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情感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5-07-04刘振豫曹丛丛

大观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感激励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

刘振豫 曹丛丛

摘要:情感是人性中最深沉、最核心的元素,对于大学生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导的价值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主导的情感激励、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师生合作的情感互动是“情感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完美运用,将情感融于教学、融于情境、融于心灵,以情励行、以情择行、以情思行的教学形式是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性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激励;情感体验;情感互动

一、“情感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一)情感动力、激励功能推动学生在主动探寻精神世界中树立正确世界观

基于情感的动力、激励功能,积极的情绪调节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激发着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使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也是大学生的认知過程,自愿、主动的学习经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推动大学生在主动探寻精神世界中树立正确世界观。在情感的推动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喜欢赞成的情绪反应代替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反应。另外,情感的动力、激励功能还体现于激发学生的意志活动,促使学生勇于创造理想向现实转化的条件,善于将自己习得的道德规范外化为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二)情感判断、选择功能促使学生在正面化解价值冲突中树立主流价值观

面对社会转型期的教育大背景,大学生群体中也开始呈现价值多元,甚至是价值虚无的现象,这给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价值观的确立尚处于发展变化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重视情感的判断、选择功能,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正面化解价值冲突,做出顺应社会主流、符合内心需求的价值选择。学者张岱年指出,体现知识价值的真、体现道德价值的善和体现艺术价值的美应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亦即终极价值。以达成价值认同为教育目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着眼于人的终极价值,以帮助学生在正面化解价值冲突中树立主流价值观为己任。

(三)情感反思、强化功能引导学生在客观评价行为动机中树立积极人生观

多元的社会价值取向使众多大学生陷入价值选择迷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冲撞着大学生的人生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促使学生达成价值认同的难度也愈益增大。忽视情感、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更是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思,带来的是道德冷漠、信仰缺失的价值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情感的反思、强化功能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动机进行客观评价和反思,慷慨和卑鄙的行为会分别产生快乐和悔恨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反馈都是基于行为动机的善恶评价和价值反思。在潜移默化的评价和反思过程中,良心、道德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将在学生心中驻留,从而引导学生重构积极的人生观。

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师主导的情感激励教学法:寓情于教,以情励行

所谓情感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激励原则与方法,着眼于学生需要,在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中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性与自觉性,实现其自我成长。发挥情感动力功能推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以教师主导的情感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自身的情感动力系统。

教师期望效应,即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是情感激励教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效能,应注意给予适当的情感期望,过高的期望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低的期望则不易产生激励的效果。教师要在把握学生人格特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恰如其分的期望诱发,这种期望极易在学生身上发生自我实现的预言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最终在学生身上实现。这种情感期望对于尚处在自我完善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既能在师生之间生发相互悦纳的情感,又能在学生身上实现预言效应。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赖的师生关系,以真挚的情感、深沉的爱唤醒学生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激发学生高尚、无私、爱、同情、宽容、感激、理解等情感,使学生对其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价值理念产生情感的共鸣或互感。

(二)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教学法:寓情于境,以情择行

情感体验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现代情知教学论,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要,遵循寓理于情、寓理于境、寓理于行等原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心理联想和换位思考等方式创设体验情境,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以及自我理想、道德、人格上的升华。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的前提是体验情境的创设,一方面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形真、情深、意远的“情感场”,另一方面是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想在情感体验中成长。

“移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体验教学法最常用到的手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情感体验情境或是现实生活中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他人的情感,学会为他人着想。虽然“移情”是人生而有之的心理机能,但情感培养依然是不易的,因为情感既是隐蔽的又是自由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应停留在一厢情愿的灌输和慷慨激昂的告诫,其最高境界应该是情感的体验、灵魂的感召。情感的体验是一个“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体验”与“认识”的交互作用实现了情知统一,学生作为体验主体在情感体验中将外在的观念和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和信念。

(三)师生合作的情感互动教学法:寓情于心,以情思行

“同感”、“共鸣”是情感传达的前提,师生只有在一定的“同感”、“共鸣”能力的支持下才能实现情感互动。情感是构建课堂生命力的核心要素,正性的师生情感互动不仅有利于师生课堂内外关系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实现师生间思想、情感、价值以及信念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动相伴而生,师生间的情感“共振”实现了“理至则情达”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阐释的道理、传达的价值观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在体验情感、反思行为、感悟价值中重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总之,情感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师生的互动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在一个人的教育中,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理智告诉人们用什么方法去做,而情感则告诉人们愿意怎样做。”思想政治教育是由“触动——共识”到“交融——共鸣”,再到“自由——共享”的渐进式动态过程,情感的意义便在于达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情感功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则直接推动师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以及心灵世界达成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认识到情感体验的独特教育价值,充分运用情感的功能,发挥其作用,熟练地掌握情感式教学法,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感方法与路径,使其回到情感共鸣状态,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岱年.论价值的层次[J].中国社会科学,1990(3):7-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34.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9.

[4]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颜真译,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261.

猜你喜欢

情感激励情感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
论课堂教学中情感激励的有效性
语文教学,“功”到自然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论情感激励方法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