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的实践研究

2015-07-04熊静

新校园(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熊静

摘 要:医学生是医务工作者的人才储备。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守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建构社会主义和谐医患关系。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医学院校是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生提高医疗技能,还可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专业;大学生;认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最集中体现了我国全社会的价值取向,更是青年学生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向导”。当代医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宝贵人才资源,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个人优秀医德和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因此,准确认识医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认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实践医学专业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已经成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基于对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的调查的基本判断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为2200余人,共设置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五个本科专业。我们通过“两个深入”(深入课堂、深入寝室)、“两访两创”(访进校新生、访应届毕业生)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滚动跟踪、个人访谈等手段,对医学院2011级、2014级在校本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比对,我们可以将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认同归结于以下特征:

1.整体认同度较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在医疗等民生问题上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医疗卫生领域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医学生的发展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增强了他们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了大力支持,全国各行业标杆人物层出不穷,在医疗卫生战线上也涌现出了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等先进模范,同时学校坚持宣传医学类杰出校友的感人事迹。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对医学生的心灵起到了触动和鼓舞作用,是对医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教材。

2.多层次性特征明显

医学生群体在年级、受教育程度、所学专业、性别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导致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和理解的差异。调查发现,男生整体认同度高于女生,原因可能在于男生对国家大事关注较多。此外,在专业之间的横向比较中,药学和护理专业的认同度比临床专业要低,而这是不同专业毕业生对职业的期许不同的结果,学生普遍认为护理专业就业困难、工作待遇差、社会地位低,从事的工作脏、累、苦。相比之下,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就要高很多,而在认同度较高的内容中,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明显高于其他方面。

二、医学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实践探索

当代大学生在知、情、行的辩证统一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既是曲折反复、不断向前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情感认同→外化行为”的渐进过程。其中,各个步骤环环相扣,下一步认同的层次相对较高,下一步认同以上一步认同为基础,同时下一步认同又对上一步的认同起到证明和支持作用。为此,我们充分结合医学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思想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践和探索,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抓细、抓小、抓实,让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觉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坚持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过程中抓细,做到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底气”

一是把课堂平台和实践平台整合起来。我校连续三十年组织学生赴红安开展社会实践,打造革命传统教育精神高地;在武钢总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孝感市人民医院、青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20余个实践育人共同体,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人文关怀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把学工队伍和思政队伍与专业教师整合起来,探索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和专业教师联动育人模式,共同搭建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和研究平台,联合开展“感恩教育体会”“我的梦,医学梦,中国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现实的、历史的、理论的逻辑,理性审视核心价值观和生长的时代,做到真认同、真践行。

三是把舆论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起来。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展板、宣传栏、广播电视、手机报、官方微信微博等介质,采取生动有效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全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院积极开展“魅力学子”“优秀学生”评选,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让亲切生动的身边榜样为核心价值观代言。

2.坚持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过程中抓小,实现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接地气”

一是把学习空间和生活空间叠加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教材、教案的有机融合,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核心价值观占领课堂空间;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现代网络媒介开展思想引领工作,让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空间;坚持开展“百佳宿舍”创建活动,从生活小空间入手,培育学生的文明行为,让核心价值观占领宿舍空间。

二是把强化服务和自主管理叠加起来。学院深入实施干部教师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制度,定期开展院领导与学生面对面座谈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急所困,切实为学生学习、生活方面保驾护航,为学生发展铺路搭桥。积极引导学生会、宿管会、民主管理服务中心等学生组织,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在自我管理服务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三是把提升整体素质和维护个性发展叠加起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深入实施分层分类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积极创建服务型党团组织,关心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近年来,医学类学校在专业学习、科技活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文艺体育、就业创业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2014年,医学院毕业生考研率为40.60%,年度就业率为96.33%,均位列全校第一。

3.坚持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践行过程中抓实,促进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聚人气”

一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文关怀叠加效应,通过措施整合、队伍结合、平台聚合、文化融合,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帮扶、全方位关怀的教育叠加模式,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高度关注学生困难群体,做到了对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有力、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有力、心理困难学生关怀有力、就业困难学生引导有力。

二是把学生成长和教师提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教师队伍中积极倡导“爱心、耐心、信心”的“三心”育人理念,通过制度对“教、管、学”三维活动进行规范,开展“专题式教学”,推动“互动式教学”,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课外实践等形式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进步。

三是把弘扬主流文化和传承大学精神结合起来。学院深入挖掘钢铁精神、武科大校园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大力弘扬“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精神和“坚韧不拔、勇承重载、崇实求精、表里如一”的“钢铁品质”,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文化育人载体,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
高校医学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