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企业国际产业链的构建模式

2015-06-11李君实

2015年38期
关键词:模式企业

李君实

摘要:企业进军国际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辨别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中寻求科学的经营之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内在素质及改善外部价值网络,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地域发展,逐步将企业从国内的产业链拓展到国际产业链中,进而施展企业宏大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企业;国际产业链;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面临越发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想寻求更大的发展,就要走出国门,发展国外市场。企业进军国际化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通过国际市场辨别国际市场的主流产品,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中寻求科学的经营之道,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内在素质及改善外部价值网络,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地域发展,逐步将企业从国内的产业链拓展到国际产业链中,进而施展企业宏大的战略目标。

一、企业国际化与国际产业链的关系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谋求海外发展市场,将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等投身到国际市场中并与之竞争和合作。包括以下五种形式:出口、授权、特许加盟、合资和完全自有的子公司。出口是企业拓展国际化业务的最初使的模式,企业在国际化业务熟悉后一般再转战其它模式;国际授权是一种协议,被授权者以一定的费用买下在被授权者国家里制造某种产品的权利,然后由被授权者出资,负责海外运营所需的大部分资本;特许加盟的方式通常是企业授予被特许加盟者有限的权力,让它使用企业的品牌,而收取一笔一次付清的费用并分享被特许加盟者一部分利润;合资是企业与国外当地合伙人合资经营;完全自有的子公司是企业在国外自主经营的分公司。企业是否国际化还要根据企业海外资产比重、海外市场销售额、海外销售区域的覆盖程度和拥有跨国人才的数量,当这些指标都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认定该企业国际化了。

而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要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国际产业链是在全球的视野下,将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公司和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这里的生产网络包括企业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用户支持与服务全部经营活动,由这个庞大的国际网络最终形成国际产业链。

二、企业国际产业链的构建步骤

国际产业链的构建需要一部一部的实施,要根据国际经济法律环境及国际金融环境不断挑战企业的国际化路线,一般情况下国际产业链的构建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分产业,为向海外发展谋求新路径。海外产业细分是指在海外选择少数细分产业领域,围绕这些细分产业领域发展业务、做好做精,进而努力培育独特的海外细分产业领域的竞争力。在这个阶段,企业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的产业链及产品的价值链对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深度分析,通过分解价值链,选择企业产业链中做的优秀的产品投身到国际市场中,为企业产品立足于海外并为企业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益。例如,NIKE作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国际制鞋企业,在全球选择优秀的工厂为其产品代产代销,不仅获得了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快递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并作为行业领头人遥遥领先。

第二阶段:发展海外具体国家和业务领域。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后,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及利润如果已经大幅度提升,这时就要考虑进一步发展的国家和业务范畴。在这个阶段,企业要认真思考进入国家战略措施,如进入的先后顺序、进军的业务范畴和继续推进的方法等。当企业确定下一步开拓的海外市场,并不断努力,企业的国际化才能更深入、更广泛。

第三阶段: 东道国产业链的融入。企业通过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的合理搭建,在确定海外具体国家及具体产品业务后,接下来企业要将自己的产业融入到东道国的产业链中。一般情况下,在融入东道国的产业链时也要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

1.东道国的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跨国企业所面临的、必须慎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东道国的政治状况、政府对国外投资的政策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政治风险等因素。其中,东道国政治状况包括:国家安全性与政治稳定性、政治体制、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及公众利益群体与社会舆论机构等方面。政府對国外投资的政策又包括鼓励政策与限制政策两方面。鼓励政策是在降低关税、减少国内税收、提供设施与服务等方面的优惠待遇。而限制政策是在股权、国际化、收益分配、投资领域等方面的限制。

2.东道国的经济因素。东道国的经济环境包括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企业在东道国面临的直接市场。由于企业面对的市场从研究对象来看(如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等)与国内市场无大的区别,所以要重点分析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东道国的自然条件、产业结构特点、经济成长状况、贸易战略、技术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国际债务、经济基础结构等。

3.东道国的法律因素。东道国的法律环境直接影响着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各国的法律条款或先例中,有很多法规是针对产品的,包括对产品的品种、质量、包装、标签、保单、品牌、商标及售后服务的要求。在价格方面,各国法律有很多规定,有的国家的法律宗旨就是要控制和管理各行业的定价原则;有的国家的法律则对某些产品直接干预,控制并实行一个价格政策;有的国家限制企业产品在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利润率;有的国家禁止上门推销等。此外,东道国的法律制度还从生态环境、雇佣制度、工作保障、社会保障、分配制度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东道国的文化因素。了解文化环境的基本方面,对国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国际企业在不同国家的活动应当与每个社会的文化特质保持一致,产品分销渠道也应根据当地条件进行不同的规划。在促销方面,尤其要注意广告内容与各国文化背景的协调,广告色彩与各国的偏好相一致。在价格策略方面,应注意各国消费者对品牌的不同偏好,选好产品所使用的品牌商标、厂商名称和产地名称。

第四阶段:全球产业链的融入。企业根据自身国际业务在全球视角下寻找更大的业务范围,将企业的相关产业引入到国际产业链及其环节,继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有效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提升企业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企业全球产业链的融入,是企业国际化的最高境界,企业需要在多个国家及地域选择产业类型并为其配备资源,促进其有序发展。

综上所述,在全球市场的环境下,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产业链条也跟随产业协同转移,企业在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进军海外市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优化调整企业的价值链,使企业在全球网络中获取最新的资源和信息实现产品销售;另一方面,企业国际化后,企业将自身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依据国际化的市场环境,快速调整产业结构,将企业的产业与国际产业链相融合,快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国际市场运作能力及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打造了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量。因此,企业应该仅仅抓住时机,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积极融入到国际产业链中,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主动出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统筹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在海外组织生产和经营,使企业的生命力更持久、市场更活跃。(作者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娅.国际产业链分工模式的延伸——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模式探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0

[2]陈筱贞,吴旭华.国际产业链中的民营企业走向与立法支持[J].现代经济,2007.12

[3]吉庆华.基于国际产业链的我国产业集群核心企业竞争优势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02

猜你喜欢

模式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