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015-06-24张秀英魏巍姜永红王孟清常克李伟伟吴振起李晓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喜炎主症证候

张秀英, 魏巍, 姜永红, 王孟清, 常克, 李伟伟, 吴振起, 李晓

临床研究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张秀英, 魏巍, 姜永红, 王孟清, 常克, 李伟伟, 吴振起, 李晓

目的 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5家医院的29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基础方法治疗,对照组单采用基础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疾病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发热、咳嗽症状起效消失时间,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情况,停药30 d后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主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疾病的总体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发热、咳嗽起效消失时间,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治疗后主症积分及停药30 d后呼吸系统疾病和中医主症的发生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适用于儿童肺炎的具有解热、止咳作用的中成药注射液,其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在儿科推广使用。

肺炎;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应用; 多中心试验; 随机对照研究; 儿童

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1 2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430万死于肺炎。国内每年约有30万左右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占西太平洋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死亡总数的2/3。WHO已将小儿肺炎列为全球3种重要儿科疾病之一,中国政府也将其列为儿童四病防治之一。喜炎平注射液为中药穿心莲的提纯剂[1],具有抗病毒、抗菌、解热消炎、镇咳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与西医基础治疗对照,对其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2-01-20/2013-11-04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家中符合上述标准的住院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98例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149例中男85例,女64例;平均年龄(3.60±1.96)岁。对照组149例中男79例,女70例;平均年龄(3.97±2.47)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6年《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的小儿肺炎诊断依据,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2]。

1.2.2 中医辨证标准 根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关于中医肺炎喘嗽的诊断标准[3]。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小儿肺炎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肺炎喘嗽诊断标准;(3)年龄≤14岁,且>1岁;(4)病程不超过72 h者;(5)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有高热惊厥史者,重度营养不良者,或伴有其他心、肝、肾及造血等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2)过敏体质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组成成分过敏者;(3)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观察者;(4)根据医生判断,容易造成失访者。

1.5 研究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研究中心为区组,各中心观察组和对照组比例为1∶1。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基础治疗,喜炎平注射液用法为0.2~0.4 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基础治疗方案为西医治疗,合并细菌感染加用Ⅱ代头孢类抗生素静滴,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加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静滴,出现发热、喘憋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用药5~7 d观察观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并在出院后第30天进行随访。

1.6 观察指标

1.6.1 疗效指标 (1)对疾病的疗效;(2)证候疗效;(3)单一症状起效、消失时间;(4)30 d后随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中医主症的发生情况。

1.6.2 安全性指标 (1)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2)血、尿、便常规及常规心电图、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3)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或偶有咳嗽,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及评分比值下降≥95%;(2)显效: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及评分比值下降≥70%,且<95%;(3)有效: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好转,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及评分比值下降≥30%,且<70%;(4)无效: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及评分比值下降<30%[4]。

1.7.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证候累计分值下降≥95%;(2)显效:证候累计分值下降≥70%~95%;(3)有效:证候累计分值下降≥30%~70%;(4)无效:证候累计分值下降不足30%[4]。

1.7.3 退热止咳作用判定标准 (1)发热:①起效时间:首次用药后,在未采取其他退热措施下,至腋温较用药前下降≥0.5 ℃的时间;②消失时间:首次用药后,在不用退热药的情况下,至腋温37.5 ℃以下的时间,且持续24 h及以上。(2)咳嗽: ①起效时间:首次用药后,在未采取其他止咳措施下,咳嗽评分达到下降一级及其以上所需时间;②消失时间:首次用药后,在未采取其他止咳措施下,咳嗽评分为0的时间,且在随后的治疗中未再复发[5]。

1.7.4 停药30 d后随访呼吸系统疾病及中医主症标准 (1)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迁延性肺炎等。(2)中医主症: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喘促等。

1.8 安全性评估 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药物热,过敏致死亡[6]等。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脱落情况 观察组完成134例,剔除15例,脱落剔除率为11.2%;对照组完成130例,剔除17例,脱落2例,脱落剔除率为14.6%,两组脱落剔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痊愈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痊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5.68,P<0.05。

表1说明,观察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痊愈率比较 观察组风热闭肺证及痰热闭肺证的中医证候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痊愈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7.25,4.52,P<0.05。

2.4 两组患儿单一症状起效消失时间比较

2.4.1 发热起效消失时间 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发热起效、消失时间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44,2.11,P<0.05。

表3说明观察组的退热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 咳嗽起效消失时间 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咳嗽起效、消失时间

注:与对照组比较,at=3.07,P<0.05。

表4说明观察组的止咳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2.5.1 风热闭肺证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风热闭肺证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74,P<0.05。

表5说明观察组在风热闭肺证的主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2 痰热闭肺证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患儿痰热闭肺证治疗前后主症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t=2.26,P<0.05。

表6说明,观察组在痰热闭肺证主症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患儿停药后30 d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7。

表7 两组患儿停药后30 d呼吸系统疾病的 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9.04,P<0.05。

表7说明,观察组停药30 d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7 两组患儿停药后30 d中医主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出院后第30 d咳嗽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热、咳痰、喘促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表8 停药后30天中医主症发生情况表[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4.29,P<0.05。

2.8 安全性评价 研究期间,观察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药物热,过敏致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3 讨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期尤其是婴幼儿常见感染性疾病,为儿童住院的最常见原因[7],临床上其处理多为抗感染对症治疗。但近年来,肺炎病原体逐渐变迁、细菌病原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肺炎后引发的慢性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渐渐增多,加之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脏腑功能尚不完善,尤其肝肾的解毒排泄功能不健全,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易产生毒副反应,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因此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喜炎平注射液是水溶性穿心莲内酯溶液,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从中草药穿心莲中提取分离纯化之后再经过磺化工艺制成,在血液中的浓度较高[8]。药理研究已证实,喜炎平注射液具抗感染的作用,对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及革兰氏阳性菌如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及脾内T细胞B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多种内毒素、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造成的发热具有解热作用;对枸橼酸致豚鼠咳嗽有止咳作用[9-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疾病的总体疗效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喜炎平联合基础治疗优于单一的基础治疗。

文献研究显示,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是小儿肺炎实证阶段的常见证[12-13],因此本研究以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做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及治疗前后中医主症积分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风热闭肺证及痰热闭肺证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疗后主症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喜炎平对小儿肺炎实证阶段的常见证有较好疗效。热、咳、痰、喘为风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四大主症[14],因此本研究以发热、咳嗽做为单一症状观察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退热及镇咳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喜炎平有较好的解热、止咳作用。儿童肺炎后慢性咳嗽、反复肺炎、支气管哮喘、迁延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及机化性肺炎逐年增多,因此本研究对停药后30 d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中医主症情况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停药30 d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中医主症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喜炎平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喜炎平注射液Beagle犬的急性毒性及长期毒性研究表明[15],一次滴注300 mg/kg(此用量相当于人体用量的30倍)的急性毒性试验,滴注300 mg/(kg·d),连续28 d的长期毒性试验,均为未见动物中毒死亡。喜炎平的遗传毒性显示[16]喜炎平注射液在每皿≤5 000 μg内,未显示遗传毒性。证明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内给予喜炎平注射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病例在试验期间给予该药未见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药物热,过敏致死亡等任何不良反应。本研究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适用于儿童肺炎的具有解热、止咳、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力作用的中成药注射液,其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在儿科推广使用。

[1] 王伟.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87-8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二):小儿肺炎防治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48.

[3] 王雪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7-84.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0-263.

[5] 邢英华,陈亦旋,袁学文,等.柴葛洗剂药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降温效果评价[J].中国药方,2011,22(3):271-273.

[6] 王燕萍,焦凯,何忠芳.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的系统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36-239.

[7]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8] 袁晓静.注射用喜炎平[J].齐鲁药事,2006,25(7):444-445.

[9] 王潞,赵烽,许卉,等.喜炎平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1):36-37.

[10] 顾海燕.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4):177-178.

[11] 余洋,丛艳.注射用喜炎平药效学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7):198-200.

[12] 王雪峰,王加亮,董丹,等.基于小儿肺炎文献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09-1311.

[13] 王雪峰,董丹,虞坚尔,等.儿童肺炎常见病原学分析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3):170-176.

[14] 王雪峰.从肺毒热论治小儿肺炎本脏重症[J].中医杂志,2012,53(3):200-202.

[15] 李伟,齐卫红,刘运强,等.喜炎平注射液在Beagle犬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1(29):52-53.

[16] 由振强,宣尧仙,蒋春红,等.喜炎平注射液的遗传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1(29):48-51.

(本文编辑:张小冬)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of Xiyanping injection in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ZHANGXiuying,WEIWei,JIANGYonghong,WANGMengqing,CHANGKe,LIWeiwei,WUZhenqi,LIXiao.

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LiaoningUniversityofTCM,Shenyan110032,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safety of Xiyanping injection for treating children with pneumonia.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was used.298 cases of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in five centers hospitalization were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Xiyanp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asic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only treated by basic treatment,then evaluat thes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 in general curative effect,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efficacy, symptoms of fever, cough effect disappear ti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TCM primary symptom integral, discontinuation after 30 d happened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and primary symptom of TCM.Results Two groups of children in the overall efficacy of disease, syndromes curative effect, fever, cough effect disappeared time, primary symptom score after therapy ,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l and primary sympto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30 d compared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bservation group did not see any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 Xiyanpi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asic therapy on the treatment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it's safe and effective,the prognosis is good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inclinical use.

Pneumonia; Xiyanping injection; Multicenter trial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hildren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14ZX09201025)

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张秀英,吴振起,魏巍,李晓);20003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姜永红);410007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王孟清);610072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常克);50023 南宁,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李伟伟)

张秀英(1978-),女,2013级博士研究生在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 通讯作者:张秀英,E-mail:1370264413@qq.con

10.3969/j.issn.1674-3865.2015.06.008

R563.1

B

1674-3865(2015)06-0556-05

2015-11-28)

猜你喜欢

喜炎主症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儿童支气管肺炎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探讨
喜炎平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Meta分析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