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慧最耀眼,梅塔SUPERSTAR

2015-07-06李澄

歌剧 2015年3期
关键词:阿依达斯卡拉凯利

李澄

The glamor of He Hui, Mehta the superstar: On NCPA's Aida

应该是第一个知道祖宾-梅塔要执棒国家大剧院新制

作《阿依达》的媒体人。那是一年前,梅塔率领西班牙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做客国家大剧院,我对他做独家专访时,他亲口对我讲的,并且透露了和慧是已经确定的女一号。紧接着他又把话一收:“细节我不该说出来,这件事到此为止,你还是以国家大剧院今后的正式发布为准吧。”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当时,北京歌剧迷们(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正在为古斯塔夫-杜达梅尔挂帅、和慧领衔的斯卡拉歌剧院《阿依达》东亚巡演遭国家大剧院拒绝而叹息,吐槽大剧院的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毕竟,自十年前因SARS爽约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茶花女》之后,斯卡拉一直都无缘北京,而这一次竟然与北京擦身而过,真的让人不可思议!

的确是不可思议!但是当20 1 4年末大剧院版《阿依达》进入演员正式排练的最后一个月,所有的阵容和制作都已经近在眼前时,才突然意识到斯卡拉,尤其是它的《阿依达》,是不可以在这个时候来国家大剧院的。以大剧院这一次的追求,是要超过世界上所有《阿依达》版本为目标的,如果斯卡拉先期一年在自己“家里”上演,以斯卡拉在意大利歌剧盖世无双的至尊地位和权威性,无论如何都会在北京观众心中树立起一个标杆,以先入为主的标杆来衡量一年后的大剧院版《阿依达》,势必会增加大剧院的定位和设计难度。“引狼入室”,才是不明智的。从商业角度考虑,也肯定会影响到大剧院版《阿依达》的前期宣传乃至票房。

当祖宾-梅塔对媒体说出:“相信看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的中国观众中,95%都是第一次看这出戏。今后,他们无论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再看到任何版本的《阿依达》,都一定会失望的。因为这一版是我一生中见到过最棒的一个!”尽管祖宾·梅塔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我还是相信他说的应该不差。拒绝斯卡拉的《阿依达》,现在看来的确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只字未提不久将在斯卡拉执棒《阿依达》的事……

为梅塔搭班底

此次,国家大剧院版《阿依达》与祖宾·梅塔结缘,据说是在4年前的佛罗伦萨。当时,大剧院问祖宾·梅塔在大剧院的第一部歌剧希望是哪一出?祖宾-梅塔回答说:“那当然是非《阿依达》莫属了!”有谁不想在NCPA执棒一个新制作的《阿依达》首演吗?当然,大剧院是有自己的选择的。为祖宾·梅塔搭班子,不是最好的制作团队、最优的阵容,恐怕也是跟谁都没法交代的。

导演弗朗切斯科·米凯利是一位经验丰富,且手中有两个歌剧节总监资历的专职歌剧导演:舞美设计恩佐·弗里杰利奥则是一位有着40年舞美设计经历的名家,从祖宾·梅塔对他的参与格外在意看,他的加盟应该是祖宾的推荐:演员阵容A组女高音和慧领衔,去年在大剧院版《乡村骑士》中出演图里杜震惊北京歌剧舞台的西班牙男高音豪尔赫·德·莱昂(Jorgede Leon)出演拉达梅斯,俄罗斯女中音马丽娜-普鲁登丝卡雅(Marina Prudenskaya)出演埃及公主安奈瑞斯,曾经在大剧院版《托斯卡》中出演斯卡皮亚的西班牙男中音卡洛斯·阿尔玛格尔(Carlos Almaguer)出演阿摩纳斯洛,男低音田浩江出演朗费斯:B组依次是苏珊娜-布朗齐尼(Susanna Branchini)、戴玉强、杨光、袁晨野、乔治·朱赛皮尼(Giorgio Giuseppini)。A组阵容实力之强大绝不逊于去年斯卡拉的亚洲巡演,而和慧以“地主”的身份,受到观众更高的拥戴是确定无疑的。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剧院版《阿依达》有旅德邱思婷、中芭鲁娜两位芭蕾舞明星加盟,其中,不久前为祖宾-梅塔翻译自传中文版的邱思婷为梅塔钦点,鲁娜则是因为有邱思婷的加盟需要芭蕾搭档才被邀请的,而这竟然是大剧院歌剧制作35部以来的第一次有歌剧“标配”的芭蕾出现,试想如果不是祖宾·梅塔“钦点”,这个大剧院制作的第35部歌剧依然不会有“标配”的专业芭蕾舞出现。

这个制作堪称是国家大剧院史上最大,也是最豪华的歌剧制作。米凯利对我讲,仅仅第一幕的布景就可以填满斯卡拉全部舞台和后台的空间,而斯卡拉的这个版本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舞台空间、设施和技术支持都远远不能与21世纪科技的NCPA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在实景之外,一如强·卡洛那几部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大量使用前纱幕以3D动画营造更为新鲜的舞台效果。因为有《荷兰人》和《奥赛罗》的“教训”在先,所以,总会对《阿依达》的前纱幕心存疑虑。那天,米凯利特意告诉我,他已经考虑到里面的天幕虽然也是屏幕,但已经顾及到了声学反射的需要,不会有问题:前纱幕则相反,既不会影响声音的穿透,也不会让演员看不见观众但又保留互动感。当然,与《奥赛罗》最大的不同在于,《奥赛罗》的前纱幕是固定的,而且据说是为了达到上佳的3D效果,前纱幕是两层,而这一次《阿依达》的前纱幕是在需要时才会降下来,且相当薄,基本不影响台上台下的视觉。但彩排后还是有人对我说,那层纱幕涂了金粉,依然会影响视觉。

还有一个信息,早在《阿依达》建组发布会上,全部演员已经到齐,却独缺祖宾·梅塔。当时,项目制作的负责人韦兰芬曾透露,在确定档期签约之际,祖宾·梅塔提出:“我是个老派的歌剧指挥,必须与演员和乐队有一个月的排练时间。”当然,事实上他到达北京的时候,距离首演还剩下半个月的时间。并且,凌晨抵达北京,下午就开始与角色演员和乐队分别进行了第一次排练,直到当晚10点。梅塔的排练相当细致,我在第二天下午的导演排戏期间,忽然发现所有不肯放开声音的角色演员全都放开声音唱起来,回头一看,祖宾-梅塔已经坐在指挥台上给演员做音乐功课了。那天,杨光告诉我前一天的一个细节,是阿依达、安奈瑞斯、拉达梅斯的三重唱,导演安排安奈瑞斯站在中间,但祖宾-梅塔一坐下就问三个人的站位,然后很清楚地说不可以,“阿依达必须站在中间,这是威尔第的音乐平衡关系决定的,安奈瑞斯站在中间将导致声音配比的失衡。同时,戏剧关系也是因为阿依达才将拉达梅斯与安奈瑞斯分隔开的,尽管这只是安奈瑞斯这么认为。”杨光认为祖宾-梅塔的干锤百炼,和从歌剧黄金年代得到的真传,让他对这部戏中的一切都了然于胸,因此在每一个细节都会有敏锐的真知灼见。在今天新一代的指挥中,这样的真知灼见已经很少见到了。杨光觉得,“从这样的老派歌剧指挥那里,能够学到真东西!”

祖宾-梅塔是一个谦逊周到的人,彩排第一场,在第二幕开始前,他走进乐池向观众席探头致意,有人喊了一声“Bravo!”已经转过身的梅塔又回过身向那人纠正:“Bravi!”意思是你应该为这舞台上和乐池里所有的艺术家喝彩!在第二天的彩排幕间,每当梅塔走进乐池,观众席里就会心领神会地发出“Bravi!”的喊声,挺有趣儿的。首演的谢幕,祖宾-梅塔谢完所有的演员之后,俯下身子向提词员致谢,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大剧院的歌剧谢幕中见到。

现场穿越3000年

熟悉《阿依达》的人都知道,即便是最优秀的男高音,也没几个人在开场只有几分钟就能把一首难度极高的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满弓10环”地拿下来,当然还有一个降b结束的延长音如何处理很考验男高音的能力与智慧,这也是熟悉《阿依达》的人都会关注的“G点”,我事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德·莱昂和戴玉强两位男高音,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一个强的降b延长……结束。他俩也都不相信科莱里那个有名的强降b渐弱结束是在舞台上完成的。德·莱昂数了,拉达梅斯一共有32个降b要唱,而且要唱好。为了那一个渐弱,若是失手就太不划算了。事实是.导演米凯利为拉达梅斯这一句设计了一个逐渐转身背向观众的动作,从观众席听上去,声音的确是一个自然渐弱的过程,渐渐向远方飘去……效果还真的不错!

回到《阿依达》首演的现场。米凯利为大剧院版的序曲设计了一个有些电影镜头感觉的场景,两个真人扮演的古埃及人在浩瀚的沙漠和尼罗河畔的“广角镜”,给人一种讲述遥远古代故事的距离感,在序曲结束时“收窄”了视角,大祭司和埃及士兵从远处走入近景,又给人一种带领观众穿越3000年,“近距离…直接参与”到故事中……而在第四幕最后的墓穴场景中,前纱幕以3D动画做出流沙渐渐淌入墓穴将拉达梅斯与阿依达埋没。最终,观众“回到”21世纪的今天,站在沙漠之上依旧能够听到地下3000年来回荡着的不朽的爱情在歌唱……这个想法虽然与两年前的大剧院舞剧《马可·波罗》如出一辙,但手法却大相径庭。《马可-波罗》是以一位今天的年轻人在图书馆读到了《马可-波罗行记》,心驰神往到了梦中的大元帝国开始,历尽马可-波罗的故事,又回到今世结束全剧。我的感受是,米凯利直接运用“镜头感”把观众在3000年间“带进带出”的手法,还是要更简单、直接、清晰、明了,更聪明一些。

第一幕给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出征前邱思婷那段在神坛上缓慢静谧,充满神秘感的祭司三人舞以及随后祭司们为拉达梅斯典礼、授戴金冠的场景,仪式感和“真实感”都相当强烈,并且能够与随后爆发出来的埃及军队群情激昂的誓师吼声,形成强大的反差,有着惊人的戏剧性效果。

第二幕开场的埃及公主安奈瑞斯期待婚礼的场景相当有趣,米凯利回避了很多版本中沐浴的“成人化”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公主在10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欢歌乐舞的陪伴下登场亮相。这群非舞蹈专业的小姑娘所带来的童稚和朝气,能够感染每一个现场观众,更让安奈瑞斯对于幸福的期待显得更加单纯和少女情怀,而非以往很多版本脸谱化的阴险、凶悍。这应该算是这个版本中非常成功的一大亮点。

第二幕的“凯旋”场景一向被看作是《阿依达》制作的核心。如何处理,能拿出多少与众不同的“合理的…新玩意儿”,是每一个观众都很在意的。米凯利在舞台的天幕投放了被烈火染红的天空,象征着遥远的边境战火惨烈,而得胜归来的埃及军队唱着《凯旋进行曲》,带着战利品游街,三艘带着车轮造型优美精致的古埃及“战船”列队穿过的感觉,倒是给人似曾相识的现代节庆花车大游行的感觉。

“凯旋”中有一段经典的芭蕾舞蹈场景,威尔第的音乐也清晰地给人以埃及妇女舞蹈欢庆的感受,而大剧院版则是一段黑皮肤的埃塞俄比亚战俘的“战俘舞”,在大剧院为媒体提供的新闻素材中称之为埃塞俄比亚战俘的“悲愤之舞”。不过,在威尔第的音乐背景下,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悲愤”,相反,倒是有一种埃及人上演“活报剧”的“戏说”感。首演后才听说,最初,米凯利并未设计舞蹈场面,而是祖宾-梅塔到岗之后坚持要求这里必须有舞蹈,才临时设计编排的。这段舞蹈对于不熟悉《阿依达》的观众来讲,很容易引起误导,但事实上歌剧说得很清楚,只有在这段舞蹈之后拉达梅斯才登场,并且是向法老致敬后,才宣布献上埃塞俄比亚战俘的。我不知道米凯利是如何设计的,但我觉得起码我的理解更合理。

非常有意思,去年大剧院版《乡村骑士》的两位图里杜——德·莱昂和戴玉强,又在《阿依达》中以拉达梅斯再次出任AB角。此次6场正式演出,在开演前门票早已全部销售一空,我作为首选的媒体人,也仅仅拥有首场加座的机会。德-莱昂的“圣洁的阿依达”虽然要比彩排时的表现更好一些,但还是做不到把每一个音和线条都让人心满意足,他的这个有些紧张的开场,让人陡然感受到了在祖宾-梅塔执棒下,在NCPA的舞台上,面对近3000名中国观众,尽管实力强大、身经百战,但压力还是巨大的。德·莱昂有些“摇摆”的中低声曲与他坚实、稳定、漂亮、刺激的高音.让人在怀疑中又高度振奋。而和慧充满自信的登场,让她几乎成为了前两幕的主宰。她的声音厚实、强大,台上无人匹敌,高音纯净漂亮得挑不出一丝瑕疵,仿佛是伟大的苔芭尔迪再世。她的“凯旋归来”令人兴奋不已,而第二幕最后段落中的重唱和大合唱,和慧高度兴奋下的状态,让她的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凌驾在所有人的头顶,那是种刺激感让全场观众进入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从第三幕开始,德·莱昂的状态越来越好,声音和音乐的完整性都让人格外惊喜,相反和慧也许是前两幕的高度兴奋,有些显现疲态,在咏叹调“祖国蔚蓝的天空”倒数第二个弱高音时有明显的失控。而随后她与卡洛斯的父女二重唱中,也让人感受到了她第一次在声音上遇到了强大的对手。幸运的是在第四幕,和慧找回了自信,她的声音依然是无可挑剔,与德-莱昂的“墓穴二重唱”异常感人!

出演安奈瑞斯的俄罗斯女中音普鲁登斯卡雅也属于慢热型,她在前两幕的表现平平,直到第三幕才渐入佳境,当然第四幕“审判”场景她的那段心痛到近乎疯狂的唱段真的非常精彩,米凯利为她的心死设计了一个3D动画的神殿崩塌将她埋葬的象征性场景,每一场在这个时刻都会迎来全场观众“罪有应得”、“解气”的掌声。因为不是在歌剧的“G点”上,所以总觉得产生的效果有些奇葩,很像是《白毛女》中“枪毙黄世仁”时观众的反响。

猜你喜欢

阿依达斯卡拉凯利
欧文凯利自控阀(上海)有限公司
造型迷人,音质表现同样让人过耳难忘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Aida(阿依达)Ⅱ音箱
《飞翔的女孩》
秘鲁总统临危受命获民众好评
歌剧《阿依达》的故事(三)
音乐与戏剧的回归——记上海歌剧院新版《阿依达》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用戏剧的方式教历史
交朋友
斯卡拉歌剧院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