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2015-07-04刘小强

新校园(下)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科培训农村

近十年来,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教学目标从传统的重知识传递的一维性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程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仅调整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走出了传统的学科课程,逐步走向综合性课程,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对問题生成性和解决问题的探索性,课程完成以课题探究为主,具有体验性等特点,明显区别于传统课程及其教学。然而,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课程资源开发与组织实施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导致课程设置与课程实施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开展的现状

1.重视不够。在农村,学校和社会都不够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该门学科在学校和社会上的地位都很低,教师不愿意承担某教学工作,担心上这门学科自己的地位或教学能力会受到质疑。

2.师资不足。绝大部分农村小学都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课表上的课一般都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兼任,即使个别有专任教师的学校,其教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3.课堂被挤占。通常教师根据所教的另一门学科的教学情况安排课堂,随意将课堂用作其他学科教学。即使是专任教师任课,到期末复习阶段,为了主科能够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专任教师也会“退居第二位”。

4.教学流于形式。形式化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实践探究活动几乎与课间活动没有任何区别,由于安全原因还常把学生活动的场所限定在室内。

二、原因分析

1.认识上存在误区。该门课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是隐性的、潜在的,再加上其成效产生所具有的长期性,所以显现的速度远不及学科课程快,课程在学生素质形成上的沉淀性使其重要性被掩盖,在快节奏、功利化的今天,学校也不愿花时间去做“慢工细活”。

2.课程意识落后。课程要求应有完整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学校教学研究人员、教师等对活动课的目标、性质还理解不到位,仍然按传统的教学进行,这样就偏离了综合课开设的宗旨。

3.师资力量匮乏。近年来,为了解决师资问题,虽然不断有教师得到培训,但是由于培训涉及面不大、培训流于形式或培训不系统、不深入等原因,教师对这门课程依然不甚了解,基本上还是处于“门外汉”的状态。

4.课程标准缺席。国家只规定了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没有课程标准,没有完整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即使有自编教材或资源包也偏重城市生活题材,面向广大农村的内容相对较少,在农村学校很难开展和实施。

5.评价方式陈旧。评价方式太陈旧,而评价内容太片面,评价结果的运用太单一。

6.学校经费不足。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而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也需要实验基地的辅助,而大部分农村学校无专门综合实践活动体验基地,无课程资源,无动手体验的机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1.加大培训力度。首先是校长培训,其次是师资培训。校长培训的重点是让校长充分理解该课程的重要性;师资培训的重点是向教师“授技”,包括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准确把握课程的编排体系,教给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好教学所需的课程资源是该门学科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农村比较落后,却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有特定的自然风景、历史风貌和文化背景,更有走近大自然的绝好条件。这样农村小学可以避虚就实、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组织活动形式,为农村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3.课内课外一体化。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开展三月“双学月”活动,组织学生帮扶孤寡老人,体验劳动;开展“植树与水土流失”,进入居委社区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访问、调查、统计分析中认识人们的生存状态,明白生态环境与植被的关系,找出解决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解决和防治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4.克服学科化倾向。一是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研究的问题,解决思路等,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探究。冲破“接受知识”的观念,在发现问题中生成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去探究过程。二是体现学校的特色。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是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进社区是一种比较容易组织实施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不断的社区交往、克服问题、解决问题中健康发展。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上有独特的一面,相对城内学校也有优势。因此,农村教师应根植农村,利用农村自然特点,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联合家长、社区开发贴近实际的课程资源,以培养学生本土文化的情感为出发点,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农村特色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养成良好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小强(1972— ),女,重庆涪陵人,研究方向:综合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学科培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学科新书导览】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