拖泥带水,但《蓝胡子》开始时就转而生机勃勃起来,音乐呈的悬疑感都表现了出来,与舞台上的画面巧妙配合,50分钟里,让人们的心一直悬在喉咙里。

猜你喜欢

特勒首演柴可夫斯基
采访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选拔赛
在星期六刻下乌特勒支字母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艺术学院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Chinese Tragedy Performed in Greece
柴可夫斯基都招了
2016年度优秀剧目推荐名单
谢谢曾经看轻我的人
嫌路上太堵,美国男子15年划船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